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吾师皮朝纲教授继他的"禅宗美学三书"之后,又推出了《游戏翰墨见本心:禅宗书画美学著述选释》(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在我看来,这部35万多字的新著的加入,标志着先生致力多年的禅宗书画美学理论体系终于构建完成——《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以史为骨,高屋建  相似文献   

2.
有感于禅宗文献,特别是书画文献的匮乏,皮朝纲先生翻检《大正新修大藏经》、《新编卍续藏经》、《嘉兴大藏经》、《大藏经补编》、《禅宗全书》、《禅门逸书》等所收录的100多种禅宗典籍,汇集近60万字的禅宗书画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所涉及的思想、观念、范畴、命题及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成就《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墨海禅迹听心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这"禅宗美学三书"。皮先生辑录的禅宗书画文献有其自身特征,其努力创建的中国美学文献学,是他在研究中国美学过程中,为创新求变而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邓椿《画继》作为北宋重要的艺术批评资料,其艺术观点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箧中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流传后世的一件尺牍。清吴其贞《书画记》称其作《天机妙帖》,《宋米芾墨迹故宫法书第十一辑》则称为《致景文隰公阁下尺牍》。根据曹宝麟的考证,这件作品是北宋元六年(1091年)米芾写给隰州太守刘季孙(字景文)的一通尺牍。全文10行8 5字。米芾晚岁喜好收藏书画,经常收购或用自己所藏珍品与他人交换。《箧中帖》的书写内容,便是米芾意欲以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5.
米氏云山     
米芾(fu,1050-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温士,自号鹿门居士。原籍襄阳(今属湖北)人,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与其子米友仁,世称"二米"或"大小米"。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书法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草造  相似文献   

6.
北宋著名的书画家、鉴藏家米芾,生活的时代经历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前期转向后期之时,他一生特立独行,在艺术观上摒弃唐法、崇尚意趣,真正把书画当作了宣泄情感的工具,是宋人"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创造了文人书画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7.
米芾(公元1051-1108)原名黻,四十一岁后改为芾,字符章。宋“四大家”之一。米芾精于翰墨,擅长书画,尤专行草书,精通古物鉴定。米芾学书初于唐楷,用功最深。《蜀素帖》为米芾三十八岁所书,自咏各诗体。  相似文献   

8.
<正>我校文学院皮朝纲教授的"禅宗美学三书"———《丹青妙香叩禅心:禅宗画学著述研究》、《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和《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已分别由商印书馆、上海三联书店和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前两书,主要是为中国美学史(含中国绘画美学史、中国书法美学史)研究,特别是禅宗美学史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同时,试图对禅宗画学思想、禅宗书学思想做横向的理论概括,并勾划出它们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为书画费尽心机 当然,作为一名书画家,米芾平生最爱的自然是书画。他的书斋名为“宝晋斋”,因为里面多是晋人手迹。他的儿子米友仁曾说:“父亲所藏的晋唐真迹,天天都摆在书案上,手不释笔,临摹学习。到了夜晚,就收在箱子里,放在枕边,才能入眠。”米芾出门时,往往还要带上书画。他到江南做官,在官船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大书“米家书画船”等字。黄庭坚为此作诗赠之:“沧江尽夜虹贯月,  相似文献   

10.
晚明时期,心学与禅学的交汇作用,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巨大的"晚明思潮",导致整个社会思维意识的改造以及人文风气的转变,并由此波及文化艺术领域。当时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积极参与这场个性解放的思想运动,把佛禅思想转化到他们的文化命题和艺术创作中。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董其昌引禅学入书画,从禅宗角度去理解书画之本质,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论,对中国书画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他的书画创作践行自己的理论主张,呈现一种平淡、简逸、秀润的禅意之美。  相似文献   

