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V给”格式中“给”的词性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仍智仁各见,难以统一。把“给”作为助词视之,理由显得更加充足一些。  相似文献   

2.
"给力"是现代汉语中利用汉语已有的语素按照汉语构词规律创造出来的表达新的意义的一个词,它在词义上有多个义项,在词性上可以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使用。"给力"形象、生动、准确地表达了说话者对事物的看法或心理状态,并有可能对英语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给力"是现代汉语中利用汉语已有的语素按照汉语构词规律创造出来的表达新的意义的一个词,它在词义上有多个义项,在词性上可以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使用。"给力"形象、生动、准确地表达了说话者对事物的看法或心理状态,并有可能对英语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古诗文中的字词所传达的信息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 ;汉语的词汇意义的内涵与外延与英语也不是一一对应。古诗文中的某个词是今义还是古义 ,它的古义是什么 ,都是译者所需注意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床”字在古诗文中不同意义的探讨与训诂 ,说明把握字词的文化语境是理解原文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英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界定 “素质”的内涵入手, 对 “素质”一词的不同译法进行了探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 “素质教育”的种种译法加以辨析评述。  相似文献   

7.
1.你喜欢看电视吗? 2.我看天快要下雨了。 3.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 4.这要看你是什么意思。 5.不要把我当作小孩子看。 6.依我看来。这简直是胡闹。7.看来我们得走回去了。8.看在你父亲面上,这回我不开除你。9.李大夫把她的肺炎看好了。10.她看起来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请”的句式结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直到明代才开始稳定在“请+P+V”格式上,而“请”的句式结构之所以发生演变,是因为“请”的词汇意义在不断变化。所以说,汉语的词汇意义和句式结构关系密切,词汇意义的演变决定着句式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在襄樊方言中,“给”字有如下用法:“给1”:动词,表示“给予”、“致使”、“容许”等义;“给2”:介词,引出施事表示被动,也可用“叫、让”;“给3”:介词,引出受事,表示处置,也可用“叫(教)”;“给4”:介词,引出对象;“给5”:助词。襄樊方言的“给”在历史上是有其来源的。通过比较襄樊方言和周边方言的标记词分布特点,可以大致确定襄樊方言的分区类型。  相似文献   

10.
汉语介词“给”一般在韩语中用助词“ (ege)”来表示,不过功能不尽相同。在汉韩翻译中,“ (ege)”除了“给”以外,还可以用“向、对、跟”来表示“ (ege)”。因此,此部分成为韩国学生在学习中文时较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内容之一。本文先对“ (ege)”和“给”进行简单的对比,重点分析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并根据汉语文章中存在的偏误,分析韩国学生分不清汉语中几个对象介词的原因,找出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给”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从殷商到现代汉语时期文献资料上的"乃"字使用情况,了解"乃"从实词到虚词的发展过程。殷商时期"乃"表示"你"、"你的"含义,随后语法意义不断增强,成为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之一。近现代以来,除了由"乃"组成的双音节词仍作为连词使用,"乃"基本已经退出了语言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是"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非常广泛,用法也比较复杂,在译成英语时,可采用具体译法、省译法、改译法等多种方法,灵活对待.  相似文献   

14.
"之"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无论词性还是用法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本文通过对中学文言文中"之"字用例的深入剖析,列举、辨析"之"的词性及用法,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深入地把握文言文常用词"之"。  相似文献   

15.
日语的助词“も”和汉语的副词“ゃ”貌似简单,但无论是在中国人学日语还是在日本人学汉语时,都很容易出错.本文从它们的词性及接续方式着手,主要从对译的角度,对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试图将它们的意义用法清晰呈现出来,以期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和日本的汉语学习者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通过从古典诗词和文学名著里等摘取的诸例句,分析了“把”一字词性词义的演变、语法特征及所表达的丰富的意义内涵。在正确认识和分析该词的基础上,针对多义词汉译维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按照“得”字不同音标,通过详细的例子完整地阐述了“得”字、词、句的翻译方法。同时列举了比较常用的得字成语、俗语的参考译法。  相似文献   

18.
本在李晓琪(1994)章的基础上,讨论了3个问题,一是关于“给”“替”歧义句以及“为”引进给予对象的问题;二是关于“给”“为”“替”三词与二价不及物动词共现的问题;三是“给”、“为”、“替”三词互换时的语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成语“不可救药”,《辞源》(修订本)、《辞海》、《中华成语大辞典》(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新编成语多用词典》(金盾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五种语文工具书皆把“药”字释为名词“药物、药品”之“药”。愚以为不确。“不可救药”之“药”字应当是动词,表示“疗、治疗、疗治”之义。“不可救药”源出《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原意是说西周厉王多行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样,不能再医治了。而唐朝孔颖达解释这两句话说:“多行惨酷毒害之恶,谁能止其祸?如人病甚,不可救以药。”孔颖达把“不可救药”解释作“不可救以药”,即“没法用药救治”。这种解释在意义上说得过去,但不符  相似文献   

20.
用英文来表达一个中文意思,往往可以有好几种方式。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给”的五种表达方式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