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法国近代思想家帕斯卡的《思想录》为中心,从四个方面与我国先哲庄子的著作进行了比较:对宇宙奥秘的疑问与喟叹、"中道"或"齐物"的相对主义、"梦"与生死观以及囊括一切的自我精神. 一方面探寻东西方哲思之间的遥相呼应之处,另一方面试图剖析其背后的差异或"同质"的原因,以期增进对这两部伟大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考证,对郑晚晴先生《〈幽明录〉辑注〉中部分的训释进行了重新释义.  相似文献   

3.
<封氏闻见记.打毬>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打毬>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了以前的一些误识,对唐代马球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古画品录》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品评作品,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旨在说明:在解读《古画品录》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其成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然表现为由儒转道的倾向,同时,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在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史上,宋代文化多样,雅俗并举,文人士大夫引领着宋代文化风尚.宋代文人对金石考证逐渐重视,鉴赏之风日甚,清玩之风也随之兴盛,开始出现综合性的鉴赏、考辨类著作,《负暄野录》就是其中的代表.《负暄野录》由南宋陈槱著,是一本记载碑刻、书学、笔墨纸砚的论著.对于本书,宋元明书目中无著录,到清代才出现在藏书家的目录书中,版本较多,以抄本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后殖民译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译著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译者的政治思意识和解殖民功能来解读林纾的《黑奴吁天录》。  相似文献   

7.
《封氏闻见记&#183;打毡》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183;打毡》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了以前的一些误识,对唐代马球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龚自珍的开发西北思想,实际上同他解决社会危机、巩固祖国边疆、希冀国家长治久安的更高目标相联系。他的开发西北思想,集中体现为主张民族平等,“不以驼羊视回男,不以禽雀视回女;”希望建立安定、信任的民族关系:“令回人安益安、信益信而已矣;”他呼吁移民实边、倡导行政改制,以期最终达到“防乱于极微,积福于无形”的目的。他的思想,虽未见重于当朝,但却醒目于当时,并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9.
战国末年思想家荀况曾去齐至秦,见到秦昭王与秦相范睢.①《荀子·强国》中载应候范睢问荀况"人秦何见?"荀况回答说: 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通"佻".言不为奇异之服),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音"苦",滥恶也),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闲,听决百事不留,(清闲,因其百事随时处理,不积压),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侥幸)也,数(必然的道理)也.是所见也.故日: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为便阅读,摘王先谦·卢文弨等人注于相关文句之后).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毛文龙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这对文学作品的创作也产生影响,如《樵史通俗演义》与《辽海丹忠录》就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图不同。当然,它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都肯定了毛文龙在皮岛的牵制之功,其实他的牵制之功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童庆炳先生主编<文学理论教程>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教材中能反映较新研究成果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高校文科教材之一.但在理论体系、教材结构和概念阐释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缺憾,仍是一部有待完善的文学理论教材.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方经济理论把制度因素视为影响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制度缺陷已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是西部大开发不竭的动力。中央政府和西部地方政府充当着制度创新的重要角色,而制度创新的主体是西部的企业和农(牧)户。  相似文献   

13.
《孟子外书》题为孟子所著,但其真实性却值得怀疑。从目录学、作者以及先秦时期著作体列等角度进行了考证,以期对其性质、价值作一个理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诗经》"二南"的地位和重要性历来被诗学家所公认。自毛《序》以来,关于"二南"的内涵难有定论。客观地对"二南"作整体性考察,不难发现它的主题是两组有关婚嫁、家庭和宗族繁衍的诗,其艺术形式也不乏咒祝式的歌唱。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方高校双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专业英语交际平台,使学生提高了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自信心。尽管"英语为主,兼用中文"的双语教学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但西部地方高校双语课程还是以"中文为主,兼用英语"开始,逐步调整到"中英并重"为宜,而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英语为主,兼用中文"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诗经》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有关《诗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开了五届,可谓盛况空前。从《诗经》文献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文艺研究、传播研究、学术史研究这五个方面,对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134篇论文作一述评,以便使学术界对当前《诗经》研究的进展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17.
文学意义上的经典脱胎于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圣典,是经典概念世俗化之后的产物。经典世俗化是一个历史发生的过程,其大背景则是原初宗教信仰的变革、衰微和失传,以及政教分离的趋向。就上古中国而言,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诗经》的分类上可以清晰看出。《诗经.豳风.鸱鸮》一篇对鸱的误读,正是神圣的文化蕴涵被消解、祛魅、丑化的典型。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征美、标准答案的不在场美、内部体系的丰富美以及简单的科学美和占卜的游戏美结合起来的真假难辨美。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活美化、心灵美学、和谐与美的社会、阳刚之美的政府、刚柔兼济的管理者、阴柔之美的公民等方面的构建着手。  相似文献   

19.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20.
从《易经》中“德”看师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经》闪耀着理性主义的光辉,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情怀,闪耀着道德主义的理想。孔子以传释易,极大地丰富了《易经》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易经》的教化功能。《易经》中关于教育者的德之培养、德之树立、德之施于人等方面的阐述,给后人以无尽的联想、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