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一直以隐逸、避世为后世推崇,在积极入世之外,他为后世留下了一条可以"独善其身"的出世之路。然而,陶渊明的避世并不意味着逃避现实、远离政治,事实上,陶渊明的"隐"中暗含了自己的政治倾向,这在他对理想社会"桃花源"的勾画中便能看出。本文便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为线索,试图展开隐藏在陶渊明隐逸背后的政治哲学,探寻陶渊明"隐"而不"避"的处世之道。  相似文献   

2.
晓轲 《山东教育》2011,(12):9-10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一直是人们心仪所求的质朴自然的世外仙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人人在此,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和平恬静,  相似文献   

3.
4.
陶渊明“桃花源”社会理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在长期的田园生活和躬耕实践中 ,面对社会现实 ,创构了他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他的理想社会中 ,借鉴了老子以来的哲人们的社会理想 ,并根据人们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优选先哲的某些理想社会的特质进行重新组构 ,同时更融入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从而使他的理想社会既有“乐土”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 ,又显示出时代性的新特点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理想情结的最高表现形态 ,成为古代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踏寻桃花源     
伍泽 《阳光搜索》2005,(11):50-52
那天午后,翻出陶渊明的书,看到了《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抬头看看窗外,院子里一树桃花将开未开,心下一动打开电脑查询.竟然真的给我找到了:桃花源——湖南常德桃源县境内。  相似文献   

6.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渔人有幸数日客,享尽桃源美味香。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人们非常关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问题。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公里的绝密坳谷,“整个垅中,峰岭对峙,联绵延伸,东靠着最高汉阳峰,西临于长岭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青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  相似文献   

7.
走进桃花源     
张来仪 《初中生》2009,(6):42-43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又美好的田园风光。那里的人们与世隔绝,世代以耕种为生,真是怡然自得。他们是在秦朝躲避战乱时寻到了这么一处山环水绕的好地方,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文章叙事脉络清晰,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练优美,主题深刻而含蓄。在《桃花源记》中,作者为后世虚构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成为后世向往中的理想圣地。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个文学典型所反映的自然形态的原型应是陶渊明自己家乡的康王谷,他笔下的桃花源的全部景象只有在康王谷中可得到全面的印证。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生活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乱的时代,士大夫们为了在乱世中求得一片安宁之地,崇尚玄学以麻痹自己。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思想受到了儒家和道家的共同影响,加之自己对于古代社会的向往,综合起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桃花源理想对后世文人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对于桃花源理想形成的原因已经有诸多研究,其中哲学基础和现实根源主要影响着桃花源理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人总是因拥有理想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时期,陶渊明面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田园。当时的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面对这种现状,陶渊明也无可奈何,只好归隐田园。由于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中,亲自耕田实践,构造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人们生活安定富庶,没有战争,无忧无虑。他借鉴了老子等哲人们的社会理想,并根据自己对社会的理想,把先前哲人的某些理想社会和自己的理想社会相结合,构造成一个蕴含深厚底蕴的"乐土"文化传统,并显示出具有那个时代的新特点,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平安定的追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类向往美好和谐的社会,并且坚定不移地朝着美好和谐的社会走去。  相似文献   

12.
13.
14.
在中国的封建士大夫文人中,陶渊明是被后世极为推崇的一位。究其原因则是多种多样、各取所需的。陶渊明晚年所提出的“桃花源”社会理想,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极为深远。每当社会出现动荡之时,“桃花源”理想社会便成为一些士大夫文人安身立命的依据。这种影响直至今日仍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文从陶渊明的身世及“桃花源”世界产生的思想入手,就“桃花源”理想的生命力谈一点法。  相似文献   

15.
赵秋怡 《学语文》2013,(2):71-72
《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虚构的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历来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这篇只有360字的散文能够经久不衰地在中学语文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自有其魅力所在,而在文章的分析过程中又会引发我们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教语文的各位同仁,还有学过《桃花源记》的各位朋友,问你一个问题:想当年陶渊明先生为什么把他幻想出来的那个美妙的去处唤作“桃花源”,却为什么不唤作“杏花源”“梨花源”抑或是“苹果花源”呢?不知道了吧,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小儿科的问题吧!呵呵,告诉你吧,朋友,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这样教学生去求知识,而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经过历史的洗涤,“桃花源”的含义已经得到了扩展,它早已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家园。考生抓住这点,另辟蹊径,找到了新颖脱俗的好内容。在作笔下,那潺潺的溪流,那无边的竹海,那美丽的荷塘,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何其相似。另外,精美的语言也是本的一大亮点,比喻、拟人处处皆是,读来意境深远,音韵和谐,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对家乡近乎痴迷的热磐.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思想是一个具有诸多层面和复杂结构的思想体系,任何一两个简单判断都不能全面充分地把握其思想的本质特征。研究陶渊明思想首先要观察它的现实层面,进而要观察它的理想层面。现在我们来观察他的《桃花源诗并记》。  相似文献   

19.
离下课约还有五分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当时,我正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桃花源记》这一课的课后题: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出于对课文的充分了解,大家说得头头是道,颇合题旨,我也暗自高兴。  相似文献   

20.
论武陵渔人的意象——解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这篇散文之所以脍炙人口的原因及作者的创作心态,以最终全面解读《桃花源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