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传体小说诞生于18世纪初,是小说和自传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目前,对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与现代两个阶段,较少涉及后现代的部分。本文以后现代自传体小说《曾经沧海》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身份、叙事时间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其在叙事艺术上的承继与革新,以期凸显后现代自传体小说迥异于传统和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2.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传体记忆是指与自己有关的过去自我经验的记忆,与自我概念紧密相联。发展取向研究探讨自传体记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内部机制及其外部因素;认知取向研究认为自我概念和自传体记忆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包括自我参照效应、自我概念影响记忆选择性以及自我记忆系统理论模型三个心理机制;新近的文化取向研究表砚文化因素对两者的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推理作为科学思维的核心内容,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的关键素养之一。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以科学推理8个关键技能作为维度,即问题识别、问题提出、假设生成、实验设计与搭建、证据生成、证据评价、得出结论、沟通与审查,构建初中生科学推理能力测评框架,并将各维度划分为3级水平,以初中物理“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为例,编制科学推理能力测试题,对初三学生科学推理能力进行测评。并进一步探究其子技能的内在影响关系,以及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最后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师发展动力机制的人文情怀应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强化两个理念,即强化内生动力弱化外在动力,强化自主发展弱化他主发展。二是关注三个维度,即关注校级教师发展制度,关注制度诱致性,关注教师道德与责任。三是把握三种方式,即注重心灵沟通,用心理契约淡化制度规约;注重目标指引,用职业规划激励消解职业倦怠影响;注重和谐发展,用"和合"理念规避行政权力的单极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关联理论以及词汇语境两个维度入手,探讨词汇量、推理能力与二语词汇语义认知的关联,研究发现词汇的理解与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认知语境,呈现为一个以语境为基础寻找语用关联的动态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思辨能力,或称批判性思维,由两个维度组成:在情感态度维度包括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等一系列思维品质或心理倾向;在认知维度包括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等一系列技能。[1]构建高中历史“思维课堂”,实现高中历史教学转型,是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分析不同场认知风格的职前物理教师的科学推理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利用《镶嵌图形测验(GEFT)》将职前物理教师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然后采用《科学推理能力测量量表(LCTSR)》对两组被试的科学推理能力进行测试。基于SPSS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场独立型被试的整体水平要好于场依存型;在科学推理能力的7个子能力维度中,高级控制变量和假设演绎推理两个维度的差异性较其他维度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选取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美国及亚洲的新加坡与中国的小学及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分布与认知要求两个维度进行编码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显示三国数学课程标准分别呈现如下特征:中国在内容维度上,几何内容拥有的认知要求最多,在认知要求维度上最重视数学推理,并且数学推理主要是以几何内容为主要载体的;美国和新加坡在内容维度上,数与代数拥有最多而丰富的各类认知要求,在认知要求维度上两国均十分重视“问题解决”,美国还重视“关联”类认知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是十分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人们人格的塑造以及良好修养的养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缺陷和狭隘的阶级立场致其诸多不足之处,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主体价值的觉醒,儒家传统的修身理论要得以延续并不断发展必须实现现代转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在目标转向上,从圣贤之人到全面发展的人;在方法转向上,从内求诸己到生活实践;在价值转向上,从重义轻利到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材料,可以作为塑造读者人格的重要资源。历史人物作为人格概念的具体化、人格教育的形象化,奠定了基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人格塑造的逻辑起点。基于传记阅读的人格塑造,其基本内容包括:我与我的关系建设、我与他的关系处理、我与生活的关系重建三个基本的维度。在具体技术上,服务于人格陶冶的历史人物传记阅读需要:唤起学生完善人格的需要、让学生成为文本阅读主体、提供正反结合的多面型材料、将人物传记阅读纳入选修课程。同时,需要处理好故事与感情、人物与背景、过去与现在、主观与客观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14.
Kazimierz D?browski’s five-level theory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is one in which the experience of all emotions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l growth toward the personality ideal. In this article, we synthesize D?browski’s conception of synto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We discuss the genesis of empathy within the lower levels of huma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visually demonstrate the multilevel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mpathy through a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syntonic and empathic responses with examples of these traits mapped to the varying levels of development within D?browski’s Theory of Positive Dis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5.
BOOK REVIEWS     
The field of moral psychology would benefit from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what develops in moral development, contextualized within the larger scope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oral sensibility is proposed as the best concept to embody stated aims, but the content of this concept must be more finely articulated and conceptualized as a dynamic system. Moral sensibility is defined here as a developing dynamic interaction of (1) a host of developing capacities for morally relevant knowing (e.g. moral reasoning, self-awareness and means to other-awareness—compassionate caring, empathy, perspective taking); (2) one’s socio-cultural moral assumptions and expressions; (3) one’s idiodynamic ideology (the developing set of consciously chosen values and value-laden understandings gleaned from experiencing one’s unique life history); (4) one’s morally relevant identities and self-understandings; (5) all embodied in one’s moral being in-the-moment, the ability to enact one’s moral sensibility in each new instance of moral engagement.  相似文献   

16.
在阿Q性格的本质特征研究方面,主流观点认为阿Q性格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胜利。这一观点无法解释阿Q性格中主动活跃、真干实做的一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阿Q性格自相矛盾,因而阿Q无统一个性,《阿Q正传》在小说技巧上犯了明显和严重的错误。实际上,阿Q性格是有统一的本质特征的,即身为国民而又缺乏民魂。这一本质特征既体现为他对异己的以官魂和匪魂为代表的封建伦理文化的盲目服膺,也体现为其生活方式的本能性。精神胜利只是阿Q适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他的核心性格特征。《阿Q正传》也没有犯人物无统一个性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7.
从个性——在继承与创新中的勃发、时代性——社会生活的心影、地域性——文化底蕴的挥发三个方面论述《昭通作家精品集·散文卷》的特色以及对昭通作家群这一文学现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初中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以学生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作文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的人格形成。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运用作文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作文教学法。学生作文导写包括:引导学生写好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写好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的作文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plored links between narrative identity, personality traits, and well‐being for 263 adolescents (age 12–21) from three New Zealand cultures: Māori, Chinese, and European. Turning‐point narratives were assessed for autobiographical reasoning (causal coherence), local thematic coherence, emotional expressivity, and topic. Across cultures, older adolescents with higher causal coherence reported better well‐being. Younger adolescents with higher causal coherence instead reported poorer well‐being. Personal development topics were positively linked to well‐being for New Zealand European adolescents only, and thematic coherence was positively linked to well‐being for Māori adolescents only. Negative expressivity, neuroticism, conscientiousness, and openness were also linked to well‐being. Implications of thes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considered for theories of narrative identity, personality, and adolescent well‐being.  相似文献   

20.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它以一个小女孩的口吻,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讲述了她从稚嫩到逐渐成熟的青春期的成长故事。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比较了小主人公埃斯佩郎莎和其身边的女性与男性形象,从而探讨作者对女性身份和命运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