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活动内容: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活动准备:学生准备圆柱形纸桶一个,剪刀一把,8K白纸一张,胶带。教师准备磁性黑板一块,两个等面积的磁性等分图片,及以圆周长为长的一个长方形纸片。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我们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经常出现错误,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巧妙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二)主动探索1圆柱的表面积。磁性黑板上出示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师:圆可以转化为长方形,能不能象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一样,将上下两个底面的圆形分成相等的份数,再和侧面展开的长方形合在一起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呢?试试看…  相似文献   

2.
杨清江 《小学生》2012,(12):31-31
一、注重概念的渗透就是以启发性原则为主。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引导的:通过展示圆柱的展开图后,可以知道圆柱展开图就变成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与此同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长方形,由此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  相似文献   

3.
<正>一、事情的缘起3月份的一天,我按照惯例进入六年级一个班级听随堂课,讲课的内容是《圆柱的表面积》。在老师的简单提问后,学生明确了制作一个圆柱体,需要一个长方形当侧面,两个相等的圆分别作两个底面。随后教师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后,布置学生开始制作圆柱体。教师的意图很明确,希望学生在做圆柱的过程中,主动建构长方形的长和圆柱底面周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计算圆  相似文献   

4.
超市里常见一种活动式组装的塑料笔筒,笔筒构成材料有:一张长方形塑料纸,一只塑料圆圈,一个圆形底面 (这些材料也可由教师自制 )。在教“圆柱”时,可用笔筒作学具,让学生先用笔筒的构成材料组装笔筒 (把长方形塑料纸卷起来作笔筒侧面,上底套上塑料圆圈作笔筒口,下底套上圆形底面作笔筒底 ),再让学生拆开笔筒,结合操作说说懂得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在具体操作之中进一步理解了圆柱的特征,并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是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圆柱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  相似文献   

5.
圆柱是长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发展 ,是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教材首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 ,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接着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的特征 ,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在学生初步形成圆柱空间观念的基础上 ,通过沿着一条高剪开罐头盒的商标纸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上、下底是圆形 ,圆柱的高等于这个长方形的宽 ,圆柱的底面周长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长。圆柱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几何形体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 ,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教圆柱体侧面积时,先准备两个圆柱体教具:一个是硬纸板做成的短而粗的空心圆柱体,一个是用木头做的高而细的接力棒。引入新课后,教师首先介绍什么是圆柱体的侧面积,然后出示教具,引导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圆柱体中哪一个侧面积大?有的学生认为纸圆柱侧面积大,因为它虽然短但是它粗;有的学生认为接力棒的侧面积大,因为它较高。不管哪一种猜测,学生都意识到圆柱体的侧面积与圆柱体的粗细、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此时,教师把纸质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写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接着…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识记目标】本单元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有: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相等,圆柱两底面间的距离叫高,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②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c),宽等于圆柱的高(h);③圆柱体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以高,表面积就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④圆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理解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协作的精神。  学具准备学生人手一个圆柱模型。  教学过程  一、操作活动  同学们,上一节我们认识了圆柱,这节课我们先通过操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最先发现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教师投影或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学生按下面四步活动:  1.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独立量出计算自制圆柱的表面积所需…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39~40页。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难点: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在此之前听了一些课,教师有时直接让学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从而使学生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原来是个长方形。在听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也是如此,让学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我认为在教学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时,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而应让学生遇到问题,自…  相似文献   

10.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可以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另一个计算公式。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把圆分成相等的16份,剪开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得到S=πr~2。根据这一方法,可以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各分成相等的8份,剪开后也能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半径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把这两个底面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和圆柱体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合拼起来,组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就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应该把自己摆在“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在课堂上,他们独到的见解往往会偏离教师的施控轨道。此时,教师应倾听学生独特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评定,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边演示边讲述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时,有一位同学举手发言:“老师,圆柱的侧面展开不一定是长方形,我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我立即让她拿着学具上讲台演示,她说:“我在家里是用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围成的一个圆柱,因此展开后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就是说:“不光是长方形的硬纸片围起来可以成为一个圆柱,而且平行四边形的硬纸片也能围  相似文献   

12.
圆柱体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之和。用公式表示:S=27πrh 2πr~2。在实际计算中,有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把公式变成S=2πr×(R r),计算很简便,但是这个式子的数学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得到图①,式子S=2πr×(h r)里的2πr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h r)是圆柱体高与底面半径之和。根据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又知道上下两个圆的面积可以转化为长方形面积,且上下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即S_1=S_2,把下面长方形面积放到上面(见图②),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就转化为长方形ABCD的面积了。式子里  相似文献   

13.
圆柱的侧面积传统的教法是:在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研究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如引导学生分别沿着圆柱的高或一条斜线将圆柱的侧面展开,然后出示讨论题,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便是一遍遍的巩固练习。显然,这种以接受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不符合课改的要求。为此,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并把这张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纸筒。师:请大家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观察你卷成的圆柱形纸筒,想一想,这个纸筒和原来的长方形纸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同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兴趣教学是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这是每一位合格教师都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提高兴趣教学的艺术。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可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积极参与,展现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的合作者,在教学中,他们的直觉和自身的实践活动比之教师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有用。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让学生测量出纸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然后将这张纸,围成一个以宽为高的圆柱侧面,思考、观察、比较这个圆柱的侧面积与已计算出的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们充分讨论、发言。这样,通过学生们动手、参与,就不难发现答案。  相似文献   

15.
<正>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之后,可以根据圆柱的表面是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组成的,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两个底面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相接,就拼成了下面的图形:这样,同学们只要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就可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了。  相似文献   

16.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图形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准备层出示一长方形木框,让学生算出其面积。随后教师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问:它的面积变了吗?该怎样算?同学们争论不休,得不到一致答案。教师抓住学生急于求知的心态,揭示课题。二、感知层通过数方格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相互转化,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为抽象思维的展开打下基础。三、抽象层出示学习提示,…  相似文献   

17.
【情境呈现】学习圆柱的体积后,教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思考:用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围成一个直圆柱,并给它配上相应的底,怎样围这个圆柱的体积为最大?【片断一:直觉感知——产生分歧】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让同学们回家思考,谁愿意来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画平面直观图是平面图形过渡到空间图形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空间概念的掌握与应用.在画直观图教学中我们采用以下几个步获,调动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l在探索中导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画平面直观图也不例外,从一开始便应该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课上,教师先出示一张白纸,将白纸竖起,让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把这张纸的图形画下来.师:它是平面几何中的什么图形?生:是长方形.师:我们现在换一种角度,把白纸水平放置,它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圆柱的表面积例1、例2。(五年制十册、六年制十二册)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圆柱体形状的实物,或用硬纸试做一个圆柱体。教学过程:(主要过程及步骤) 第一步:圆柱体的认识。讲台上放有长方体、正方体、直圆柱体、斜圆柱体、圆锥体等。①让学生从中挑出所认识的形体。②指导学生从直观教具中认识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并认识圆柱体的平面图形。③学生互查自制的形体是否是圆柱体。  相似文献   

20.
许万明 《云南教育》2005,(16):19-19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这是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展开,问题也才会被学生发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先让学生用一把米尺去量出黑板的长度,并用“米”作单位。学生在量的过程中,发现黑板长度不能用整米数来表示,激起学生需要学习一种新的数的渴望。又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为同桌两人准备2张长方形的白纸(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一张长4厘米,宽3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