11.
宋代书画大家米芾一生诗作颇丰,然皆被其书画声誉所掩,通过对其晚年诗作《望海楼》的探析可以向世人揭示其心灵世界,展示其诗歌风貌。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佛学研究者,却对广泛流行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禅宗书画艺术颇感兴趣,但迄今为止,禅宗书画美学几乎无声,更无一种有关禅宗书画艺术的文献问世。遗憾中,得皮朝纲教授《中国禅宗书画美学思想史纲》(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一书,如获至宝,仔细品读中,似乎进入了一张纵横交织的大网,网中珠玑,醍醐灌  相似文献   

13.
禅宗公案具有一种"开悟"范型的叙事文化特色。其叙事的基本方式即以简洁的手法凸显人物的鲜明个性,而禅宗人物的个性显现是为了衬托禅的核心宗旨——开悟,"明心见性"式的开悟,表征着生命本身的再造。禅宗公案文化所展示的"平常心是道"的格调,也正是中国文化与哲学的结晶。这一基本旋律的格调及其变换,提示了所有真正的禅悟,都须出于内在的自然而然。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涟水县外国语小学全方位挖掘"米公"文化的教育内涵,将学校的书画教育课程建设与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相结合,确立"翰墨凝香润童心"的书画课程发展理念,以"米公"文化引领墨韵课程建设,培本固原,以点带面,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书画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米芾(1051-1107),初名黻(fú),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yù)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相似文献   

16.
正《戏成呈司谏台坐帖》,为翰牍九帖之九,乃米芾追述壮岁长沙之事。《书法大辞典》称为《岳麓诗帖》,吴其贞《书画记》称为《戏成帖》,《书法鉴赏大辞典》称为《戏成呈司谏台坐诗札》,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呈司谏台坐诗》。1106年,米芾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担任书画学博士,荣宠优渥的仕宦生涯使他结交到一些中央层级的官员,陈瓘或许就是其中一位。陈瓘时任司谏官职。米芾在诗中提及30年前于长沙浸泡泉水之事,对比今日因病困顿之况,  相似文献   

17.
我们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宋徽宗书画皆不错,但水平未必超过米芾。一次徽宗曾当众问大家:“诸位爱卿,朕书法如何?”群臣当即恭维:“吾皇之字,空前绝后。”又问:“朕的画怎样?”群臣再次赞扬:“吾皇之画,登峰造极。”又一日,徽宗以此来问米芾,米芾心想:“明明我的书画更佳,如恭维备加,岂不是拍马屁?如不歌功颂德,岂不是犯上?”于是,想了想妙答道:“回圣上,在众  相似文献   

18.
你名字干净,那就做我女婿吧 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对于米芾的洁癖,宋人的笔记多有记载:"米元章有洁癖,屋宇器具,时一涤之."不仅家里需要经常打扫,他身边也常常放着一盆水,时时洗手洗脸.他洗手也是有讲究的,必须用特制的水斗,由仆人手执水斗...  相似文献   

19.
米芾与镇江     
正米芾与镇江有着解不开的情结、说不清的缘分。甚至可以说,米芾能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书画大师,与镇江的滋养有着密切关系。米芾祖籍山西太原,迁徙襄阳,后居镇江40余年,留下了许多著名法帖。就书法而言,他的行书造诣最为高妙,尤重意趣与个性。米芾善于转益多师,集古为新。据其自述,他在听从苏东坡改学晋人前,主学唐代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几家。其中,  相似文献   

20.
正《贺铸帖》,为翰牍九帖之五,是米芾致玉笔架主人的书札。清代吴其贞《书画记》称为《米芾再启帖》,《清鉴堂帖》称为《贺铸帖》,《书法大辞典》称为《玉格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则称为《易王献之二帖书》。《贺铸帖》呈逸迈奇崛之势、郁勃清健之姿,通篇无丝毫懈怠处。其用笔墨重而意蕴,极显书者功力与个性,正可谓"书本于笔而成于墨,笔不为墨所累,墨不能游于笔外,纯熟之极,然后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