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一、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1、从语文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徐颖 《小学语文》2007,(5):40-4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思考之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人文性”统领“工具性”为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争得面红耳赤之后,《语文课程标准》给予定论,并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课程观念和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我们大有豁然开朗之感。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既不能忽视“人文性”,也不能忽视“工具性”,结合当前的语文教学实际。我认为,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课程人文性过盛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的倾向。如:  相似文献   

11.
周莺歌 《新疆教育》2012,(13):223-22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晤丈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艾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才是晤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课程定位,统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其中,“人文主题”定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要素”则与工具性遥相呼应。践行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师必须融合人文主题,才能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范蔚 《今日教育》2008,(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只有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才能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怎样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仍然有困惑与纷争——落实“工具性”,是不是一定就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语文课的“语文味”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点明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实用功能和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是形,“人文性”是核,核为形所系,形为核所生。按照这一理念,新课标下的语文课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作者灵感、激情和思…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体”中孕育成长。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时,总是顾此失彼,难以兼容并蓄。在语文教学的快车上,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对孪生兄弟总是在偶一回头时擦肩而过,难怪崔峦先生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请看这样两个教学案例———犤案例一犦《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的教学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几句话是什么关系?2…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是人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语文课程标摧》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尽管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整体,但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体现和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性阐释中和了长期以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论争,是对语文课程价值的一种艰难抉择。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的是,新颁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这种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