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歌唱中,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说的“情”,是指歌唱者在演唱时用情感来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声”是指怎样用气、发声、咬字和行腔,也就是歌唱技术,在歌唱表演中,“情”和“声”是辩证的统一。在“情”和“声”这一对矛盾中,“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声”是传情的手段,是为“情”服务的,歌唱时要“以情带声”,使用气、发声、咬字行腔,服从于“情”。因此,作为歌唱技术中的基础部分:“怎样学唱和教唱一首新歌”,是我们中学学生及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践教学的摸索中,笔者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1998年12月公布了新的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指导要领,在1999年3月公布了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在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中,高中阶段设置了普通学科“信息”,初中阶段的信息教育的内容置于“技术、家庭”科的“技术领域”中,为“信息与计算机”,占“技术领域”一半的课时,在小学阶段,日本明确在“综合学习时间”中学习“信息”内容。  相似文献   

4.
“模糊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改革与突破,它是借用“模糊教学”中“模糊”二字的含义,引伸而来。主要是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由“模糊”到清楚,再由清楚到“模糊”,循环往复、层层递进。简言之,就是使学生在“模糊”中求清楚、明白。就此,本文对建构“模糊教学法”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5.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6.
李富国 《学苑教育》2012,(21):67-67
汉语中我们经常用“只要”、“无论”、“如果”、“除非”、“假如”、“否则”、“不然”等表示条件,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发现除用if表示条件外,还可以用其他种方式来表达,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瞿秋白同志“江南燕”精神的指引下,学校秉承“百年江小,励志树人”的办学宗旨,在继承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铸就了“江南燕”的特色品牌。“领头燕”高瞻远瞩,开拓创新重规划、注重细节抓落实、争先创优迈新高;“争春燕”辛勤耕耘,师德高尚凝“燕之魂”、业务精良塑“燕之魄”、科研创新立“燕之脊”;“小小燕”振翅高飞。传承凌云之志、依托形象激励、追梦展示风采。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经常给学生贴“标签”,而且这些“标签”绝大多数是“负标签”,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然而,从教育意义上讲,“标签”理论不是要歧视、隔离、淘汰学生,而是为了让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因此,“标签”不能轻易、随意地贴,应“慎贴”、“育贴”、“活贴”,这样才能起到标签理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这里,老子无疑是把人放在了与“道”、“天”、“地”同等的地位。我们把老子的“域中有四大”的恩想联系到管理这个域中也有“道”、“天”、“地”、”人”四大。  相似文献   

10.
华夏文化中“龙”的观念是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其最初原型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马”,“龙”“马”音、义同源。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音、词义不断演变,二者的音逐渐相去甚远,义也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以致后人不知最初的“龙”为何物。而根据龙和马的古音构拟和词义发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可以考辨出华夏文化中“龙”的原型是“马”。  相似文献   

11.
培育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以礼貌、礼仪、礼节为中心的“三礼”教育理念,把礼仪教育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学生、家长的心中,播撒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网络中。5年多来,我们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将“三礼”教育进行延伸,通过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以“培育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为目标,以“三礼”、“炎黄传承”为内容,以“在课堂中训练,在家庭中实践,在社区中检验”为途径  相似文献   

12.
凡优秀作,皆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何谓“发展”?即在通篇“明白”、“通顺”、“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几处“精彩”之笔。掌握了大方向之后,做到下面几“多”,方能在“发展等级”的领地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了通过创设“疑点”、激活“动点”、捕捉“兴奋点”、寻找“发散点”以及找准“结合点”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中思,思中做,做中用,努力构建生本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向荣 《科学教育》2005,11(1):4-5
学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学习时所面对的一系列刺激,都可以视之为“情境”。在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等教学设计模式中,“创设情景”都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谢娘”、“秋娘”、“谢秋娘“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渭在《南词序录》中把“谢娘”解释为“文女”,李复波、熊澄宇认为“谢娘”与“谢秋娘”关系更近。事实上,在“唐诗”、“宋词”、“元曲”中,“谢娘”、“秋娘”、“谢秋娘”是三个屡屡出现的意象,而且各自有其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南北朝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心物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唐朝的王之涣在《诗格》中写道: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境界”作了通俗而深刻的阐述,他写道:“词以境界为最上”,“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人心中之一境。”把文学情境论迁移到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情境化和情境课堂化。  相似文献   

17.
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音乐课充满活力,让教师充满魅力,让学生充满动力,应该是音乐教改的首要任务。在音乐教学中,只有摒弃陈旧的模式,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善于“思辨”、勇于“探索”、乐于“创造”、富于“幻想”的精神,才会在音乐学习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萌发出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从本质关系上看,矛盾是一分为二,而由矛盾所推动的事物之变化发展却呈现“不及”、“中”和“过”三种基本状态或环节。因此,离开“不及”、“过”就不能“识中”,也不能正确地“达中”和“执中”,而必然表现为平庸、保守、惰性、不求上进、调和、折中主义。“取中”、“允中”和“批中”只是一种“应然”的分析,而并非对“中”本身的“突然”分析。  相似文献   

19.
彭慧 《学语文》2011,(6):66-66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胡言乱语”、“胡编乱造”、?胡思乱想”等词总是不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或响起在我们的耳畔。在人们的普通语感中,似乎提“胡”便及“乱”、言“乱”便及“胡”。那么,在意义相同、搭配成词的表面背后.二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相似文献   

20.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把魏、蜀、吴三国的人和事“品”得出神入化;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读”《史记》,把《史记》“读”的栩栩如生。可是,在听了易教授的“品”“三国”和王教授的“读”《史记》之后,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读《三国演义》和《史记》的原著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