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出台《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以下简称“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招生、作业、考试、评价方式、教辅购买等问题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操作要求。小学生负担过重是近年来的重大教育问题,教育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推出《减负十条》,值得称赞。但是,其中一些措施,如果付诸实施,将对基础教育质量造成严重伤害,故陈述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就要截止了。近一周时间来,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的"学生减负"话题关注度颇高。(8月28日中新网)笔者认为,小学生减负喊了很多年,收效甚微。相比之下,《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让人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尤其是其中"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一至三年级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育部2013年6月22日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这是教育部三令五申学生"减负"后,专门针对小学生减负出台新规。征求意见稿对小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规范,如,在作业方面,小学不留书面式  相似文献   

4.
今年秋,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就小学生入学、编班、教学、作业等十个方面对小学生减负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是学校优化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赵冰聪  张婧 《考试周刊》2014,(93):185-186
随着2013年教育部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经多次修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各地小学不断深化改革,严格落实规定要求,"减负"取得一定成效。然而,规定的实施并没有切实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各种课外班依旧火爆,不少学生迫于考试和升学压力,在寒暑假、双休日甚至每天放学之后依旧非常忙碌,进行着各类校外辅导班的学习。"减负"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多方面阻力,如何在多方受阻的情况下推行"减负",值得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一出,热议一片,有关部门当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记者随即采访本市小学多名校长和教师后发现",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8月26日《北京日报》)"减负十条"让家长们怎么办?其实,给孩子留不留作业不是大家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应该给孩子们留多少作业?不留作业,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体  相似文献   

7.
8月22日,教育部针对其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正式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提出小学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均衡编班等十项措施,真正把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规定》还提出,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8月23日《北京晨报》)废除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国家层面的如此规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提出 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界共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1955年以来,教育部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为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相继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小学生减...  相似文献   

9.
8月21日,教育部首次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社会意见,规定中提出的小学不留作业一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引起争议。征求意见的8天时间里,教育部共收到了近6000条正式反馈意见。9月5日,教育部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进行修改后第二次向社会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18日。其中,小学不留作业修改为一至三年级不留作业,四至六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同时,四年级以上每学期一次的全校统考中不再有英语科目。面对所谓"史上最严减负新规",教育界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学》2013,(10):27
国家教育部新近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对小学的教育教学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甫一发布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家长等对"零起点"教学、不留作业、等级评价等规定都有很多疑虑。为了让我们的教师更准确地了解这十条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本刊邀请了上海市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第三条明确提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对此,我们一则由衷拥护,一则暗自窃喜。窃喜的是,恰在此前三个月,沈阳市和平区出台了《关于规范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小学新生"零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1日,北京市某小学5年级1班的孩子们迎来了新学期,也迎来了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对“减负新规”中提出的“小学不留书面作业”“严禁违规补课”“规范考试,考试内容严禁超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艰难的减负     
宋亮 《教育》2013,(28):19-20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小学生作业负担一直很重,1955年以来的一系列有关减负的历史文件就是最好的证明。2013年,教育部再次下决心减负,推出《中小学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定》)。征求意见的首个结果,就是把《规定》中的"小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改为中高年级控量少留。从中小学58年减负不成,到"不留作业"尚未出台即夭折,折射出中小学减负之难。《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往减负失败,在于就减负谈减负,视野太狭窄。减负要成功,必须在更大的系统性改革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最近,国内出台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引起了大家对小学生减负的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开始公开征询意见,提倡了多年的减负又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公众对小学生减负的态度如何?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狐新闻客户端,进行的一项调查(17476人参与)显示,75.9%的受访者支持为小学生减负,但52.3%受访者直言不看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78):23-24
我国在20世纪中期就高喊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早在1955年,我国教育部就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几十年来,仅国家层面已发布了9道"减负令",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道。然而,减负口号高喊了几十年,成效却并不明显,许多地区小学生课余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201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2013年8月21日征求意见稿)认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在武汉市硚口区井冈山小学,这项工程已悄然实行了3年。五(1)班学生周亦茜曾这样向她邻居家的孩子描述:"在我们班  相似文献   

18.
采用皮克林实践的冲撞理论,对“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与小学教师在职教育进行文化研究。小学教师在职教育要遵循学校本位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减负新规”在特定时间促进小学师生异质性要素耦合,实现教育改革的基本信念。  相似文献   

19.
刘鹏 《师道》2013,(10):12
8月22日,教育部公开《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包括阳光入学、均衡编班、"零起点"教学、一至三年级不统一考试等,最引人关注的一条,莫过于"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小学生幼稚的肩膀扛不起过多的学业负担,这无疑是一个共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和学校等教育者,往往处在纠结与矛盾之中:一边喊着给孩子减负,一面又恨不得孩子的进步能够一日千里。于是,小学生做作业到半夜,甚至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参考》2013,(19):13-13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从9月5日起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至9月18Et结束。截至9月18日17:00,共征求各类专门意见建议1209件,其中对减负十条规定具体条款明确提出修改意见的占44.1%,其他意见是就减负问题发表议论、分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表达对减负工作的期待、表态支持教育改革、提出其他意见建议等。有97.1%的公众对教育部拟出台减负十条规定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