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桂珍 《中国教师》2011,(Z1):49-50
<正>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它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是一种"活化"的语文教学。它以语文学科为核心,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从学习者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和学习形式,培养学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8,(A4):8-9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情理交融。"情"指人的情感,这里特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情怀。"理"指学生学习中获得的理性的认知和道理。而言意共生则是从文本价值出发,关照阅读教学。"言"即语言、阅读、表达。"意"就是文字背后的文章核心、作者感情、个人见解等。"情理交融,言意共生"其目的在于以情感浸润人性,以理性启迪智慧,在关注文本的内容与形式前提下,让学生愉悦、积极地学习,促进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与我们息息相关。即使是高考,语文也一直设置为150分值,用时150分钟;它的分值与数学、英语相同,考试时间却要多出30分钟;它是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一半的分值,高考时却要用一样的时间去完成。这说明什么?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它不仅知识涵盖面广泛,而且想得高分不容易。可我们的学生却对语文学习没有太高的激情,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要不要有"真情实感",是新近语文教育界论争的热点问题。从长时段来看,百年来中国语文教育经过了两次转型,其起点和终点都是倾向于情感的"语感"。语感或文感的关键在于"感",也就是带有情感色彩的生活体验。来源于生活情感体验并无真假、虚实之分,而是一种理性与感性思维的合一。高中作文是一种艺术训练,属于美育范畴,它需要学生在反思生活的基础上,体认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情理合一寓于文字之中。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是什么?以前做学生时,我认为阅读是读闲书,后来当上了语文老师,我才明白阅读并不简单。阅读教学或教学中的阅读,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自由阅读、闲暇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不仅要醉心于文本世界,而且要指向如何进入文本世界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文本指涉世界的理解,而要理解为何理解、何以理解以及对文本表达方式的理解。后者才是阅读教学的职责所在,这不仅需要语文知识,还需要语文教学知识。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理科  相似文献   

6.
导读:●"语文哪,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语文学到一定程度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简单的方法,就是要将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作为学生主导的时间。8节语文课,留下2到3节学统编教材,其他时间让学生阅读。●"先开枪,再瞄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需要完善,但是必须行动——在实验的过程中完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品质、创新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更要求学生具备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重情轻理”的倾向,突出表现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弱化,语文课堂的理趣的欠缺和语文学习的理性的忽视。于是,构建情理相融的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成了我们迫切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情理语文”是一种教学主张,即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从“情”和“理”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和“理”,注重课堂生成中的“情”和“理”,让师生沉浸在情理交融的课堂中,实现文本、教师、学生的多维碰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语文的“情”和“理”,是我们培育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学生在小学、初中及至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中,学习了很多定理,但是其中被命名为基本定理的只有三个,分别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以及“微积分基本定理”,其中在必修内容之中只有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而后两者也只是理科学生需要学习.那么为什么要称其为基本定理,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对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后续内容时又有什么作用,这些作用又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有什么指导意义呢?这是我们在教学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习活动单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语文学习任务或目标细化成学生可操作的学习项目。它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核心,旨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过程。学习活动单既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又要提供一定的"外援"帮助;既要有任务、目标、过程,又要有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做到有始有终。这样的学习活动单,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文科中的理科,如此可见化学学科的特殊性:融合了理科和文科特点的综合性学科。它既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化学的基本知识,也需要学生应用逻辑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下面,我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以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为例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中的"情理课堂"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理同构"的教学工艺,引导学生在体验人文情感的同时,对文本的内容、形式以及阅读过程进行适度的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运用语文的各种场合是学习语文的重要课堂语文是个"公器",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大量机会是在课外。学校开设语文课,只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语文,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都有文理.即作者的思路、文路及其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学生学习语文需要情感参与加以体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提供方法,帮助理出语言规律.无论是教材还是教与学,都要关注情理因素,唤醒情趣与理趣.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怎样让"情趣"与"理趣"自然渗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呢?李伟忠老师的阅读教学片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理.  相似文献   

1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时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其中,发展思维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得到了一线老师的重视。有的着力打造"情理课堂",有的提出语文教学需有理趣,更有的倡导语文教学向理科教学学习,须有"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9.
电大开放教育理科的“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导学+助学+促学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教学。从理论深处对计算机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以后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提供了一个逻辑思维性框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理性与实践认识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0.
学校学语文基本上等于学课文,学课文的分析、解释、记忆,学生在长期的听课、作业、考试中,失去了学语文的兴趣。学了九年的语文,也不见得生活中语文能力提高了多少,言语依然缺少书卷味,写作依然很直白。这是学校学习语文而不用语文的结果,而生活中许多要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却没有教学,所以学生所学都停留在课本上,离开课堂,什么也用不上。因而用语文,改变学生生活语文面貌的任务很重,教师需要思考学生用语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