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记载,它的历史是靠代代言传和口授的。文中根据作者的田野调查、有关历史文献与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论述了闽西畲族发展的源流,探究畲族在闽西的形成及其迁徙流变,以及畲族在闽西历史的重要地位,闽西汉畲的互动发展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一般意义上说,汉族客家是历史上“司豫移民”在战乱中由中原南迁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原畲族聚居区的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民系,是畲、客文化互动的结果。近人称说客家话的都为“客家人”。在客家民系形成、壮大的过程中,畲族在血缘关系、客话的产生及农耕习俗等都曾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有的论著仍偏面强调所谓“客家文化优势”“同化”畲族的“强势”效能,有违历实。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述畲族对客家及其文化特征形成所产生的历史作用,以纠正畲中“混入客”、畲族“说客话”及向来“刀耕火种”诸说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用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闽西畲族与客家在明代以前、明清时期与近当代的族群关系演变作一梳理与分析,并用个案研究方法探讨了明清时期畲族与客家融为一体的族群关系。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检验国内外人类学领域的族群理论,进一步丰富国内的族群研究。  相似文献   

4.
福建畲族民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是我国畲族主要的聚居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从福建畲族的历史和化入手,论述了畲族民居生成的历史原因,并分析了畲族山区民居、畲族官僚民居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畲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广东是畲族较早的聚居地区。广东省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研究广东畲族的社会历史对促进全国畲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75):25-26
畲族舞蹈是畲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视其历史传承极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现代畲族舞蹈创新与发展的合理性探究,是畲族舞蹈研究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对此,教师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逐步梳理,一是畲族舞蹈的种类;二是畲族舞蹈的现实情况;三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畲族舞蹈在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得到发展创新。只有解决了这三个问题,现代畲族舞蹈的复兴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畲族人民勤劳智慧,勇敢坚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潮州畲族人口虽然不多,但在畲族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于畲族文化渊源问题,学界虽仍有争议,但全国各地畲族同胞似乎更偏向于把凤凰山作为畲族文化发源地.此观点是有充足的资料作为证明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散居在我国东南山区,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构建了畲族的传统文化。在旅游业,特别是民族旅游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下作为发展战略以来,畲族传统文化经历了消失、重视、再现的变迁过程。文章梳理了畲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畲族传统文化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如何复兴与发展畲族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建国前畲族教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畲族文化学术研究成果中,涉及到畲族教育的内容极少。文章从畲族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宋代开始,依据宋、元、明、清、民国的时间顺序,梳理畲族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对畲族教育发展史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0.
畲族文物是畲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加强畲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要开发和利用畲族文物、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畲族民间文学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畲族女性,充分反映了畲族女性在本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女性文化特征。试从女性视角对畲族民间文学进行研究阐述,全面地概括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特征,对研究畲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畲族武术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南派武术的重要流派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历史人类学、民俗人类学、社会人类学、阐释人类学等视角对畲族武术文化进行梳理。认为,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以独特的地域性、兼容性、延展性及原真性使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山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建国以后,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畲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其所在省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快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建立和健全劳动力输出机构服务,大力推进下山移民工程.发展集聚经济,是促进畲族聚居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闽西地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但拥有自身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在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基础上,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赋予了本地区特殊的红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已经影响到了全国各地,闽西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取得较为明显进步的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也在迫切的需要建设与保护。闽西缺乏工业发展资源,虽然闽西的红色文化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发展却相对较为薄弱,甚至在经济发展中并没有重视对这些资源的保护,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把红色文化资源与传统客家文化和天赋的自然资源结合到一起作为促进闽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和策略,未尝不是一种值得探寻的社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畲族民间传说中,广东潮州凤凰山安葬着其始祖忠勇王,是畲族的发源地。但民间传说与凤凰山真实的历史地位是有差异的。畲族是少昊之后,发源地在东夷,广东凤凰山只是畲族发祥的一个象征符号。畲族始祖的坟墓也不是在凤凰山上,而是"葬在南京大路上"。  相似文献   

16.
多祝镇的角峰畲族村是惠东境内迄今仍保持原生状态的畲族村寨,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畲族,是一个有着自身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的古老民族,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变迁中留下了灿烂而辉煌的篇章。多祝镇的角峰畲族村是惠东境内迄今仍保持原生状态的畲族村寨,蕴含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笔者在自身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以畲族历史文化为载体,进行了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现将认识与感悟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畲族是浙江省内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博大精深的畲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畲族历史积淀的产物,它对于畲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然而受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汉族文化冲击以及地域、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古老的畲族文化渐渐遗失,以一种弱文化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边缘。保护畲族文化、促进畲族经济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畲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又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它所创造的传统文化,在强大的汉文化圈中,特别是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采取军事、行政的强行同化手段,没有被消灭,反而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共生,具有强大生命力,表现出其自身的价值。1、维系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强大凝聚力。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系统的文字,因此畲族的历史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只能从整个中华民族史料中寻找。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先民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并同唐王朝派去的陈政祖孙三代军队进行持久的抗争,最后连镇压畲民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19.
畲族是我国境内一支人数较少的兄弟民族,她来源于东汉时期的“南蛮”族,①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畲族古代社会形态的研究未能充分开展,前人未见专门论著,现今此类论文仍殊不多见。本世纪五十年代末,有的学者曾提出唐朝时期畲族社会已是封建社会的观点,为研究畲族古代社会问题开了先河。我们认为,畲族社会发展是依照东方民族的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发展,但有它的特殊性。唐朝以前,畲族社会长期处于原始推的末期阶段,唐宋元时期,在汉族封建文明的影响下,畲族社会越过了奴隶制,向封建化过渡,封建制的因素在畲族社会内部不断增长并明朗化,前后大约经历八百年的时间。明清时期,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在畲族社会内部有了普遍的反映,这时,畲族的封建社会已经确立,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族群理论出发,通过解剖历史纵面,探索了闽西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古闽族群、百越族群、多元族群融合、汉族群入主、河老与客家族群共处。在这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文化形成了它丰富性、开拓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