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柏林之围》与《最后一课》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被誉为爱国主义名篇。都德经历了1870至1871年的普法战争,当时还被征召入伍。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拿破仑三世为了阻止普鲁士王国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并为着维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向普鲁士宣战。但战争开始后,法军屡战屡败,1870年9月在法国东部的色当决战,法  相似文献   

2.
普鲁士军队当时使用的是后装弹击针步枪,大炮为钢管线膛炮,可发射12磅重的炮弹,有效射程为3.5公里,而奥地利军队仍使用前装药的步枪,在普奥战争的一次战役中,普军1万人打败了奥军7万人,武器发挥了极大的优势。普法战争中,法军的大炮不及普军大炮射程远,也为前装填,根本无法与普军对抗,法国步兵的步枪虽然优于普军,但大炮显示了对小型武器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观巴黎油画记》,是我国清末外交家、改良主义政治家薛福成观看巴黎油画院的油画《普法交战图》后所作的画记。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7月19日,这是普鲁士王国自上而下统一德国过程中进行的最后一场战争。当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对德国怀有领土野心,力图阻止德国统一;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也以挑战的态度对待法国,于是法国首先宣战。开头,在德国方面进行的是防御战争。9月1—2日,两军在色当附近进行了一场决定性的会战,法军完全被击溃,以拿破仑第三为首的八万多名兵  相似文献   

4.
一、课前提示都德的《柏林之围》写于一八七三年.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发生的普法战争,其挑起者是法兰西国王拿破仑三世.然而,战争开始不久,法军便节节败退,拿破仑亲率十万大军在色当地区向普鲁士军投降.从此,昔日的被侵略者变成了侵略者,普军乘胜进击,长驱直入,进军巴黎.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作者以巴黎被普军包围为背景,通过韦医生之口,描叙了儒夫上校病情的变化,揭露普军入侵法兰西的罪行,反映了法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5.
普法战争爆发于1870年7月。普鲁士和法国两国统治阶级共同挑起了这场战争。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决心通过对法战争,实现德国统一,并建立德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而法国统治阶级害怕自己的邻边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也不断干涉德国。因此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阶级都迫不及待地想同对方交战,双方都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最后一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1840-1897)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当时法军大败,普军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面对普鲁士军队的掠夺屠杀,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此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弗朗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一博大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1806年9月,普鲁士与俄英等国结盟,于是形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然而,匆忙上阵的普军到1806年中旬便在德意志境内的耶拿被法军挫败:1807年6月中旬,在普鲁士东北端的弗里德兰.俄军也遭到同样的失败。1807年7月,拿破仑在涅曼河下游的提尔西特与俄普两国签订和约。  相似文献   

8.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13,(8):72-72,F0003
1791年8月,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联合发表宣言,表示要“挽救”法国国王,并以战争相威胁。1792年4月20日,法国立法会对奥地利宣战。不久普鲁士加入奥国一边对法作战。从这时候开始,战争在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中断过。战争开始时,法军节节败退。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军队还是旧式的军人,军官和将领大多是贵族,另一方面是内部的保皇党人通敌卖国,把大量军事情报泄漏出去。  相似文献   

9.
李小鲁 《师道》2008,(11):18-19
很小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最后一课》,这是法国小说家阿尔封斯·都德1873年写的。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军色当一役战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进逼巴黎,法国面临沦陷的危机,只好割让阿尔萨斯等地求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文《最后一课》讲述了阿尔萨斯的小学生小佛朗士有一天上学,到了教室后发现了不寻常的气氛,后来老师告诉学生们,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从明天开始就只许教德语了,并充满感情地给孩子们上完了这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0.
61.《羊脂球》——莫泊桑(1850~1893法国)【内容缩写】小说描绘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断然拒绝了这个军官  相似文献   

