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活于两晋之间的刘琨,早年喜好奢华放纵,为人轻浮随意,但少有壮志,繁华之时曾与潘岳、陆机等人宴饮游乐,纵情山水。后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愈演愈烈,波及全国,异族崛起,边疆危在旦夕。刘琨毅然承担起抵抗外族的重任,残酷的现实最终使一代豪奢之子华丽转变为爱国之士。其诗文内容也迅速转变,由早年的空谈玄学,到誓志荡平敌寇。刘琨后期一直奋斗在刀光剑影的战场,坎坷前行,却最终壮志难酬,死于非命,刘琨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刘琨是两晋之交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早年曾混迹于权贵之门,参预西晋统治阶级的内部混战;但自中原丧乱之后,他却能痛定思痛,毅然赴任并州刺史,在北方艰苦卓绝地坚持抗击匈奴族和羯族统治者的斗争,直至被害。唐修《晋书》(以下简称《晋书》)对刘琨早年的仕宦活动颇有非议,说他“本无异操,飞缨于贾谧之门,借著于马伦之幕”,实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基本诗文风格之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形成"平淡自然"的风格特点,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探讨陶渊明生活即诗、性情即诗影响到诗文风格。他的出身、生活经历、人生观等直接影响其诗文内容,进而影响其诗文风格;他的性情受他外祖父孟嘉的影响很大,从而从另一重要侧面影响到他诗文的内容和风格。外因主要是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佛道盛行、谈玄说理、崇尚隐逸)和《诗经》中的农事诗对其诗文内容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元代多年科举中断,延祐年间随着科举的恢复,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正统权威重新确立起来,这对于诗风是有影响的。诗文发展到延祐年间出现了极盛现象,延祐科举以后元代才真正形成馆阁文风,而延祐年间出现的雅正文风是馆阁文风形成的标志,雅正文风的形成与科举的恢复关系密切,影响了一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从自我发展的人格世界中始终纠缠着两种人格现象,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沈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包括其对男性的审美定位,男性群像对两种人格现象拥有的表述权,早年的行伍生活与后来的城市生活是他人格世界形成的基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其文学悲凉格调的形成与他的孤儿心态有很大关系。小说《伊豆的舞女》的主题表现了作者的自我人格。满足了川端对纯洁爱情和美好人情的渴望,是他对自己现实中得不到的温情与爱情的补偿性实现。川端早年扭曲的心理人格不仅影响了小说的内容,而且形成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貌。心理描写是《伊豆的舞女》最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贾谊是先秦至汉代文学嬗变期间的一位重要作家,是汉初文坛最杰出的代表。后世论者多评价其悲剧人生,叹息其生命的短暂。知人论世,本文着力挖掘贾谊的人格内涵,强调人格在他的文风形成中的重大作用。主要从格调、思想、气势、语言四方面剖析贾谊散文,归纳其风格为壮美,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论述贾谊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在展示贾谊峻洁人格的同时,揭示其散文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8.
西晋诗人刘琨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形象,其经典地位是由人格精神、诗歌气质、艺术表现等共同构建而成的。作为一种集体审美趣味的合成,其经典化历程反映出历代评论家、诗人、普通读者的心理与需求。刘琨的慷慨志士情怀、诗歌的清刚风骨等影响至今,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构依然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虹 《天中学刊》2015,30(1):7-10
程千帆先生晚年亲自辑成《闲堂诗文合钞》,他对其中所收存"大概有五六十篇"之古文深为喜慰。千帆先生所经历之时代,新学与旧学相互激荡,对士人群体的影响广大而深微。特别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运动占据现代文明的价值优势,使得旧式文体有黯然退场之势。然而千帆先生受惠于早年的"旧学基础",其叔祖子大先生传以"姚《纂》曾《钞》相授之意",壮年交游中既与"旧学一派"的深沉之趣冥契,又能拓展欣赏"异量之美",故精敏于辞章之学。因执着于对中国古典传统精神价值的积极追寻,程先生的文章趣味与写作实践体现了人格、学风与文风的统一,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在新时期的发展性再现,是一个富于透视传统与时代镜像的个案。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研究刘琨者依然寥寥,但研究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主要包括刘琨诗歌的分期问题,风格问题,刘琨与卢谌赠答诗的排序问题,以及对刘琨人格和历史功过的评价。从现状看,对刘琨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可以深入地讨论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对《浮生六记》里主人公陈芸和沈复理想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他对这两位平常雅人的赞赏,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作为译者的林语堂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这种文化身份既不是东方主义的,也不是西方主义的。相反,它超越了任何具体文化的界限,具有世界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把北京话中的精华锤炼成极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活泼的京味儿,又合于规范的汉语语法;既有自己的风格,又能让全国读者读得兴味盎然。他如何开辟了从北京话到文学语言的正确通道,通过五个“我想”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盛唐文人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他的诗歌不仅自身已初具盛唐气象,而且还以他的诗歌创作实践以及他的政治、文学地位和正直的人品来影响盛唐一代诗人,进一步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论文立足于文学创作背后的文化氛围与沈从文审美风格自觉形成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就了沈从文独特的个人审美风格,但同时也限制了沈从文对于自我风格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16.
江凌 《培训与研究》2009,26(6):7-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立定,以其深邃的思想、冷峻的理性、充沛的人文意识、生花的妙笔绘出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一批"秋雨体"文化散文。秋雨文化散文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深邃的思想、持久的生命力;忧切的文化良知、独特的文化人格;鲜活、质感的语言;融散文、小说、戏剧手法于一炉,在大文化散文创作中注入曲折动人的小说手法和立体的戏剧剧场效果;在人文山水中行走,从象牙塔里的"互为观众"到行为文化散文;从故事到感悟,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细节到宏大抒情、议论等等。  相似文献   

17.
While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ability of teachers to build cultural competence is a critical aspect of their work especially in urban and highly diverse settings, the kinds of experiences that help them build cultural competence is less clea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contribute to this void by showcasing a White, science teacher’s experiences in building cultural competence in a highly diverse urban school.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 is used as an analytic tool to explain and uncover the ways in which the teacher develops cultural knowledge to maximize student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he basic premise of the article is that this White teacher was able to build cultural congruence with his highly diverse learners because he developed cultural competence and concurrently deepened hi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himself and his practices. Practicing teachers, teacher educators, and researchers are provided a picture of how the teacher builds relationships with his students, how he deepens his knowledge about how identity and race manifest in the urban context, and how he implements a communal and collective approach to his work as he build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ultural competence about himself, his students, and his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8.
元初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倡导"古意"影响一代画风.本文从赵孟頫个人处境出发,研究其在特定环境下受到的种种压力和文化冲突,用以解释赵孟頫倡导"古意"的合理性.本文认为赵所倡导的"古意"是文化冲突的产物,也是赵孟頫的文化策略,是那个时代解决文化冲突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南方生活使权德舆在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上均受到楚骚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文艺理论上推崇白描,在创作实践上运用最多最出色的笔法是白描。鲁迅小说的白描是继承、借鉴中外文化传统的产物,具有广阔深远的文化背景。鲁迅小说“白描”笔法所表达的越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人文心态诸方面尤为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