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对其整合很多都是一种学科逻辑的整合取向。由于学科视角整合的局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还处于"两张皮"的分离状态,因此,文化逻辑是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重要视角。文化以其具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提供了整合的逻辑。文化逻辑是学科逻辑的超越,有助于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肩负着传承、阐释和创生红色文化的重任.将红色文化高质量融入思政课程,对于发展中华文化、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遵循知识选择、教育教学和生活关怀基本逻辑,促使红色文化全方位、立体式融入思政课程,最终进入学生头脑并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南.为此,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德育元素的有效挖掘、发挥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建立有效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凸显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生成的学科逻辑和课程论逻辑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探索课程思政生成的学科逻辑和课程轮逻辑进而提出课程思政在德育元素挖掘、发挥课程思政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改进课程思政评价三方面的有效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逻辑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法”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人们对该课程的功能与定位的理解不同,导致了教材编写的结构上存在质的差异。本文试图从“教学法”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寻找它发展的逻辑,从课程整体结构角度探讨它的功能和定位,最后确定了教材编写的知识逻辑结构和师范生教学行为训练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揭开了中国教育全面改革的历史帷幕,学校体育改革逐步深入,体育课程改革引人注目,广大体育教育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一致认为,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所在,遂使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于是,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  相似文献   

6.
“生活世界”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生活世界观.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重建课程文化的内在诉求.生活世界视域下课程文化的重建要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文化观、从单向度文化转向多向度文化的课程观、提倡生活化的教学观、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相似文献   

7.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8.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课程的逻辑组织方式.学科课程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出发点组织课程,以成人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编排、组合、传递.经验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经验或活动为逻辑展开课程,提出了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相统一的论点.依据皮亚杰和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我们可以反观儿童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的逻辑起点就是人在"活动"中产生的"学习经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将内容转化为学习经验,构建"经验世界"的新型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刘微 《现代教学》2010,(4):77-79
[本书与编著者简介]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师教育。《课程的逻辑》是《教育的挑战》的姊妹篇。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的逻辑》就是针对这个主题编辑的。这本论文集由26篇论文构成,按照主题分为“创新课程文化”和“重建课堂教学”上下两编。  相似文献   

11.
课程文化转型及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体转型性变革内在地蕴涵着课程文化的转型.课程文化转型是课程文化危机深化的产物,意味着一种课程文化模式向另一种课程文化模式的根本转换,体现出历史制约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断裂性和延续性的统一及整体性与渐进性的统一.课程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课程文化所包含的超越性与自在性的矛盾,它是通过课程的自在丈化与自觉文化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由于课程文化超越性的"先天"不足,提升课程文化自觉成为一个既蕴涵深切理论关怀、又富有强烈实践意图的命题.课程文化自觉既是课程文化转型的深刻基础,是实现转型的动力,又是转型实现的标志,甚至是转型自身.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课程理论探究与课程发展实践中,对于课程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始终秉承着课程是文化承传工具的观点。这样的命题与逻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造成了课程的文化品性缺失,使课程只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工具存在。基于对这个命题的质疑以及课程文化品性缺失的表现,重建当代课程的人文性、建构性、教育性、民族性和超越性的文化品性就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与课程文化建设处于与西方"相离"的状态,但改革开放后却步八与西方近乎"重合"的危险境地.这种远离课程文化"公共区域"及主动放弃课程文化"自我区域"的倾向导致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上的过度推论与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中的种种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应是一个拓展课程文化"公共区域"及捍卫"自我区域"的过程、对西方课程文化的学习应注重在传统课程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课程策划即以全面的策略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谋划的过程。课程策划要以文化为基础,因为课程策划具有文化性质,其基本内容是文化,它具有重大的文化使命。当前我国课程策划面临的文化学问题主要有:文化传统分析;文化要素提炼;文化价值整合;文化特色构建。当前课程策划的文化策略主要有:文化自觉;文化创意;综合创造;体现崇高;聚焦素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语文新课程已不是作为技术性语言训练的工具而是作为文化主体而存在,它承担的是文化建构的使命。这就要求语文新课程以文化主体的自觉性建构一种生命形态的、过程性的、富有超越品质的文化运行模式,树立语文新课程的文化建构观,即建构语文新课程的生命形态--一种价值取向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过程模式--一种文化过程观;建构语文新课程的超越品质--一种文化反思观。  相似文献   

16.
论布迪厄的课程文化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教育、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一书中提出了课程文化思想,认为课程不仅是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还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它不是一套要实施的计划,也不是一种静态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论中,存在着学科课程论与项目课程论之间、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他们各有优点和不足。技能培养有其心理逻辑,应依据这种心理逻辑建构职业教育课程,这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各高校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基本一致,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多是依托自己原有的专业特长,对于专业方向课程,很多高校则越来越倾向应用。但是,在这个逐渐完善的课程体系中,始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价值维度,去关注文化产业实践和理论中那些更加基本的问题。因此,从文化产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个方面共同构建文化产业课程体系的价值维度,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是促进文化产业理论健康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专业学科范式逐步成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