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21世纪职业演变趋势,只有科学地设计我们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成功地获得一张驶往21世纪的“门票”。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化教育馆并中国电教协会各有关二级组织 :南国农先生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从事电化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 ,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化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 ,发展我国电化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更好地研究南国农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及贡献 ,进一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深入开展 ,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决定 ,联合举办“南国农先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l.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2 .南国农先生…  相似文献   

3.
学习十五大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深感在世纪之交,面对时代发展许多重要趋势以及我国经济工作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挑战,我们责无旁贷地认真思考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进21世纪。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面临着新老干部、新老教师交替的形势,搞好这“两个交替”迎接21世纪挑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我们在全面总结过去中小学电化教育成功经验的同时 ,也必须冷静地看到中小学电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潜在的隐患 ,用辩证的眼光正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 ,对于中小学电化教育在新的世纪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无疑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存在的基本问题1 见物不见人许多学校购置的电教设备无专职教师管理 ,即使配有专职电教人员 ,很多学校的领导也只是把他们当作“保管员”和“修理工”来使用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对电化教育知识缺乏必要的培训 ,一些学科教师甚至对常规电教器…  相似文献   

5.
一、广东电化教育工作回顾 (一)进入21世纪,我省电化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正悄然向我们走来。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有人指出,以知识为资本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也有人简捷地将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那么,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面对21世纪的挑战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迅速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 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从78年重新起步,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国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一文中,曾对此进行了高度地概括,其中有两点是有关学术建设的: (一)“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课题实验。这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有31个省市、82所中小学、近千名  相似文献   

8.
再论教育战略与教育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教育,必须适应21世纪的特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21世纪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电化教育这种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作为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城西区素质教育试点学校,我们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加强电教管理,坚持做到:“一个重视,“两个落实”,“三个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1一个重视,即领导重视。学校领导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将是高速度的信』急时代,教育必须与之相适应。电化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电化教育,运用电教手段,共享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而分段的。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本年表的发表旨在与全国电化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化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笔者从自身实际工作出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特点,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中国教育技术史的研究,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根据历史资料编撰了本年表。年表是按照李龙先生提出的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期)、奠基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而分段的。尽管我们详尽地查阅了能够找到的第一手资料,更正了现有书籍、文献中的一些错误、纰漏,但限于资料的缺乏,仍然感到史实不够完整,有些重要的事件未能收录在案。本年表的发表旨在与全国电化教育(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区中小学电教的现状和发展的思考内蒙古电化教育馆斯琴高娃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电化教育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电化教育的观念、技术手段、研究方法上都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面对这一转折时期,需要认真分析我区中小学电化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一、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为我区中专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21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新时代,每个有历史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着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将把一个怎样的中国带入新世纪呢?我们又将以怎样的方式面对21世纪呢? 众所周知,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战斗生活最终建立新中国的13个春秋。这段历史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足轻重,在中国教育史,特别是在中国早期电化教育史上也书写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篇章。文章在收集、整理、拍摄了大量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扼要介绍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发展概貌并按时间顺序展示了中共延安时期48项有代表性的电化教育事件。然后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读了延安时期主要的电化教育活动及其特点,即:党的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奠定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事业的诞生和发展;国际友人的帮助,带来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曙光;电化教育设备的添置,夯实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基础;电化教育机构的成立,确保了电化教育事业的推广;电化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电化教育著作教材的出版与电教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最后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延安时期电化教育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们致力于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确立2008年全省电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措施。今年5月我们已经印发了《浙江省电化教育馆2008年工作要点》,对全省电化教育工作做了总体部署;二是梳理全省电教事业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化教育跨世纪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认为,面对21世纪,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战略一是在视听教育的基础上,实现电化教育观念、手段、方法的新变革;二是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全面提高电化教育的效益;三是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全国电化教育;四是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逐步建立促进电化教育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研究面对21世纪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竞争、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问题。最近,美国总统克林顿声称,对科研和教育的投资是国家的重点。其长期目标是:保持对科学知识领域的领导;提高所有美国人掌握科技的能力;造就21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日本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也是:面向21世纪,立足于培育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观点,培养具有自我学习愿望,能够独立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具有丰富心灵和茁壮成长的人。我国的教育改革,当然应该是面对21世纪,具体目标就是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培养21纪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求的创造性人才。历史教学的改革,应该从属于这个总目标,为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20.
电化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技术支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素质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在寻求技术支持的视野中,将目光聚焦于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构建了素质教育的技术平台,电化教育的潜件、硬件、软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电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发展,使21世纪的中国教育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