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冠球 《精武》2012,(3):63-63,65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体育价值观也不断地改变,对体育的需求慢慢开始逐渐增多。传统的体育锻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锻炼欲望,但同时观念比较落后,认识不够明确,对农民体育锻炼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场地设施的严重缺乏也制约着农民的锻炼。本文通过研究粤西地区农民体育价值观,旨在为农民体育在新时期得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昀 《体育世界》2009,(6):95-97
社会经济的增长,中国大部分的农民生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如何获得健康也成了农民群体目前关心的问题。在众多促进健康的手段和方法中,体育健身有着很大的优势。体育健身是人们运用体育锻炼作为基本手段,是人体达到健康状态的一种活动。农民日常田间劳作不能代替科学的体育健身,体育健身对农民身体健康很重要,研究和探讨农民体育健身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全面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促进乡村振兴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与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体育文化需求的精准化匹配对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意义重大。采用调查法对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发展特色和路径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专访调查、问卷调查、集体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已有文献成果和相关理论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精准扶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支持下硬件环境已得到较大改善,能基本满足农民现阶段公共体育需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环境、体育观念和技术支撑等软件环境发展不足,社会支持和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路径逐渐形成。结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运用精准化理念对政策支持、组织管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社会支持、发展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发展路径,构建农村公共体育特色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农民体育发展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个体的文化水平、体育意识、余暇时问和个人收入水平,影响了农民体育发展的广度、深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社会化程度、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习惯,影响了农民体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体育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热点问题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职体育"岗位主导"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体能胜任力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构建具有职业体育能力、适应于社会的“岗位主导”体育教学新模式,并就其指导思想、内涵特征、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社会体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原有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目标、体系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构建了新时期高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民概念的社会演变和农民的职业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的转型导致了农民的概念和职业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到农民体育的概念,且农民体育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据此提出要根据农民体育的对象和职业特点来调整农民体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推进城乡体育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公共体育的平衡与协调,市场经济下的城乡体育一体化推进将举步维艰.面对目前我国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共体育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矛盾,以及传统观念和农民文化的制约,二元分割的政策体制、市场竞争引发的城乡体育差距扩大的现实,从公共体育方面需求突破,均衡社会基本福利水平,实现城乡公共体育一体化是城乡社会共同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今后需要有效提升农民的体育价值观念;加强创建农村与城市体育对接和融合的条件,重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合理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的要求,实现从“管制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变,从“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通过政策、制度等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协调配置,推进城乡体育平等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韦李 《体育科技》2012,33(2):24-27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水河流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得到普遍实施,存在问题是:"工程"宣传欠深化、健身项目单一、体育骨干缺乏等现象。提出:加大乡镇、行政村级"工程"宣传力度;加强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组织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本地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和组织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湖南省经济发展最为落后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农民体育发展情况的研究,了解北京奥运前期湘西州农民体育的现状和趋势,旨在为该时期中国农民体育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在分析目前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中宣传引导和村委会干部带动不够、缺乏对农民体育健身锻炼的组织与指导、相关配套工作不完善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构建的政策法规、农村经济和社会环境、农村体育基础等外部条件,提出构建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应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以农民参与为中心、以建立健全社团组织为纽带、以多元化筹资渠道作保障、以系统化服务相配套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韦朝贵  曲宗琴 《体育科技》2010,31(3):98-102,10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桂林市的农民工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得出,桂林市农民工的体育健身活动开展较差,农民工对于体育健身的认识、知识的掌握、项目的选择、消费等都有待加强。针对农民工体育锻炼的政策、法规、制度、组织不完善,以及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指导员严重匮乏是影响农民工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上海市农民工学龄儿童与城市学龄儿童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等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学龄儿童的饮食习惯显著好于农民工学龄儿童,但在食物摄取方面,城市学龄儿童对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的摄取频率显著高于农民工学龄儿童;在身体活动方面,农民工学龄儿童每天活动时间显著多于城市学龄儿童,学习压力与城市儿童相比较小;农民工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近视率显著低于城市学龄儿童,但农民工男学龄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同样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点民族体育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点民族体育文化现状进行剖析,旨在弥补这一地区移民点体育文化在转型之际的缺位并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翠霞 《体育科技》2007,28(3):70-73
通过对2005年广西20~59岁的农村成年人2509人的身体机能特征研究,为科学指导农村开展健身活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西农民的心血管机能和呼吸机能比全国农民水平差,从40岁开始心血管机能和呼吸机能就开始明显衰退,建议40岁以上的农民加强锻炼,合理膳食,延缓心血管机能和呼吸机能的衰退,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上海十个市郊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程度和满意度不够高,但大多数农民都已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体育价值观;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成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动机;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尽管如此,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期望并不高...  相似文献   

18.
陈功 《体育科技》2014,(1):158-159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和体育锻炼能力,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学生心理、思想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校园体育文化得不到重视,管理不当,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学生淡漠体育文化精神,不积极地参与校园举行的体育活动,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日常很少进行主动的体育锻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戴霞 《体育学刊》2011,18(1):64-70
对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7个主因子。采用结构方程构建模型对这7个影响主因子与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多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身体健康、经济条件、社区与企业体育因子对农民工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工作与生活压力因子则对锻炼行为有显著负效应。文化与生活方式、心理与生存压力、体育态度与能力尚未成为农民工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农民工身体健康与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结构访谈以及体质测量等研究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的健康和体育参与状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三角农民工自测健康总体得分偏低,各年龄段的差异非常显著;珠三角农民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心肺功能低于同龄农村人口;社会与环境、工作与生活、体育态度与能力等因子是影响珠三角农民工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珠三角农民工锻炼时间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偏低,体育活动的选择集中在花费不高、运动技能简单、没有太多场地要求、易于实现的体育运动项目上;珠三角的工厂企业很少组织农民工开展体育活动,农民工自身进行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很差;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和农民工的基本健康知识、体育知识普遍缺失也是影响珠三角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