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进入城镇务工就业。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30个省近2万农户的调查监测,2004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260万人,比上年的9820万人增加了440万人.增长4.5%。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市把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新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势的变化,研究确定培训新思路,注重培训实效,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自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人,使2万多人通过  相似文献   

3.
从唐山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就业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庞大,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层次、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就地转化成为今后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湖北教育》2005,(3):52-52
据《湖北日报》报道,近日召开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确定,全省将依托阳光工程项目,今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示范性培训15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30万人。  相似文献   

5.
引导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5年内要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任务十分艰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是对农业劳动进行培训、考核、评价的系统工程,是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效途径。下面我简要讲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准确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是一个非常值得且需要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特征展开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理论、影响因素、规模测度进行归纳和评述,提出从分工演化视角测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的研究展望。从本质上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上的分工深化,分工理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测度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必然现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因此,从分析河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和新的趋势特点入手,剖析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可以有效缓解"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在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培养方面给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农村教育不适应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在于农村教育的基础不牢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低;农村教育的目标单一,教育观念滞后;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同时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  相似文献   

9.
陈小光 《农村教育》2004,(11):30-30
改革开放加年来,共有2亿农村劳动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为农业和国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1.25亿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实现就业,6000万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业,约7000万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就业。当前,农村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随着科技进步和发展,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低素质供给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据初步匡算,现有农民剩余劳动力1.5亿人,文盲半文盲约占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扩大劳务输出,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当前农民自身素质、就业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影响,农民转移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解决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题,必须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青年农民工培训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民转移就业现状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过两个高潮:1984~1988年,农村劳动力每年转移1100万人,年  相似文献   

12.
云南“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0万人左右等目标,面临着就业岗位增加难度大、劳动力素质较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所提出的就业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困难,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四川省宜宾市为样本,对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进行调查分析,结论认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在逐年扩大,以东部地区为主要目标地,组织化程度较低,就业层次不高,具有一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提出有序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重视和解决公共服务不足、就业环境不佳、衍生社会问题突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的景愿,包括景愿度、自我条件景愿、薪酬期望值、就业地域取向、转移就业忧患进行了调查分析;对转移就业培训的诉求,包括诉求度、培训内容诉求取向、培训时间诉求取向、培训经费诉求取向(对政府补助的期望值、对政府补助额度的诉求、自我支付的愿望额)、培训地点诉求取向、培训机构的诉求取向等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转移就业培训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就业培训、职业学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服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时生 《中国培训》2009,(11):56-57
一、农村劳动力素质影响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富裕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因此,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山东蓬莱市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着力开展“就业活动品牌创建年”活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50余人。蓬莱劳动保障部门及时搭建就业平台,依托劳动力资源市场,通过市场网络.发布用工信息。及时组织面试?对被企业录用的人员,建立回访制度,跟踪落实,对多次介绍不成功的人员,根据本人情况,进行职业指导.并指导他们参加就业办组织的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对大龄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根据本地实际,实行就近安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农外转移成为一种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既受到非农部门吸纳能力和外部环境的限制,也受到农业吐出能力和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内在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以就业和效益协调发展为目标,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莱芜市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全市逐步建立起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体系。去年以来,全市组织农村劳动力向市外输出2万余人,培训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经典模型——刘易斯的产业转移模型和托达罗的反流动论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采取两种转移方式。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必要技能的训练。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会议由就业促进司刘丹华副司长主持,于法鸣司长对会议进行小结,张小建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还就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