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7是我国高考恢复30年,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和魅力,但是高考发展到今天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和弊端。所以,要在准确认识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深化高考改革。本文在认识分析高考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依据我国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了深化高考改革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有人说高考制度是教育首恶,欲废之而后快;有人说高考30年来功不可没,目前仍是最公平的选才方式;也有人说旧的高考制度已经穷途末路,必须进行改革。争论从未停止,改革也在全国铺开。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了即将出台的"两类人才、两种模式"改革方案。根据这套方案,高考将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是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消息一出,社会反响强烈。高考改革箭在弦上,教育生态务实重置  相似文献   

3.
如何改革我国的高考制度是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瓶颈,通过对美国SAT高考模式和我国现行高考主要模式的比较研究,从高考内容、高考次数、录取标准等角度对我国高考改革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推进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主招生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贵州教育》2007,(14):12-13
2007年,我国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30年来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制度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以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历史新时期.  相似文献   

5.
从恢复高考的历史背景、高考改革的3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看,应当充分肯定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现行高考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只有通过深入的改革去消除,而不是将高考简单否定后废除。  相似文献   

6.
今年适逢科举废止100周年。百年已逝,但人们对古代科举制度以及与其一脉相承的高考制度的了解和评价往往不够全面、不尽客观。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科举和高考的印象,147位在校大学生接受了“科举与高考印象”的问卷调查。在了解大学生对科举制度和高考改革的印象、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简略分析他们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进而为如何正确看待科举与当前的高考制度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考制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考考试制度经历了几次比较重大的改革,先是在全国统一实行文理分科制(有人称之为“大文大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行了“3+2”考试制度。分析评价我国历次高考制度改革的优点和弊端,探讨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大文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周年,意味着我国的高考制度已经恢复40年了。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对我国的高考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在高中的学习中,数学一直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高中的学习一切都是为了三年后的那场考试。对于数学中的应用题,在最近的高考制度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以近些年高考数学中的应用题为基础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高中的数学学习如何为高考打下基础,为高中的教师以及学生备战高考数学应用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注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把学生培养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机械。招生存在区域歧视,名额分配不平衡,严重侵害了考生的权利,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明显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br〉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唤高考制度需要改革,但高考关系着每个家庭和学生的未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面大,专业性强,面对复杂的利益调整,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困难不难想象。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高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由北京高考语文、英语分值的转变就可见一斑。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更在2014年1月15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明:改革,是今年工作的关键词。〈br〉 那么,到底传统的高考模式存在哪些弊端?怎样的高考制度最适合学生?怎样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急需思考的。本期我们就“高考制度的‘利’与‘弊’”专题,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进行解读。谈一谈如何实践使高考改革走出困境,将现在“最不坏的高考制度”,最终改变为“最好的高考制度”。〈br〉 (策划人:郝婵陈诚)  相似文献   

10.
高考制度为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为全体高中生提供相对 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提供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高考制 度深层次矛盾表现得日趋尖锐,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高考改革势在必 行,但如何改革却需要慎重研究,必须立足于我们对现行高考制度的理性 认识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体制改革是当前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必须立足于克服发展模式的不足和弊端,必须立足于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在分析高考制度现存诸多矛盾的基础上,以建构和谐教育体系为理念,提出高考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考改革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那就是公平与正义。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高考改革的基本使命。正确地引导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中学师生的幸福指数,是高考改革关注的焦点。只有将高考改革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大框架中来,才能取得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 回归教育——科学发展观与高考招生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给高考招生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的高考招生虽然流弊丛生,但只能用扬弃的办法,以改革促发展。制度的改革必须与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高考招生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过去10年来,人们一直在呼吁高考制度要进行深入改革,应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建立高考多元录取标准,引导基础教育重视学生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多元发展;但由于一些论者的质疑与反对,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基本上维持着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标准的集中录取制度,高考改革的步伐在这种质疑与议论中十分缓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进行多元改革一直以来遇到两方面的阻力:一是来自社会的分数公平阻力;二是来自政府的配置效率阻力。要加快高考改革的步伐,就必须克服这两方面的阻力。  相似文献   

15.
与30年前相比,高考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关于高考改革的纷争反映了考试与教学、招生的矛盾。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对立统一要求两者在互相衔接、互相促进中共同发展。在制定高考政策时,要坚持多方参与、科学谋划,充分考虑方案的科学性、社会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以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学校间办学条件差别太大为由,主张改革统一高考制度,转而实行分散考试,由各高校自主考试,这一观点在论证逻辑上存在缺陷。如此而为的结果是,可能严重加剧基础教育阶段现已存在的不平衡。在高考制度改革方面,目前迫切需要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缜密深入的分析论证,尤其是要有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应试教育正在摧残着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下决心通过高考改革来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缺乏动力和优化机制的现行体制是造成高考改革迟滞不前的主要因素。高考改革的出路是:在招生中,降低考试所占比重;在考试中,增加能力考查所占比重。基于此, 现提出了一个授予高中教师发言权的操作方案。为了争取21世纪中国的发展机会,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呼吁教育主管领导,通过更积极地推动教育改革而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实表明,高考对基础教育有很多的负面影响,现行高考制度的主要弊病在于综合评价机制的缺失。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是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设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分散高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很多评价难题决定改革现行高考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