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 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明清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 流史上最重要的使者之一,在大力推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中学西传".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探讨明清传教士译介"三言"的背景、过程以及传播效果,揭示"三 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作为科考制度“敲门砖”的唐传奇,是唐代小说中一朵瑰丽的奇葩,不能简单地将唐传奇和唐代小说等同起来。事实上,唐代小说还应包括志怪小说、轶事小说等,必须对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严格区分。唐代小说之所以能在诗坛成就已灿烂夺目的盛唐、中唐时期逐步发展、繁荣,与诗歌并称“绝代之奇”,其原因除了人们通常提及的经济、政治、科考制度及其他文学样式的推动外,还有一些被论者所忽略的因素,如文人思想开放、敢于揭露时弊,唐代小说作家的文化艺术素养的总体水平大大高于前人,诗歌表现现实生活的局限性等。从中国文学史的视角看,唐代传奇小说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举作为地方旧志风俗卷的重要考察对象,出现在风俗概述与"岁时"条目中,反映出官方对地方科举风气的重视及科举对民俗社会的影响.以福建为例,其旧志存录有上元"延师礼"、二月初三"文昌诞"、暮春"光斋"(浴沂会)、七夕魁星诞、中秋博饼等科举"岁时"民俗类项,形成了独特的仪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了崇儒重教的地域文化、乐群好礼的伦理关系.方志对科举民俗的书写,除实录外,还有去浇漓之习,敦仁让之风的用意.  相似文献   

4.
科举作为地方旧志风俗卷的重要考察对象,出现在风俗概述与"岁时"条目中,反映出官方对地方科举风气的重视及科举对民俗社会的影响.以福建为例,其旧志存录有上元"延师礼"、二月初三"文昌诞"、暮春"光斋"(浴沂会)、七夕魁星诞、中秋博饼等科举"岁时"民俗类项,形成了独特的仪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了崇儒重教的地域文化、乐群好礼的伦理关系.方志对科举民俗的书写,除实录外,还有去浇漓之习,敦仁让之风的用意.  相似文献   

5.
英文中"shop"一词在现代汉语表示商店之义,现在用"店",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肆"。汉语史上常用词"店"对"肆"的历时替换贯穿于整个近代,其演变和替换的背后存在诸多机制。  相似文献   

6.
7.
8.
9.
<红楼梦>十二支曲,氤氲着佛教的慈悲气象与悲悯精神.曲辞对十二钗命运的概括,揭示出人生的种种痛苦,表达了超越痛苦的精神企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超越的动力,正是佛教"体怨进道"的精神;其超越的经历,正是由"求不得"达到"无所得"的过程.在小说中,这一过程具有思想与结构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作为"五四"时期的重要小说家,台静农在台湾后半生的文化活动与早年截然不同,但依然体现出鲜明的"五四"传统,这与其早年在北大国学门求学时受到的学术、教学风气的熏陶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段经历不仅培养了台静农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对其现代治学眼光、自由宽容教风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并深刻体现在其执掌台湾大学中文系期间的学术研究、系务规划以及诗文创作中,构成"五四"精神在战后台湾的一种流脉.  相似文献   

12.
课程资源孕育于社会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个体及社会群体的性别角色及其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男尊女卑”的观念,并认为它是“天然合理”的,那么这种“天然合理”的背后到底是怎样的?文章主要对其产生、发展与形成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论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问题以及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作者认为<乐记>中不仅区分了"声"、"音"、"乐"三者的概念,并将其与"物"、"心"概念相结合,分析和讨论了音乐审美主、客体的审美把握问题;此外,<乐记>还通过"物-心-声-音-乐"这一结构关系,描述了音乐审美关系的构建脉络.  相似文献   

14.
在“和X一样”结构槽中,有两种不同的表义功能,“和”、“一样”也具有不同的词性。该文对这两种不同的表义功能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和X一样”结构的其他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和双线融合教学是新时代教和学的新常态.探讨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阐明了"1237""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以《教育学》课程为例,阐述了"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过程、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等举措,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学习策略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村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人情交往逐渐由礼俗化趋向于功利化.以鹤峰县唐家村为例,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走动视角切入,探讨村落社会中人情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洞悉人情往来的动机,提出从"礼"到"报"人情观变迁向度理念.  相似文献   

17.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旨归。教育的旨趣即在“成人”,所成之“人”即是“半岛似的人”、“整体的人”,而不是“岛屿似的人”。教育视界中人的生成,一则在于“人的解放”,二则在于人作为主体而生成,三则在于人与自然协调生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论",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乔治.威瑟的诗歌《哦再见,可爱的林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诗歌的"形美"、"音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19.
20.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反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上颠倒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等级制度,根本目标是为了快乐而自由地"创造",最合适的手段是模仿与戏拟.而当代中国的网络恶搞和"山寨"现象,从文字到视频再到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五花八门,其本质也是为搞笑而戏仿,这些作品采用异于常规的话语方式,颠覆与解构了传统和权威,消解了作品的历史感、深度与距离,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