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苑,胡曾以别具一格的《咏史诗》而跻于唐诗之林。 胡曾,是在自居易新乐府运动影响下出现的通俗诗人。他有《咏史诗》三卷,以“讥讽古人,裨补当代”为创作目的,通俗流畅,格调清新,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因而近代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一书中称颂胡曾是“真正的民间诗人”。这是最公正的评价。它纠正了宋元以来文坛对胡曾《咏史诗》的某种偏见①,恢复了胡曾在唐诗中应有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2.
历代诗人大都写过咏史诗,但在晚唐,出现了一些以咏史名家的诗人如汪遵、胡曾、周昙、孙元晏等,为晚唐诗坛增添了古朴的一笔。胡曾就是其中较杰出的一位。 一、胡曾生平考证 胡曾,生于唐末,身世沦微,生平资料甚少。《新唐书·艺文志四》载:“胡曾《安定集》十卷”;《全唐诗》卷六四七附传称他有《安定集》十卷、《咏史诗》三卷,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作为中晚唐时代精神、社会特点的再现,杜牧的咏史诗求异翻新,借古讽今,真实反映了中晚唐衰颓的时代特点,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体现了一个不合时代的文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胡曾的咏史诗歌往往重在其接受史的探讨,其通俗易懂与历史客观性最为人称道,对后世文学启蒙与小说创作都起了重大的影响。但除诗歌创作接受与传播角度之外,可以从其所处地域,受其影响形成的地域文化及性格,这一主观层面来研究胡曾咏史诗。  相似文献   

5.
(一) 胡曾是以其咏史诗赢得了在文学史上的一席地位的,他的152首七绝,除末二首外,全是咏史诗,是唐代写咏史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主要是歌咏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的史实。但他的咏史诗在艺术上良莠不齐,瑕瑜互见。历来对它的评价,分歧颇大。  相似文献   

6.
胡曾的咏史诗歌往往重在其接受史的探讨,其通俗易懂与历史客观性最为人称道,对后世文学启蒙与小说创作都起了重大的影响.但除诗歌创作接受与传播角度之外,可以从其所处地域,受其影响形成的地域文化及性格,这一主观层面来研究胡曾咏史诗.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中诗词鉴赏题型中,咏史诗是一大类别,其内容丰富,有历史感。教师认为这是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提高语言鉴赏水平的好方式。学生由于历史和语言文字知识的薄弱,人生阅历的限制,每每遇到咏史诗顿觉其诗云山雾罩,其意飘渺难测。答题之时自然胡乱揣测,下笔百字,离题万里。本文将就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希望对提升学生咏史诗鉴赏能力有所裨益。咏史诗根据思想内容可作如下分类:一是借古人抒发自身的感慨,多是文人谪客抒发自己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以简约的体制,表现精深的哲理和丰富的生活与斗争经验,同时又具有含蓄蕴藉、诙谐幽默的情趣,故赢得世世代代人民群众的喜爱。寓言来自民间,是劳动者的集体口头创作,是他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体验、领会、提炼、概括而成的。反过来,寓言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对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激动人们的斗志,启迪人们的智慧,丰富人们的生活,又发挥了一定的社会功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革,各种政治思潮和学术流派应运而生,呈现出  相似文献   

9.
胡曾的《咏史诗》是传统蒙书中咏史类的开山之作。自晚唐五代以降曾长期广为流传并远播异域,受其影响而纂就的同类蒙书多达数十种。从咏史诗发展的角度看,超巨型咏史组诗在晚唐的出现,无疑是咏史体制的历史性拓展,而胡曾《咏史诗》即首开此风者之一,其功实不可没。它以七言绝句一百五十首遍咏前代史事,涉及远古至隋的社会各层面,历史涵盖之广,容量之大、掌故之密集均达空前高度,这在咏史诗歌发展史上是个创举;加之作者历史观念比较通达而不迂腐,是非褒贬大抵稳妥而不偏执,文字浅近,诗风平易,遂使该诗集凭借整体取胜,以知识性与通  相似文献   

