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山探险一直以来是一群粗犷豪放的男人的事,上个世纪开始,女人的身影,加入到这个距离死亡最近的领域,中国的登山探险旅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数探险者,以自己的方式漂流,攀登,徒步探险旅行。  相似文献   

2.
《新闻三昧》2013,(1):74-75
提到旅行类图书,就不能不说《Lonely Planet》 (《孤独星球》或《孤独行星》). 1970年10月,伦敦商学院的在读MBA托尼·惠勒和初到伦敦的爱尔兰女子莫琳在伦敦摄政公园的一张长椅上不期而遇,一见钟情的两个人在一年后结婚.这时托尼正好毕业,而为了暂时摆脱将要开始的"朝九晚五"的生活,新婚不久的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夫妇离开伦敦开始了一次探险之旅.他们穿越欧亚大陆并在一年后抵达澳大利亚.到达澳大利亚之后,惠勒夫妇遇到很多想要自助旅行的人不断询问他们关于此次旅程的各种问题,最后他们决定出版一本旅行手册.  相似文献   

3.
常有些老年人想用探险或旅行,证明自己依然年轻。其实年龄增长并不意味着处处禁区,很多国家的中老年人开始破除社会上的年龄禁忌,用行动告诉人们中老年人依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新闻三昧》2013,(6):34-39
今年是人类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60周年.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屹立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界,海拔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主峰.与艰苦恶劣的自然条件作斗争,超越自我,登顶珠峰,是全球登山爱好者的共同梦想. 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登山史上的伟大壮举.34岁的希拉里曾说:"探险是每一个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都做得来的事情,我认为自己不过就是具有普通素质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5.
名刊要览     
布什的欧洲之旅布什将开始欧洲腹地的探险之旅。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要重建和欧洲盟友之间平稳的友好关系。虽然就目前而言,欧洲"土著"的态度要比以前温和许多,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很显然也带有一丝怀疑的味道:仅  相似文献   

6.
一周回顾     
《大观周刊》2006,(18):I0024-I0024
中驰别克,激情夏日游——凯越旅行风暴;福特翼虎“都市丛林探险”登陆昆明;TIIDA06新款昆明开始销售;无限舒适 无限狂野——中兴无限云南五月隆重上市;中凯添新枝;购车进入倒计时——东聚车市5月26日-28日盛大开业。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很重视自己的生活品质,旅游、户外远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黄金周长假为城市人走出家门提供了时间,不仅随旅行社组团旅游的人在增加,自助探险户外旅行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互助游的“地主”,旅行方式呈多元化趋向。与此相对应,受众对旅行、户外信息知识的需求也在增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8.
韦汉梅尔生于1968年,自小就患有一种罕见的视网膜分层剥离眼病。对他来说,这种疾病就像是一个伺机行动的恶魔,随时随地都可能摧毁他的生活,这使他童年的生活蒙受着巨大的阴影。在后来的几年中,尽管全家人付出了许多努力,病魔还是夺去了韦汉梅尔的视力,13岁时,他完全失明了。 为了抚平孩子的精神创伤,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父亲艾德每年夏天都会带他外出旅行,登山也成为他们选择最多的活动项目。 从16岁开始,韦汉梅尔便迷上了登山运动。起先登山对他来说有着很多的困难,由于看不见山路,他只能靠父亲从  相似文献   

9.
赤足走天下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79-79
没有登山靴和毛巾袜的束缚,他们是一群赤足走天下的旅行者。他们中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也有年近七旬的老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纽约时报》所属阿诺出版公司于1970-1971年翻印了一批自十八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方(主要是英、美)所出有关俄国和苏联的书,列为《俄国丛书》出版,共九十一种。北京图书馆已收藏四十九种。这些书的作者,绝大部分亲自去过俄国和苏联,或在那里任职工作,或在那里旅行、探险。丛书以回忆录、日记、书信集、记者报道、旅行札记,游记、历险记等形式发表。这些书涉及十月革命前后的仅占种数的八分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户外运动在我国不断升温。相对于传统的极限户外运动,由于家庭汽车的普及.近年来,体育、旅游、时尚为一体的休闲户外运动发展迅速,业内估计目前参加户外运动的人数超过1000万,参与人群日益广泛。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栾开封介绍,目前我国参与户外运动的绝对人数已经很多,民间也有不少"驴友"开始自发组织户外运动。春季登山是较好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还没有蚊虫叮咬.适合野外露宿。由于这时的气温不高.在登山和穿越的途中会感觉很凉爽.出汗和用水量也相对减少.所以成为大家出行的好时节。为了使外出活动的读者能够玩地舒心安全,本期特推出登山运动全方略.希望能对愿有所帮助。登山运动从难度上讲,分为几类,登山爱好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昉  周文璟 《大观周刊》2006,(37):86-86
侠客点击:张实的头衔很多,他是昆明山野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同时他还是昆明登山探险协会主席,政协委员等,但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思想者而非企业家。张实创造过很多个第一,他与一帮早年的同道之人发起的昆明登山探险协会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户外运动组织,也被中国官方认定为中国户外运动的开端,他著了中国第一本户外运动指导图书,他创办的昆明山野旅行社是中国第一家开展特种旅游的国内旅行社,今年初他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户外人物”,他的领奖词却这样写道:“鄙人无能去攀珠峰,无才去搏商海,惟有公心在胸、推动合作,为本地户外运动事业发展尽其薄力而不负此名”。他的人就跟他的名一样,实实在在,不加任何修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登山运动自上世纪50年代中起步,经历了从显示国力的国家行为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民间运动的转变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亟须在各方面证实自己的力量。登山是众多率先发展起的运动项目之一。1955年初,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全总)发出了—份邀请,希望全总能派人去苏联学习登山技术。5月,全总派出了4个人奔赴苏联的外高加索,许竞、师秀、周正和杨德源,他们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职业登山运动员。次年的3月,中国登山队开始组建,  相似文献   

