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一些经典著作。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少年,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因此常去一位残疾青年摆的书摊前看书的事。一天,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书摊前看书,被他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父亲为使他能继续看书,便让他卖草料换钱。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2.
吃墨水     
《小学语文》2012,(10):38-38
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竞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相似文献   

3.
成语不仅是汉语的精华,有些成语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读书的座右铭,笔者在学习成语时辑录了以下一些与苦读有关的成语:1.穿壁引光——出自晋·葛洪《西京杂记》。也作“凿壁偷光”,即从墙壁凿穿一孔,从缝隙中借邻居家的灯光看书。形容好学,刻苦读书。葛洪在其书第二卷中说:有一个叫匡衡的年轻人,特别嗜好读书,但是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一到夜里就不能继续读书了。有一天夜里,他实在太想看书了,于是就想出一种办法:何不借用邻居家的灯光来读书呢?然后,他就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一个小孔,借着微弱的光他又开始如痴如狂地读书了。  相似文献   

4.
高尔基与书     
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在学校时他成绩很好,获得过最优奖。然而,贫困使他只上完了两年学.为糊口与养家,他四处奔波,干过各种各样职业的工作.但他始终没忘记一件事:读书。“如果当时有人对我说:‘你去读书吧,不过为了这事我们要……用棍子打你一顿!’大概这样的条件我也会接受的.”他后来这样回忆道.他常常冒着艰险找书,为了躲避老板或主人的督视与禁止,常利用深夜看书.他用罐  相似文献   

5.
生物光     
晋朝车胤年轻时家境贫困,经常没有钱买灯油,但他又是个勤奋好读书的人, 为了夜间也能看书,在夏天他捕捉了数十只萤火虫,放入一个囊内,借萤火虫发出的荧光读书,通宵达旦。于是,车胤囊萤夜读也就被后人用做勤奋读书的典故。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作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季羡林猜猜我在干什么?我在读书。什么?你说读书如此枯燥?没错,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我光临了他的海洋。那天,无所事事的我漫步于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在我的眼前却仿若白纸——你知道我是不爱看书的。随意翻翻书页,却看到一个特别的标题——"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怪了?读书如此  相似文献   

7.
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德国读书协会会长罗特劳特·米歇尔曼的办法是:“提高读书效率!”他提出以下建议: ·晚看不如早看:与其推迟到有时间时多看书,不如现在就开始少量地看。·有目的地看书:不重要的章节可以跳过去。  相似文献   

9.
“仿写”     
正这是一节三年级的作文指导课《介绍我自己》。在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年轻的女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读给学生听。该文写得很有趣,大概意思是,我很喜欢读书,在家里,常常因为读书而忘记了其他。有时候,要不是妈妈提醒,或走过来拿走我的书,我还会忘记吃饭。有一天晚上,我看书看得入迷,妈妈给我端来红枣,我就一边看书一边随手拿起红枣吃。当我又一次伸手拿起桌上的"红枣"往嘴里送时,一咬,咦,怎么味道不对,而且咬不碎?我连忙把"红枣"从嘴里拿出来,一看:糟糕,我把橡皮擦当红枣放到嘴里了!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同志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最尊敬的一位老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生前刻苦读书,学而不厌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徐特立同志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五美山荷叶塅的一个贫农家里。由于家里穷,他只上了六年私塾就辍学了。他从十八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并坚持边教书边自修。为了“读书明理”,他有时饿着肚子看书,还经常借书、抄书。他每天早起晚睡,刻苦读书,甚至连走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藏书甚丰,据说,各种书籍总数在万卷以上。他读书甚勤,但这些书仍簇新如故。原米,司马光对书非常爱惜,他每次看书之前,一定要把几案擦拭干净,把书放得端端正正的,然后坐下看书。他还专门做了一个木制方板,每当他要一边踱步一边看书时,他就将书放在这个方板上,用手捧着方板看,惟恐手上的汗渍会沾到书上。他曾多次教导儿子:“做生意的人聚集钱财,有学问的人则收集图书……”  相似文献   