10.
杨至成将军是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侗家人。他是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他长期领导军队的后勤供给保障工作,是我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之父”。他一生写下100多首诗词。从思想内容看,有回忆战斗历程的,有追怀首长和战友的,有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有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有以事寄情的,有咏物言志而抒发人生感悟的;从艺术特色看,采用了旧体诗词的形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又不失将军诗词的雅致。  相似文献   

11.
杨至成将军是贵州省三穗县八弓镇木界村侗家人。他是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他长期领导军队的后勤供给保障工作,是我军后勤工作的主要创始人,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之父”。他一生写下100多首诗词。从思想内容看,有回忆战斗历程的,有追怀首长和战友的,有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有讴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有以事寄情的,有咏物言志而抒发人生感悟的;从艺术特色看,采用了旧体诗词的形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又不失将军诗词的雅致。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东晋杰出的田园诗人,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农业劳动的讴歌,也有对劳动人民饥寒贫困生活的体验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用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幽美宁谧的田园风光图,构筑了一个旷洁悠远的艺术境界,情理浑融,清新拔俗。  相似文献   

13.
许浑的怀古咏史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注重时空的塑造,不仅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相互交融渗透,而且时间感与空间感也相互生成转换;注重情与思的融合,使得哲理不至于沦为说教,使言情不流于肤浅;注重意境与意象的创造,将诗人的感伤情怀一唱三叹地表现出来,极富哀婉缅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晚唐胡曾《咏史诗》并非特为教授学童而作,在文学性层面上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因其客观上符合蒙学教育综合性强、接受性强的要求,提供了可以模仿的写作样式,因此成为流传久远的蒙学经典读物,显示出独特的蒙学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许浑的怀古咏史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注重时空的塑造,不仅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相互交融渗透,而且时间感与空间感也相互生成转换;注重情与思的融合,使得哲理不至于沦为说教,使言情不流于肤浅;注重意境与意象的创造,将诗人的感伤情怀一唱三叹地表现出来,极富哀婉缅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四日至八日在邵阳市召开“全国咏史诗暨胡曾学术讨论会”,这是全国第一次专门讨论咏史诗的盛会。恭逢盛会,聆听老、中、青学者发言,虽久不研究诗词,亦有所感,特写出求教 一、咏史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翻开汉民族古代文献,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史诗”,却有以千万计的汗牛充栋的咏史诗。  相似文献   

17.
宫女诗在唐代进入了的繁盛期,宫女诗表达了宫女群体的哀怨,抒发了失意文人的愤懑。本文界定了宫女诗的范畴,探究了唐代宫女诗繁盛的原因,梳理了唐代宫女诗的思想内容:望君幸临的期盼、空虚寂寞的痛苦和失宠被弃的无奈。本文分析了唐代宫女诗的艺术特色:别具一格的意象选择、冷清幽怨的意境构建和含蓄委婉的抒情模式。  相似文献   

18.
《促织》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他出身于地主兼商人的“书香”家庭,十九岁时(清代顺治十五年)他“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张元《柳泉浦先生墓表》)。此后却屡试不第,他曾愤慨地呼喊出“世上无人解爱才”的不平之声。他曾在家乡私塾冷板凳上度过了几十年清贫岁月,同时坚持文学创作。蒲松龄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  相似文献   

19.
古代西亚的苏美尔诗歌不仅产生的时间早,而且艺术上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思想价值。对苏美尔诗歌的探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艾青是驰名中外的诗坛名将.从一九三二年发表第一首诗《会合》起,在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给人民贡献了浩繁的作品:已出版的诗集有二十部,论文集两部,散文集两部.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就出版了八部诗集,而在其复出后的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两年中,就创作了两百余首诗.是谓艾青五十年创作中的两次高峰,构成了一个马鞍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