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方式正在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转变,其核心价值在于教育"适合学生",挖掘每个学生潜能,发展每个学生。本研究从个性化教学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个性化课程体系、个性化管理评价四个维度,经历问题引导与对话教研、工具植入与专题研训、个性化实践与校本特色交流三个推进阶段。研究实践了"一课一品"的教学策略智慧库发展、"一生一案"中一案多得、"一师一家"的教师个性风格展现和"教育无边界"的国际活动课程建设等个性化教育研究成果,并总结出六个个性化教育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主张从学业规划指引、课堂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设计、课外学习方式、教育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维度,构建从学生个性出发,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个性化教育改进框架。从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视角考虑,个性化教育涉及"一生一案""一课一品""一科一谱""无边界学习""一评一策""一师一家"等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发展,使得高职教育走个性化教育之路十分必要,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高职专业导师利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舒伯的生涯发展技术、图画测验技术等职业辅导工具,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稳定的个性化职业意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促使其成为"学习型"学生。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教育,是在调查、测试、研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学生潜质特征、自我目标和家长期望,从多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策划,"量身定制"教育的目标、计划、方案、方法、资源,进行"适合"、"公平"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个性化教育"并非新概念、新话题。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主张就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为权威的政策依据和支撑;而在2011年8月北京召开的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个性化教育有了全方位的研究论述和经验展现,显示出这个命题是当代教育的诉求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培养个性化人才、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机遇期,如何提供适应每个学生的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命题。深入分析个性化教育的"重塑学生主体地位""打破固化教学模式""转变传统教师角色""摒弃单一教学评价"等现实诉求,提出高职个性化教育的未来建构:关注学生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培植多能教师、采用多元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个性差异和自身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以培养学生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个性化学习为目标,推进个性化的"教"与"学"的活动。个性化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文化呈现出创造性、合作性、开放性、对话性、差异共享性等特点。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教育文化传统、学校、教师、教育评价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要建构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文化,形成开放式教育文化理念是前提,建设个性化学校文化是重点,促成小班化教学是条件,教师文化自觉是关键,扬弃教育文化传统是支撑。  相似文献   

7.
"适合的教育"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而班级授课制、大班额等则是个性化教育实施的现实困境,归根结底是传统教育的"标准化思维"在作祟。人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个性化教育不等于个别教育,班级授课不等于齐步走。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下实施个性化教育需要变革传统班级,凸显其共性价值和分层设计,创设"1+X"的集体群,关注非正式群体,并整合资源建设个性化教育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8.
南安市洪濑第三小学坚持"实施个性化教育,培植多元化特色"的办学主张,深入开展市级科研课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研究,从"个性化教学与寄宿生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个性发展""太极文化与和谐发展""经典诵读与个性化阅读教学""兴趣小组与全面发展"等五方面展开研究,初步形成"个性化"教育及"多元化"特色教育理论:只有让学生这个主体充分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和管理的实践中去,才能进一步发展思维,挖掘潜质,提高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只有每一位学生个性多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并逐步提炼形成学校多元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9.
实施个性化教育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识,也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其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高校个性化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其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优势潜能,为学生提供满足个性化学习的教育资源,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应积极营造个性化教育的良好氛围,并为高校实施个性化教育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构建金字塔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育平台,是深化"双创"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改革的举措,是新常态下信息技术类应用型本科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潜能培育平台的核心内容包括:"一大'平台'、两个融入、三层架构、四条理念、五类项目".在文华学院信息技术类学生的"双创"教育培养中,秉承"专业引领,分层教育,分类组织,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紧抓学生的"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潜能导师培育团队等五类项目为抓手,实施个性化的"双创"教育,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学习支持服务是由远程开放教育带来的创新理念,这个理念引起了整个教学体系的变革.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个性化是客观的存在,学习支持服务就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在"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要求,要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42):1-2
我校在阳光教育理念引领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视角,从智慧环境建设、智慧教师培养、智慧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智慧"应对"差异",探索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智慧校园建设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13.
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操作程序上应包括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自学、协作学习、网络学习、课堂教学、综合练习、实验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应在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双向互动中优化组合,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等方式,发掘学生的优势潜能,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立志中寻找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个性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深化立志教育的效果,文华学院信息学部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创建五大创新平台,助力个性化培养,构筑"文华"精神,走个性化培养道路,实践检验了课外实践与科技创新是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立志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育变革的呼唤,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立志教育应体现共性与特性、社会责任与个人发展、道德与科学等三个方面的结合,可从多个方面探索其有效途径:关注学生"类特色",在个性化教育中立志;以过程性思维分阶段实施立志目标;着力于志向的自主建构,将立志教育信念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同时创设支持性环境,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鉴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地位和性质,探索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着力从认知学生个性差异、拓展多维教学方法、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教学实践环节、变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课程的个性化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杭职院)以全新的创业教育理念为引领,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全员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构建了"创业通识教育+专门化教育+SYB创业培训+模拟公司实训+创业园实践"的渐进式创业教育体系,并通过区校共建创业实践平台、制订创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建立创业"护犊机制"等措施,在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地方院校特色教育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为克服学生培养的同质化倾向,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地方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内涵是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本体、尊重学生主体,发现个体差异、注重针对性,关注学生潜能发展、体现选择性。地方院校应结合实际,主动实践,着力构建以"树立一种理念、搭建一个平台、加强三方面建设、推进四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殷现元 《教书育人》2013,(18):34-35
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所谓"个性化教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有研究者指出,个性化教育具有下列特征:认同个体生理基础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意识、创造性、主动性、创新性、向权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也愈发重视。社会呼吁教育尊重思想,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学家开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学生健康个性"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但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还存在许多影响学生个性健康的因素,必须尽快通过有效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