12.
七三年三月,我曾就语文教学的几个问题去信向叶老求教。当年三月十九日、二十二日,接连收到叶老的两封回信。事隔十年,重温叶老的亲切教诲,深感他的见解之精辟。“怎样才能算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我提出这一问题,叶老的回答是:“当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不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看书读书的好习惯。”这个回答,当初我有些捉摸不透。经过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才逐步认识到:“帮助学生养成认真看书读书的好习惯”确实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这要比向学生灌输这样那样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要养成学生认真看书读书的习惯,不是靠教师心血来潮地抓一阵子就能成功  相似文献   

13.
看与读     
曾国藩有语云:"大抵看书与读书,须划分为两事……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曾氏强调一个"恒"字."恒"固然重要,但我感兴趣的是,他为何要将"看书与读书""划分为两事".在曾氏看来,所谓"看书宜多、宜速",可理解为不求甚解,博览群书;而"读书宜精、宜熟",可理解为有目的的读书,也就是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书.由此说来,曾氏的"看"与"读",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从"看"到"读",实际上是从知识转向科研的必备过程.开卷有益.看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储备的必由之路.一个人的大学时期,基本上是处于一个"看"的阶段.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多,相应的参考书也繁多;更何况,彼时年轻,兴趣也广泛,各类书都会网络在手,所以,要应付考试,要满足兴趣,只好"宜多、宜速".但在"看"中,也为后来的"读"进行储备.因为,一个人只有书"看"多了,才能有选择地"读",而当要求"宜精、宜熟"时,也意味着要"求甚解"了.这种选择当然是或根据所从事的专业的要求,或带着某一个问题求解,如此,也就必然向科研的路子上走.  相似文献   

14.
徐老教坛风范启示录○赵盛昌“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时,针对有的学生读书贪多求快的毛病,他提出“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主张。徐老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  相似文献   

15.
阳阳是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到这里读书的,我认识他是从前年开始的。当时学校中途安排我接手505班,班上有个男孩,很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同学们告诉我,他叫阳阳。后来,我注意到,他课间也不好动,总是一个人坐在那儿看书,或者看别的同学玩。  相似文献   

16.
<正>今天下午,妈妈说要带我和小弟去新华书店看书,我和小弟都同意了。我怕小弟会口渴,就给他带了半瓶可乐,装在以前的一个绿茶瓶子里。因为怕等会儿忘记,所以就先放在门口了。  相似文献   

17.
程威儒 《辅导员》2012,(8):35-36
我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我读了好多的书,我喜欢读书,比如下课时,晚上睡觉前,我都要看书,有一些是妈妈给我买的,有一些是到图书馆去借的,有时候晚上看书入迷了,忘记睡觉了,妈妈过来催我快点睡觉,我很不情愿地、恋恋不舍地放下书。它们是我的好朋友,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和知识。一年级儿歌上的《乌鸦反哺》,老乌鸦带大了小乌鸦,它越来越老,都不能外出捕食  相似文献   

18.
师 :(出示小黑板)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这样写到 :深夜 ,我一觉醒来 ,看见爸爸在灯下看书。清晨 ,我还没起床 ,爸爸又在阳台上念起书来。请同学们先读一读 ,然后想一想这两句话分别告拆我们什么 ,再填写表格。生 :同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填写表格如下 :师 :从这张表格中 ,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爸爸看书的时间很长。瞧 ,他深夜读书 ,清晨也读书。师 :你真会发现问题!再想一想 ,还可以从什么地方也能看出爸爸读书的时间很长?生2:我发现他的孩子已经美美睡了一觉醒过来的时候 ,他却在灯下看书 ;他的孩子还没起床 ,他又在阳台上念…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李敖的学识渊博和他的精于读书、善于用书大有关系。谈到怎样读书,李敖说他看书只跳看一遍。"所谓跳看,是每页的重点让它跳出来给你看,而不是逐字逐句地死读,也不是所谓连读。连读的方法我看像  相似文献   

20.
动笔写作文的虽然是孩子,但写作文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孩子阅读写作遇到困难,爸爸妈妈也会跟着头疼:他就是不爱看书,怎么办?让他写什么他都是一句话,怎么办?……与此相伴的,往往还有——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会写?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爱读书?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老是能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