14.
据说,探险家的自然归宿,当是在探险途中。每一次探险的成功,不过是下次探险的开始,一直到发生意外……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不希望听到探险家遇险的消息。尤其像余纯顺这样徒步中国八年、行走4.2万公里,五进五出世界屋脊,完成了59个探险项目的独一无二的探险家。 听到他魂断罗布泊的消息,天下人无不为之扼腕。 尽管中国人自古便崇尚“男儿  相似文献   

15.
攀登在国外     
登山在中国开始流行的时候,国外登山者早已遍布全球。中国登山高级人才培训班总教练古其志和奥利文·巴尔马(法)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介绍了外国登山运动的一些情况:登山运动在欧美国家发展的比较早,现代意义上的登山运动起源于阿尔卑斯山区,至今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登山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欧美国家和日韩等亚洲发达国家登山参与人口众多,每个阶层、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登山运动。而非洲、亚太一些落后的国家除了做向导的少数本地人外则几乎没有人登山。登山者可以分为两类人群,第一类是登山爱好者,第二类是专门的职业登山者(登山向导)。除了一些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外,登山爱好者一般都要找职业登山者做向导。职业登山者经过专门培训,并以此为职业。职业登山者以登山爱好者为客户,从中收取一定的报酬。国外的职业登山者相对数量很多,仅在法国就有3000多名职业登山者,而且还有专门培养职业登山者的学校。  相似文献   

16.
萨缪尔森曾将经济学研究比作一场激动人心的探险。但在传统的经济学史教材中,这些探险故事多是以一种随机的、零散的方式来讲述的,经济学家被一个挨一个地安排在历史的书页上,配上一些对其生平和贡献的说明。一场连续的、引人入胜的探险变成了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的材料堆积,经济学也曾被称为“阴郁”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清洁珠峰行     
能去珠穆朗玛峰脚下采访拍片,实在是机会难得。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这天,国家环保局、中国探险协会要在海拔5200米珠峰登山大本营搞一次清洁珠峰环保活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记者参加,我和组里的陶冶、杨明泽受领了这个任务,于是有了一睹珠穆朗玛女神芳容的机会。在西藏采访的困难情况是始料未及的。首先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实践为例,从场馆、资源、服务、效应等方面阐述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有效方式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蒲洪花 《青年记者》2016,(18):69-70
电影是一门叙事的艺术,“当电影由一种纪录性写实呈现,演进为以某种特定叙述方式展示故事,从而引起人们的推想、悬念和惊奇时,电影成为严格意义上的艺术”.①从叙事上讲,电影《寻龙诀》对叙事主题、情节和结构进行了盗墓探险类型片模式建构的有效尝试,影片按照剧情叙述发展的事件流程和时空结构呈现电影的主题思想,影片中故事呈现的叙事手法和技巧为中国探险类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旅行报道出佳作,旅行采访出人才。这一神奇现象近年来又引起我国新闻界的普遍关注,并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旅行采访热。八十年代初,首先由首都新闻单位发起组织过《长江行》《滇西万里行》《边疆万里行》《今日长征行》等,随后省报、省台也接连跟上,山东大众日报搞过《三千里海岸线调查》、云南日报搞过《金沙江行》、辽宁辽阳台有过《边界村庄见闻》、四川日报有过《长江漂流》、四川电视台有过《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纪实》等等。毫无疑问,旅行报道已成为新闻宣传中的重型武器,旅行采访已成为记者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旅行采访缘何能如此有效地培育、发掘出新闻人才?其催才效应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应当承认,旅行报道这种特殊形式本身就易引起读者共鸣共振,并在社会各界引起轰动效应。“广大读者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