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乾隆中后期,王昶将“格调派”诗歌理论融入“浙派”词学理论当中,强调词的“醇雅”风格,淡化朱彝尊、厉鹗词学中的“骚雅”精神;强调人品对词品的影响,淡化遭际境遇对词人创作的影响。他的理论,体现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和审美情趣,偏离了厉鹗词学抒写寒士悲情的基本特色,将“浙派”词学带到更加注重形式的道路上,是“浙西词派”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南宋词人刘过首倡的"沁园春"调"咏美人"题创作,在雍乾朝得到52人唱和,存词315首,唱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以浙派为主的大唱和,承脉朱彝尊体物词创作风格并不断创新,在钩■事典的极致化、吟咏对象的冷僻化、创作视点的散片化、道佛文化的审美化等方面,显示了雍乾朝词人们的探索。但是,这些唱和作品,在创新的同时也开始追逐浙派之末流,失返其根本,出现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4.
梁溪词人群体的形成受到地域文化、家族姻亲、交游唱和等多种因素影响。于创作上,既追求新变,又恪守传统。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尊体论”“词律论”“性灵论”“创作论”四大方面,在与词坛桴鼓相应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思考。梁溪词人群体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交流碰撞、交错并存,并最终走向浙派,它们共同助推了清代词学中兴。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临桂词人为主的临桂词派主盟晚清词坛,临桂人王鹏运、况周颐作为词派领袖,标举“重拙大”之旨,建构《蕙风词话》词学理论体系,奠定临桂词派的创作成就和理论建树基础,形成在晚清词坛上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三足鼎立之势,并对浙派常派不断超越与创新,对词坛产生重要影响,确立其在词学史,尤其是晚清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严骏生是嘉道之际词风转变时期的词人,金陵词坛名家,然学界对其研究甚少。他的词既突出了浙派的清幽雅丽,又能够直抒其性灵,并兼有常派的比兴寄托。通过对其词学活动的研究,探讨了他的词学主张与创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擘,厉鹗承继了浙派之“清空”宗风,并以其孤淡幽冷的审美趣味与创作特征,成为“清空”艺术的真正代表。厉鹗在取境上多选择萧疏开阔的背景,并善于通过冷寂的意象,营造出深窅清隽的意境,用字上则趋向寒瘦,色调无华,呈现出清幽冷峭的特色,从而将“清空”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但厉鹗之作能“清”能“幽”而不能“厚”,后学流于枯瘠冷僻,浙派也从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8.
清成、同至光绪初年,“粤三家”沈世良、汪臻、叶衍兰是岭南词坛成就最高的词人。他们同受浙西词派影响,但程度不同,词风并不相近。沈世良和汪王泉可归入浙派,但沈词凄楚蕴藉而汪词清虚悠远,汪氏另有不少绮丽之作。至于叶衍兰则词风靡丽,受浙派影响最小,实属常州词派。“粤三家”处于岭南词风由“浙”至“常”的转换期,通过三家之创作可以窥见当时岭南词演进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代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擘,厉鹗承继了浙派之“清空”宗风,并以其孤淡幽冷的审美趣味与创作特征,成为“清空”艺术的真正代表。厉鹗在取境上多选择萧疏开阔的背景,并善于通过冷寂的意象,营造出深窗清隽的意境,用字上则趋向寒瘦,色调无华,呈现出清幽冷峭的特色,从而将“清空”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但厉鹗之作能“清”能“幽”而不能“厚”,后学流于枯瘠冷僻,浙派也从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10.
徽商江春、江昉兄弟扶助下的康山草堂词人,基本上继承了厉鹗"清幽冷寂"的艺术风格。在乾隆中叶的文坛上,将"浙派"之词发扬光大,是"浙西词派"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自元代陆辅之提出“史梅溪之句法”后,直至清代尤其浙派词人对《梅溪词》的句法一直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学其句法进行创作。梅溪词句法的确做到的张炎所提出的要求“平妥精粹”,而且更以其大量精彩的警句、清新自然的语言,增强了其词作的艺术魅力,更因此得到了古今众多词论家的肯定和称赏。  相似文献   

