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现代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现代消费刘敏,崇旭消费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延续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及价值消耗,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后,已由维持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单纯物质消耗行为,发展成一种有着一定社会意义,对整个社会再生...  相似文献   

2.
试论未来的生态消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志斌  赵定涛 《预测》1994,13(3):32-34
试论未来的生态消费模式黄志斌,赵定涛(合肥工业大学230009)(中国科技大学230026)消费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现代“非生态化”消费模式的困境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考虑起生态模式的消费。实践已表明,以尽可能低物质消耗换取尽可能高生活质量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类物质消费文化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对货物或资产的欲望和追求。这一理念对于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效应。但在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成份,并不利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实际上,物质消费只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是无限的,任何过度的消费对人类社会都有着一种消极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物欲消费理念的批判性反思,认识理性消费的权益与限度特征,消除人类物质消费文化中的悖谬。  相似文献   

4.
袁增伟 《资源科学》2021,43(3):433-434
物质循环是指在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地球表层物质发生的时空迁移和形态重构过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而且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进而引发了区域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种人类活动主导的“自然资源-环境污染物”线性物质流动模...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消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环境肆无忌弹的"侵略",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诸如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为了探索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物质流账户方法,计算了中国1990年~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内物质消耗DMC(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并将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指标联系,对DMC进行了反弹和减量效应分解.结果表明:1990年~2002年国内物质总消耗在26×108t~40×108t之间,合人均2.3t~3.1t;以2000年不变价人民币计算的国内物质使用效率(单位物质消耗的经济产出)约为1 266元~2 628元/t,在1990年~2002年间以年6.2%的年均增长率增长了105%.物质使用效率的提高表明中国经济的物质消耗没有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成比例增长,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减量.但我国的资源使用效率只有英国的约1/7、法国的约1/5、德国的约1/4,我国经济仍处于资源消耗型增长阶段,DMC总量增长势头较强,实现绝对减量十分不易.  相似文献   

6.
体育消费主要是属于人类需求的第二个层次及发展与享受层次的消费,是一种精神消费.但作为精神消费层次的体育消费也是以物质为载体的消费领域.在消费社会的环境下,随着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部分,体育消费与其他消费项目和领域的心理界限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人力资本作为惟一可持续开发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西奥多·W·舒尔茨说:“人类的能力和智力能够减轻对耕地、传统的农业以及正在被消耗的能量资源的依赖,而且能够降低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食物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认为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发生能源危机,因为据资料显示,以目前的消耗速度,人类主要利用的化石能源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9.
创造是生产力节省更是生产力在当今物质过度消费的世界里,人类在创造新物质新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在节省上狠下功夫。目前流行的节约资源、循环经济、提高能效、节能减排等都是在节省上做文章,欧盟正在建设的在线医疗(e-Health)系统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人口学家估计,到下一个30 年,世界人口要增长到70亿,城市居民大约可接近35亿,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这么多人消耗的物质和能量将是现在的4倍。随着历史车轮的飞转,人类的子孙越来越多,但是地球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资源和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再过一万年人类将怎么办?科学家们想出了上天、入地、进海安排人类生活的设  相似文献   

11.
同普遍的看法恰好相反,癌症产生的起因并不都是由于人类工业和农业活动的结果。一些诱发这种疾病的物质就存在于自然界中,并通过人们每日的饮食,即所消耗的食物和饮料而被人体吸收。所以,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谨慎地选择食品。  相似文献   

12.
寻找新能源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基础,传统的能源有水、木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的过量消耗,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能源正面临枯竭的危机,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系统又未建立,由此产生了在交通运输金融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五千亿吨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正>土壤与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中,消耗的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自于土壤。保护好"大地母亲"的"皮肤",是人类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人们通常认为,冰冷的土壤是没有生命的。其实不然,土壤也是有"温度"的,它如同地球表面的各类生物一样"活"着。据科学估算,每1克土壤中约有1亿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各司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类福利水平提升与自然消耗脱钩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针对此,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地区的人类福利与自然消耗的脱钩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十五"期间:有15个地区脱钩状态为强脱钩;而其余16个地区的自然消耗正增长,其中有9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类福利水平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有25个地区均为强脱钩;而其余6个地区的自然消耗正增长,其中仅有1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类福利水平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有28个地区为强脱钩;而其余3个地区的自然消耗正增长,其中有2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类福利水平增长速度。在中国区域人类福利与自然消耗关系中,技术效应起到了驱动作用,而服务效应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持续增加的食物、纤维等需求正在导致对地球表面有限自然资源消耗强度的日益增长,如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消耗相匹配的科学合理的模式是减缓乃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面临的新挑战,需要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合理消耗的评价体系与模拟方法,其中发现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人类对其消耗的结合点和适宜指标是关键。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消耗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利用强度,本研究以NPP消耗为主要指标建立生态服务合理消耗评价体系的概念框架与计算方法,并以生态消耗模式与强度具有明显梯度的内蒙古草地样带为案例区开展实证分析。合理生态消耗在此被定义为,人类为维持生计对生态系统供给服务的消耗既不对生态系统产生过度压力又能够满足人类维持生计的基本生活需求。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评价过程中的数据选取原则与方法,生态消耗及其合理性阈值的计算步骤与依据。该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耗主体的属性特征设计,是开发生态系统生产力供给服务合理消耗多主体技术模拟平台的算法基础,也是为发展兼顾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服务合理消耗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进行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机电设备在工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工地机电设备物质消耗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工地机电物质消耗管理若是不当,不仅会影响工地正常使用,而且会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机电设备物资消耗管理是项目稳定开展的基础与保障,本文针对机电设备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管理手段,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硫酸铅是草酸生产中的载体物质,控制好它的消耗是控制草酸生产各项消耗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子晓 《青海科技》2012,(4):69-70
生物质能的优势 《绿色·连线》:当前国际上对生物质能的需求是怎样的? 肖国雄: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仪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几千年以消耗物质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失衡为生存和发展条件,走向21世纪的时候,终于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端。这对全人类都是曙光与希望。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经济?为什么必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经济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创造这种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0.
自然生态极限正迅速地逼近人类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冲突。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Muhhus,1820),李嘉图(Ricardo,1817),穆勒(Mill,1900)等人的著作中,也都较早地认识到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经济活动的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或者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存在着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