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控制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整合和实现问题,将培养目标、实现方式和实施效果统一定义在实现矩阵中,对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定义一级实现矩阵,对课程教学改革定义二级实现矩阵,以实现矩阵为系统变量,构建了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控制模型,建立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改革定量和定性分析理论框架。模型从社会需求的能力目标出发,探索专业能力知识体系,实施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一套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能有效落实专业培养标准的、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整合和实现方法。该模型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才这一问题。高校思政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也随着时代需求发生变化,该背景下要求培养具有文化传承与责任担当的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知识及正确价值观的人,培养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能力双高的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势在必行,在协同育人实践要求、原则基础上助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在规划方案与课程机制、课堂教学协同、师资队伍育人合力战略高度上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长效运行及协同创新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实现高校课程“共舞中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是历史发展到大数据时代,从而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挖掘和处理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再派生性质的特殊劳动产品。数据要素既具有自然属性或技术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或社会性,其中,数据要素的技术性都要借助社会性得以实现并对技术性产生放大效应,即对其他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倍增效应;数据要素的社会性又以技术性为介质而催生,纯粹从技术性角度看,这一介质具有极强的被黏合性且在被黏合后只会产生物理反应,即不会改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性质。但是,一旦技术性与社会性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市场经济下最具有黏合力的资本要素相结合,则依托这一介质将会催生出一系列新型社会关系,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调整,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因此,科学认识数据要素的双重属性及其交互效应,必须以促进公共数据共享和提升商业数据开发利用价值为重点推进放大正外部性的制度设计,以强化数据要素分类分级监管和数据法治为重点推进防控负外部性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在Wiener指数W的基础上改进了W指数,并定义为新的距离矩阵指数W1^*,并利用W1^*对卤代甲烷及SiHmXn(X=F,C1,Br,I,m+n=1-4)型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f Hm^θ进行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1^*与该类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焓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已知有向图的邻接矩阵的基础上 ,分析邻接矩阵的特点 ,从而给出了一种直接由邻接矩阵求解路径矩阵的新算法 ,并对其算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的薄弱问题,引入课程地图的理念框架进行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深入结合,尝试搭建起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立体架构,以有效地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网络课程中强化师生交互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交互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所应扮演的多种不同角色入手,论述了强化师生交互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74):162-163
网络交互教学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手段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检查督促及反馈。高校经管类课程网络交互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交互教学促进教师角色转化,由传统教学中知识的灌输者和提供者转变为学生经管类课程学习的激发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社会网络分析法(SNA)用于两个教学案例,从教学交互的角度对异步交互中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交互群体的交互模型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异步交互促进在线学习,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在线学习中的交互进行设计和准备,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交互过程中的主动性,提高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此外,结合使用多种交互工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在线学习中教学交互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课程(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文章以整体性理论、反馈性理论、交互效应矩阵理论为指导,厘清课程体系培养目标、课程单元教学目标、项目任务目标之间的关系,按照目标一致性、课点内涵构建层次性、课程内容重构必要性以及学习产出标准可测量原则,自上而下开发课程体系矩阵、课程单元(门课)矩阵、项目矩阵,同时明确各级矩阵与目标之间的支撑关系;合理设计项目学习产出以及有效的学习产出测量标准,进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课程的间离效果与课程改革:基于隐喻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和戏剧无论在构成要素还是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叙事剧表演中的间离效果,在师生之间的课程活动中同样存在.基于这种隐喻性假设,当代课程观可归纳为"摹仿型"与"间离型"两种基本类型.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应在实现课程观转型的基础上,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文本、课程与知识、课程与考试以及课程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课程改革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路向及其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均有丰富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转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认识是改变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和实施随地域不同差异现象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求友循环矩阵的平方根矩阵的一种算法,同时证明了n阶友循环矩阵的平方根矩阵中仍为友循环矩阵的矩阵个数为2n个。最后还给出了求友循环矩阵主平方根矩阵的算法。  相似文献   

14.
对一种可逆矩阵A,给出了A的正整数次幂与负整数次幂的统一计算公式,所得结果在组合数学中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整体。从心理学上解释,隐性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是正向与负向的双刃剑。实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需要把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作为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层次分析法(AHP)中生成判断矩阵简易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生成判断矩阵,提出简易算法,只需仔细判断出第1列元素,据此可逻辑判断出其余列的元素,并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同时,以优秀射击运动员选材为实例,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30项具体的评价指标;根据专家咨询所提供的判断矩阵,得到各层中诸因素的相对权重及其对总目标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7.
课程评价: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双向两难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课程理论不是课程实践,在理论的课程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实践的课程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课程评价却必须对实践的课程价值进行评定与判断,它维护理论的价值适应不了实践,正视实践的价值适应不了理论,由此成为一个两难问题:有关课程评价功能的解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歧义,课程评价改革的理论与评价改革的实践相互支离,而借鉴的课程评价理论与传统的教学评价实践也有个适切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不能放弃对课程实施的关注:课程实施主体的多样性、改革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扭曲、删减等随时都可能消解、失真或变异于改革的预期目标。但变异既可能是改革效果的递减,也可能是对原有改革目标的升华和超越。积极的变异要求加强改革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培训、注意实验及实验后的推广工作等。  相似文献   

19.
工作室的建立为高职教育赋予了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工作室环境下实施项目教学,引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授课内容要与职业工作内容相吻合,按照岗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并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育的基本单元和载体,相对于文本课程,它是以网络为媒介、具有能构建多媒体化的、有计划地达成某种预期结果的经验活动。而后现代课程观作为一种迷人和富有魅力的新型课程观,其倡导的多元与开放等理念与网络课程这一新型课程模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么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网络课程中隐含的意义与价值则是探索的方向。以后现代课程观的几个核心观点为切入点,挖掘出后现代课程观对当今网络课程的适切性价值,旨在寻找后现代课程观中积极意义的因素,提倡以一种开放的、多层次的观点来对待当今的网络课程,为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与实践提供借鉴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