12.
厉鹗是清中叶文坛浙派诗的盟主,又是浙派词中期的领袖。他出身寒微而刻苦积学,虽才高学富而科场屡挫,落魄一生。其人瘦弱枯槁,不谐于俗,耽闲爱静,沉醉山水,淡泊名利,游心世外,甘寂寞而就枯槁。其创作心态偏于冷寂清幽,以“清”为其艺术审美的核心,文化品格倾重沉潜、内敛,有宋人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王初桐词论《小嫏嬛词话》集中反映了王氏对浙西词派词学观的继承,然而它更大的价值在于体现了王初桐对浙派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包括词以“自然”为宗,求“雅”亦重“情”,尊南亦重北,标立“第三派”的同时亦兼重婉约与豪放,对浙派圭臬《词综》《词律》的修订校勘。同时,王初桐在词论中表现出浙西、常州二派合流的思想倾向,对后世词话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15.
西麓,本名陈允平,号西麓。他在世时,词名已然不小,时人将他和吴文英并称。虽然西麓词在词坛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及当时的王沂孙、张炎、周密等词家,但西麓词对后世词家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小的。一是对清代浙派词人和常州词人的影响;二是在考证清真词的原韵上,对于佐证清真词、规范清真词之格律有一定的价值;三是历代词人词评家对西麓词有所偏爱,或称赏其词或品评佳句。  相似文献   

16.
从《云韶集》和《词则》看陈廷焯词学思想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韶集》和《词则》分别是陈廷焯前后期编撰的词选,代表了不同的思想,在编撰上各具特色。其实,二者并非截然分开,《云韶集》不完全(?)于浙派,为后期的转变打下了基础,而《词则》也对常州词派也进行了改造。从中可以看出陈廷焯词学思想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厉鹗(号樊榭)是清代浙派词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在雍正、乾隆间的文坛上影响深远.其人耽闲爱静,博洽群书,著有<樊榭山房集>.厉鹗论词承浙派传统,崇尚清空雅正,虽生当盛世,词风却幽冷清峭,大不谐协.樊榭词共有200多首,从内容上可分如下五类湖山清赏之作,吟风弄月,寄情山水;感事怀古之作,表达其深沉的历史情结;感时即景之作,抒发闲情别绪;题画咏物之作,涵咏品鉴,形神俱出;闺情悼亡之作,哀叹其爱妾之早逝.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的是其山水篇什.  相似文献   

18.
陈廷焯词学渊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廷焯(1853-1892),原名世焜,字耀先,一字亦峰,镇江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一生以读书、著述、授徒为务,年仅四十下世。陈氏一生著述较富,据笔者考索,约有八种,即《词则》、《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抄》、《云韶集》、《词坛丛话》、《骚坛精选录》、《希声集》等。这些著述反映了陈氏治词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他的词学观和填词创作的历史变迁。一般说来,陈氏早期推崇浙派,创作与论述都受其影响,选本《云韶集》及《词坛  相似文献   

19.
<正> 现代水墨人物画就其表现方法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多种风格的流派。“浙派”即是其中之佼佼者。“浙派”就其精华而言,是指聚集在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创作群体,其代表人物是该院的教师。五十年代中期,该院国画系以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等为代表的人物画家们,以坚强的群体实力开创了新浙派  相似文献   

20.
高观国历来被视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等"清空骚雅"词人一派。从高氏离世前后的南宋后期开始,历元明清迄于今,对竹屋词的品评从未断歇。宋末词坛高词一味褒扬和偏爱,并得到元明词坛的积极回应,肯定其创作中"雕词琢句"的雅致和"自出新意"的价值。清代词坛对高词的评价呈现出多元的面貌,浙派推崇备至,常派贬抑极低,"由浙入常"的陈廷焯对高词的评价前后不称。近代以来,学界以审慎的态度和冷静的目光看待竹屋词,认为其虽缺乏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但词体醇正典雅,词风婉丽疏快,词境清冷幽美,给予高观国应有的词史地位。从一味褒扬到多元评价,竹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经历代词人品评而价值更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