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江南     
张春燕 《高中生》2009,(13):27-27
江南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题记阅读一朵花,感受生命的顽强;阅读一座城,感受历史的变迁;阅读一个人,感受人间的真情。我喜欢漫步在江南梦幻婉约的水乡,在轻柔的细雨中,阅读江南。  相似文献   

2.
刘利 《小学语文》2014,(1):80-81
[教学目标] 1.感悟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江南、眷恋江南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体会诗歌优美词句的表达效果。3.拓展词诗歌阅读,渗透整合学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充分运用课外阅读这块土壤,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亲近我们的母语,这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课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以学生积淀的古诗句为抓手,充分让学生吟诵、感悟,从多个角度去感受江南的魅力,从而达到言意共升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师: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而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文化和美丽富庶的水乡,区域大致  相似文献   

4.
刘玲 《语文天地》2009,(9):10-12
诗歌语言鉴赏练习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 注:“西太一宫”位于汴京(开封)西南,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时隔32年重游西太一宫写的。  相似文献   

5.
我在江南踟蹰,迷失于朦胧的烟雨。江南的花开了,萦绕的是彻骨的柔情;江南的花落了,纷飞的是孤寂的情怀。如果说江南是一首诗,我从那柔美韵律中读出  相似文献   

6.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赞美江南的美景,表达对江南的依恋;此词从开头的江南老,中间描写江南的美好,到最后老前呆在江南,极力写江南之美这是韦庄的一首词,一种是借写江南美景反衬思乡而不得归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片段 <插秧>是一首描写劳动情景的现代诗,在农民的紧张劳作中透露出一种闲适,让人读罢不胜向往.带着一腔激情,笔者引领孩子们一起阅读欣赏,目的是让孩子们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并喜欢上阅读.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每一个低段语文教师都应该切实地运用教材,善于发现训练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实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捕获语言信息,从而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9.
Neutral Tones这首诗歌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感,该文从韵律入手,评析反复阅读后得到的独有感受.  相似文献   

10.
儿歌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一种文学样式.智障学生语言发展的速度缓慢,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给阅读教学带来了困难.一首首好记易懂的儿歌,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诵读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绚丽,培养语言的连贯力和表达力,训练和发展思维,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适当采用儿歌进行教学,是一条值得探究的阅读之路.  相似文献   

11.
阅读人生     
人生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人已成为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人生又是漫长的,悠悠岁月,需要我们无止境地去阅读、阅读下去……如花般的季节,阅读每一个辉煌的黎明;如水般的心境,阅读每一轮静寂的明月;如雪般的灵魂,阅读每一首奇绝的诗歌;如梦般的岁月,阅读每一刻壮丽的人生。阅读,如同新生活的钟声,在我们的生命中鸣响;阅读,如同大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驶向成功的港湾;阅读,应是人生最迷人的一道风景……阅读人生,读懂历史的残缺与完美,现实的动荡和安宁,世界的无奈与精彩,生活的苦涩与醉人,感受百家经典诗书的深邃,草楷隶篆书法的洒脱,南腔北…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感受领略江南水乡风情。 2.聆听江南丝竹《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形式有初步了解。 3.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儿童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绘本阅读是儿童快乐阅读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还能将儿童生命成长的核心价值观浸润其中。儿童的阅读兴趣可以用绘本阅读激发,通过绘本阅读品味语言,感受行文之律;拓展想象,感受起伏之韵;联系生活,感受童年之趣。绘本阅读能将一颗颗温暖又幸福的阅读种子,播撒进孩子的心灵,让其感受生命之美、阅读之美。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忆江南>千古传唱,是写江南景色的名篇之一.这首词以红蓝两色为主,描写了江南春景.历来人们认为这首词是在赞颂江南春天的美好,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深厚感情.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对一个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首<忆江南>并不只是热情的赞颂,其感情色彩可以理解为表面以红色调为主,看似是明快的,写出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赞颂之情;但其本质是在描写脉脉的蓝色,深层内涵是悲愁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慨叹,对美好事物、理想境界的可想而不可即的哀愁.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是一首歌唱劳动的地道的民歌,给人以清新愉悦的真切感受。将汉乐府诗歌选入教材,这还是第一篇。其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小学生诗歌》(叶圣陶、田泽芝编)早就将《江南》选入书中,可谓不谋而合了。这首民歌明白如话,唯一需要辨识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田田”一词,大致有以下三种解释:1.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8月新1版)2.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感受领略江南水乡风情。2.聆听江南丝竹《欢乐歌》,对"江南丝竹这一常见器乐形式有初步了解。3.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学生准确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感受提供较为可行的文本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淅淅沥沥标志着小雨的夜晚,我爱独坐窗前,泡一杯清茶,在桔黄的灯光下,独享诗词带给我的无尽的欢悦。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词,总是让我如痴如醉!我一次次地感受着李白的豪放,陆游的炽烈;感受着苏东坡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感受着孟浩然的田园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高层境界。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在教学中应该建构审美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阅读审美教学。《江南春》是一首描写季节的古诗,以此为例,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建构审美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美;品读文章字句,体会语文美;鼓励学生想象,学会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