11.
尼古拉·沙文(Nicolas chauvin)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手下的一名士兵。他盲目崇拜拿破仑,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的侵略政策,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主张用暴力扩张法国的势力。后来,人们就把煽动民族复仇,主张侵略和压迫别的民族的思想和行为称为沙文主义。沙文主义的实质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一、沙文主义的兴起法国大革命的对外战争激发了法国人民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民族主义热情。在瓦尔密战役中,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取得了革命的法国对外战争的首次大捷。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教育》2006,(5):26-26
汉语,什么时候会遭遇“最后一课”?我这么想,也许是杞人忧天。我们这个年岁的人,只怕都知道。最后一课”的准确含义。1870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大炮威逼法国沦陷区的小弗朗士们放弃了法语,改学德语。  相似文献   

13.
《普法战纪》是王韬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写的一部共十四卷约二十一万言的著作。它详细记述了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两国统治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而发动普法战争的始因和过程。在成书之前,曾首先分段陆续见诸国内报端,在当时产生过颇大影响。 1867年冬,王韬曾出国游历,到过日、法、英等几个资本主义国家。1870年春,王韬由欧洲返回香港。1870年7月,欧洲爆发了世界瞩目的普法战争。消息传到中国,立刻引起一些国内报人的兴趣。王韬和他的朋友张宗良(香港一家日报的主笔)在一次交谈中,张提出想在报纸上详细报道这件国际大事的主张。“泰西有数之战,而亦欧洲全局所关,不可不志”。一向对欧洲政局颇感兴趣,又正在进行《法国图志》编著的王韬,听完张宗良的话后,“跃然起曰:仆不  相似文献   

14.
肖焕 《科学教育》2006,12(1):51-52
材料解析题是对历史学科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查。它融阅读、辨析、理解及阐述本质和内在规律为一体,是测试学科能力的“多面手”。因此,近年来材料解析题已渗透到高考的各种题型之中。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审、读、取、结”四步解答法,供大家参考。为说明其解答思路,现以2005年河北文综卷(全国卷1)的37题为例:例: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材料二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完成的。这三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普法战争。结合教材内容,不难理解普鲁士为什么要发动对奥地利的战争。那么,普奥为什么又能联合起来发动对丹麦的战争呢?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位于丹麦和易北河之间,濒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德意志的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早就对它  相似文献   

16.
1840年法国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军事角度选择了法军的指挥体系、战争部署、军事思想等几个层面,揭示法军战前和战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阐明了法军败降的主要军事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国与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矛盾日趋激烈。1756年七年战争打响,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失去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战后法国衰落,英国忙于巩固工业革命成果和殖民地管理,动荡的欧洲局势为德意志地区普鲁士、奥地利的发展和俄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七年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大国格局,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十九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黑暗腐败的现象,对普通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怒哀乐,形成了独特的格调。一八七○年七月十九日,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维护他的反动政权,挽救帝国危机,破坏普鲁士统一德国,称霸欧州,发动了普法战争。但是法国在战争中失败了,普鲁士侵入了法国,法国人民奋起反击入侵者。都德应召入伍,参加了反击普鲁士入侵的战争,并以这次战争的后期社会为背景,写出了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以深刻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近现代史上,法德两国可谓世仇宿敌。从1792年普鲁士大举入侵法国、干涉法国大革命算起,150多年间,法德多次兵戎相见,尤其是1870年普法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法国遭受深重灾难,两国矛盾似乎永远难以化解。但是二战结束以后,两国迅速走向和解:合作,同时推动西欧联合,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中学历史教材对战后法德合作,共同推动西欧一体化的过程介绍得非常详细,但对两国为什么能够走向和解却几乎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20.
自十七世纪末英法开始第二个百年战争以后,英国为了与法国争夺海外殖民地,一直积极地推行大陆同盟政策。在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决定性的战争──七年战争中,英国和普鲁士结成同盟,其目的在于让普鲁士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自己则全力以赴争霸海外。一旦目的达到,英国便设法摆脱同盟义务。从追求大陆同盟到摆脱大陆义务,英国逐渐形成了海上强国独特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