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①值此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日子,年轻的朋友,你读了这本小册子,你掂出了这其中的分量吗?(《中国有个毛泽东》P296.江西人民出版社93年版)②……用我们这支愚拙的笔,纯真的情,熔铸成《中国有个毛泽东》,在隆重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日子,献给我们的青年朋友们。(同上书P297)上面两个句子,都是说毛泽东出生100周年,但一个用“诞生”,一个用“诞辰”。从词性上讲,“诞生”是动词,“诞辰”是名词。显然,上  相似文献   

2.
“诞辰”和“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辰”“诞生”两词经常误用。例如:①今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活动家保加利亚人民的领袖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诞辰一百周年。(《红旗》1982年第12期)②塔巴科夫临时代办举行招待会纪念季米特洛夫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日报》1982年6月18日)③纪念鲁迅先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期在《人民日报》上见到这样三个标题:1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见1998年3月4日策12版。2.《纪念蔡元培诞辰130周年》(见1998年3月23日第4版)。3.《各界隆重纪念周总理百年诞辰》(见1998年3月5日第4版X三个标题均用了“诞辰”一词,前两例用在动词位置上,第3例用作名词。看罢,着实让人座跷。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得到:[诞辰]ddn。h6n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如果说《现代汉语词典》对“诞辰”的诠释是正确无误的话,l和2两例中的“诞辰”就完全属于误用了。误用了就必须修改,修改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4.
记得早在1993年毛泽东主席诞生100周年时,我在权威媒体上看到“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字样时,当即就给有关媒体写过文章,指出“诞辰1(10周年”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在随后若干年中,诸如“周恩来诞展100周年”(1998年)、“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4年)、“陈云诞辰100周年”(2005年)、“乌兰夫诞辰100周年”(2006年)、“薄一波诞辰100周年”(2008年)、  相似文献   

5.
“诞辰”与“诞生”是读音相近的一对近义词,都含有庄重的感情色彩。但是,二者的意义、词性、结构和语法功能都有明显的不同。“诞辰”与“诞生”的共同语素“诞”,是“出生”的意思;不同语素是”辰”、“生”,“辰”指“时日”,“生”指“出生”。“诞生”,意即“出生”,并列结构动词作谓语,后边能带数量词(数量短语)作补语。如,“诞生××周年”。  相似文献   

6.
“谋取”和“牟取”是两个常用的动词。因为两个词的用法有时相近,而且“谋”与“牟”的实际读音又相同,都读móu,所以容易混淆。其实这两个词是有区  相似文献   

7.
“量”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用“量”这个词表达的概念有两个:哲学的“量”范畴和数学的“量”概念。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却更有着本质的差异。在许多文献中,认识到它们的联系,却忽视了它们的差异;更有一些文献(包括哲学方面和数学方面)则基本上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没有注意到用“量”这一个词表达的有分属于两个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两种量概念,因而引起一些认识上的混乱。本文试图“辨析”用同一个词表达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以此澄清一些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8.
“国足”和“国脚”这两个词在许多报刊的体育新闻版上频频出现.可在现代的词典上却查不到。“国足”是中国国家足球队的筒缩.现已作为一个缩略词(也称简缩语)在使用。中国国家足球队在口头上也说“中国队”或“国家队”。我们在《当代汉语简缩语词典》中查不到“国足”一词.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可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有些介词的基本意思相近,为什么在一组意思相近的词中要选择这个词而不选择那个词?很多情况下,跟这两个词之间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关。本文主要从语义、语法和语用这三方面对汉语介词“向”和“往”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说“行”     
“行”字的意义很多,本文所说的“行”的基本义是“能干”和“可以”。这两个意义的“行”的词性如何,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目前说法不一,且未见明确的论述。本文试图从语法和语义特征的区别上论证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动词,文中分别称之为A行和V行。本文还将A行V行跟词性相同的“可以”作些比较。  相似文献   

11.
“马虎”与“马马虎虎”这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很高,都用来形容做事草率、随便、不负责任等. “马”和“虎”这两种哺乳动物,一属草食,一属肉食,也算得上是一对“仇敌”了。怎么会把它们的名号扯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呢?  相似文献   

12.
嵇芳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82-183
文章通过对“ALL”与“都”在词性、词义、语法功能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这两个词在互译时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这为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对于“都”字的用法使用有偏误的外国学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坚忍”和“坚韧”这两个词从发音到词形,再到词义,都有相似之处,很容易混淆。“坚忍”和“坚韧”都有“坚强、坚固”的含义,区别在于“忍”和“韧”的意义上。  相似文献   

14.
“年轻”与年青两个词,都说明人的年龄范围。但这两个词有区别,使用时容易混淆。“年轻”用于两个中年人或老年人之间的年龄比较。如“老王比老黄年轻”,这里的“年轻”就不能用“年青”。“年青”只能用于青年。因此,“年轻”所表  相似文献   

15.
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中提出所谓“兼词”,即“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一身而二任。”提出“兼词”之说,这对古汉语研究是一大贡献,但他又说兼词中有的是合音词,即合二字之音为一字之音。急读之,是一个音节,即一字,缓读之,则为两个音节,即两字。所以,合音词可兼二字之用,可看作两个词。而另一部分却不是合音词。于是现在有些语法书就据此解释说:(这另一部分)虽然也是一个音节作两个词用,却只能说是合义而非合音词。①这种说法值得研究。因为,从兼词的形成上看,就是由两个音节“急读”为一个音节的,因而,它仍可照“缓读”的办法加以还原,来作为两个音节(两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词的代表作,这首词,词风恢宏、雄浑、豪放、激越,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然而,怎样理解这首气势磅礴的词的内涵,至今仍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自从这首词诞生以来包括新近出版的多种《毛泽东诗词赏析》的解读,都没有能抓住这首词真正的“主题”,都误读了这首伟大的词。对这首词理解的最关键处,是“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词眼上。许多解释家都认为“风流人物”或指整个无产阶级,或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或指人民大众,或指风流词人,但都不肯承认是毛泽东指自己。就连毛泽东自己也公开地否认“…  相似文献   

17.
这儿要说的“俱”与“具”,是就它们在文言里作“范围副词”使用的情形而论的。这两个词的读音,今天完全相同:jù;而它们的古音却不尽同:“俱”是“见”母“侯”部,“具”是“群”母“侯”部。从使用频率上看,它们较多用作副词表范围,且意义相通,都有“全”、“都”的意思。因此,王力先生把它们列为同源词(见《同源字典》1987年版184~185页)。这两个词不仅古音有别,就是用作范围副词,也是有别的。一般地  相似文献   

18.
数学中的“有”和“只有”这两个词是从口语中借用过来的,因为现行数学教材对它们没有重新给以严格的定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很多人对“有”与“只有”不分,乃至某些数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对这两个词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少含混不清之处,闹出许多错误。本文旨  相似文献   

19.
我在备《鞋匠的儿子》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尴尬”一词。这两个字笔画多很难写,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两个字的写法呢?我的目光久久定格在这两个字上。看了一会儿,我突然发现,“尴尬”两个字的外部结构是“尤”而不是“九”。我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赶紧查字典求证,果然,在“九”字部里查不到“尴尬”,在“尢”字部里却查到了。难怪以前在电脑上用“五笔字型”打不出这个词,最后只得求助“智能ABC”。看来,备课时的每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如果不是这次看得仔细,课堂上一定会出洋相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1992年第7期上载有刘勇同志的一篇文章,题为《“应验”与“灵验”辨》。该文从词义和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和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对“应验”、“灵验”这两个词语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而断定吴伯箫先生的散文《难老泉》中的“应验”一词当是“灵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