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基因工程菌(E.Coli WY8)产黑色素的条件,在用正交实验优化的培养基的基础上,对摇瓶装量,菌龄,底物浓度,发酵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作了研究,它将为工业生产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
李卓  夏涛 《中学生物学》2006,22(9):10-10
提起白化病,大家可能非常熟悉。高中生物课本中对其发生的原因有如下描述:“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的异常引起的。酪氨酸酶存在于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催化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  相似文献   

3.
提起白化病,大家可能非常熟悉。高中生物课本中对其发生的原因有如下描述:“人的白化症状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的异常引起的。酪氨酸酶存在于人的皮肤、毛发等处,它能催化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如果一个人由于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那么这个人就不能合成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7,(6):64-68
探索白芷与薏苡仁面膜的制备工艺及美白机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面膜成分的最优添加量,正交试验优化面膜配方,并采用酶法评价面膜样品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面膜样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为11.21%,证实白芷、薏苡仁面膜对皮肤黑色素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具有一定美白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80年代开始,基因工程菌就开始改变着酶、激素、抗体等药品的生产工艺,使生物反应器成为取得生化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遗传工程学家发现,转基因微生物,不但能在一天之内生产出10亿之多的相同拷贝,而且代谢产物的品质和数量,大大地超过了传统的生化药物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率。9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菌的开发研究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产乙醇基因工程菌 在用酿酒酵母等生产白酒过程中,原料必须蒸煮,耗费大量能源。近几年,日本三得利啤酒公司的科技人员,将根霉的葡萄糖淀粉酶基  相似文献   

6.
从基因工程菌(细胞)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入手,阐述了导致基因工程菌不稳定的原因及不稳定性的表现;探讨了防止或降低基因工程菌不稳定性的对策,包括组建合适载体、选择适当宿主、施加选择压力、控制基因过量表达及控制培养条件等。  相似文献   

7.
从鄱阳湖草洲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产黑色素的细菌(g2B),g2B具有产黑色素速度较快,并且不需要Tyr诱导等优点.在同等条件下其产黑色素能力最强,经提取纯化后产量可达19mg/mL.纯化后的黑色素的红外光谱与SIGMA公司标准黑色素红外光谱图谱基本一致.生理生化分析结果及16s rDNA扩增和序列分析鉴定其种属类型,初步鉴定g2B属于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8.
α-熊果苷对黑色素合成酶-酪氨酸酶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人体肌肤的美白作用是β-熊果苷的10倍以上,并且不会抑制人体细胞的生长,无毒副作用;介绍了3种合成α-熊果苷的方法,植物细胞组织作为生物反应器法、微生物细胞转化法、酶合成法;其中与酶工程相联系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α-熊果苷和手性催化剂催化合成α-熊果苷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基因工程教学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不足的现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培养体系的改革、"双师型"师资的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等方面对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基因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为提高基因工程的教学效果、深化产教融合和培养生物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教授 ,用病毒和噬菌体重组DNA分子以来 ,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以研究基因拼接与应用为主的基因工程 ,逐步演变为转基因、细胞融合、细胞克隆、细胞组织培养、微生物发酵、酶的研究与生产等综合在一起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作为一项高新技术 ,首先在生产人类急需的生化药物上得到应用。例如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用动物内脏提取 ,药源有限成本高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将动物或人的胰岛素基因 ,转移到大肠杆菌的质粒上 ,组建成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 ,就可以取得大量的胰岛素。用基因工程菌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分别研究了工程菌所产黑色素的防止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三维构象变化和DNA双链断裂方面的作用,为对辐射防护剂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考察了基因工程茵Ecoli TOP10F’重组质粒pBAD/gⅢA—NTF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经传10代后,菌株的质粒没发生质粒丢失现象,20代后各代菌种质粒保有率低于100%,但50代后的菌种质粒保有率仍高达88%。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离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考察了基因工程茵Ecoli TOP10F’重组质粒pBAD/gⅢA—NTF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经传10代后,菌株的质粒没发生质粒丢失现象,20代后各代菌种质粒保有率低于100%,但50代后的菌种质粒保有率仍高达88%。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离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多环芳烃蒽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蒽降解生物的分类、蒽降解的途径、蒽降解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使用以及蒽降解基因工程菌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广玉兰花酪氨酸酶的活性及影响因素,从广玉兰花中提取酪氨酸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不同温度、pH值、底物浓度下研究酪氨酸酶的活性,并研究了效应物苔黑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广玉兰花酪氨酸酶催化的是单酶单底物的酶促反应;广玉兰花酪氨酸酶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6. 5;以邻苯二酚作底物时的广玉兰花酪氨酸酶的Km=0. 025 mol/L,Vmax=166. 7 U/min;在0. 05~0. 25 mmol/L浓度范围内,苔黑酚对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抑制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研究了双核铜配合物模拟酪氨酸酶的活性。通过制备新鲜酪氨酸酶、β-环糊精与双核配合物的包合物、壳聚糖与双核配合物包合物,分别观察其与邻苯二酚的反应时间与吸收波长曲线。发现双核铜配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的吸收波长曲线与酪氨酸酶的吸收波长曲线相似,最大吸收波长也与酪氨酸酶相近,表明双核铜配合物与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与酪氨酸酶相似的活性,但活性较弱(酪氨酸酶的酶活是1400,双核铜配合物的酶活是200);而双核铜配合物与壳聚糖的包合物没有酪氨酸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基因工程菌的构建”一课为例,探索基于差异-合作模式的深度学习教学实践。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A组学生在研究所学习和设计可在中学实施的基因工程菌构建实验,B组学生在A组学生指导下在本校实验室进行实验,C组学生在前两组学生指导下参与实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通过不同程度的挑战性任务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马铃薯中提取酪氨酸酶,以儿茶酚为底物,研究酪氨酸酶的动力学性质,用正交实验建立和优化一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测定体系,用此体系测定6种美白产品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表明,酪氨酸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0nm,动力学参数为Km为0.486 mmol/L,Vmax为9.17 U/min,测定美白产品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底物为0.3mL,酶为0.3mL,样品为1.5mL。用此体系测定8种美白产品对酪氨酸酶抑制率分别达到32.5%、36.7%、34.5%、31.0%、32.6%、28.6%、38.2%、35.6%。为美白产品功效提供了一种客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出脂肪酶产酶菌并测定最佳产酶条件及所产脂肪酶的活性.方法:经富集、初筛及复筛将脂肪酶产酶菌筛选出来,然后用滴定法测定酶活性.结果:成功从土壤中分离出了一株脂肪酶产酶菌,并通过滴定法测出了所产酶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活性.结论:该菌所产的脂肪酶在30℃、pH 6.8左右的环境中,酶的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0.
基因工程技术如果从1973年科思(Cohen)和伯格(Berg)建立重组DNA技术算起,已有20余年历史。在短短的20年中,世界各国基因工程师已使500余种转基因植物在田间试种,鱼、兔、 羊等转基因动物接近生产应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药品、化工原料的技术逐步完善,破译全部基因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