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在考查汉语的否定结构时,我们会遇到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有些否定结构与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具有相同的意义,即我们所说的羡余否定现象。这一汉语语法的不对称现象已被许多语法研究者所注意。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常见的一些羡余否定现象作一番整理与补充,简要说明它们的语义和用法特点。  相似文献   

2.
陈露 《文教资料》2009,(12):34-35
羡余现象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使用羡余现象理论,我们可以解释语言中一些特殊的常规语法所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对羡余现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完善语言学系统,弥补语言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曹书华 《学语文》2009,(5):40-41
“羡余”一词是从信息论引入语言学的术语.最早由赵元任先生在《中国文法》中提出。他认为“羡余是指信息传递中有意添加的多余成分。这种成分担负着传递多余信息的功能,是必要的重复,有其自身的重要作用。日常交际中。人们为了对自己所说出的话的必要信息进行强化。或出于说话的连贯性,总是提供比实际需要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一曰“零起点”。所谓“零起点”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假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无所知,教师授课从零开始的一种现象。有一次听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教师教一首名叫《上学歌》的歌曲,而学生没等老师教,却异口同声地唱了起来,而且很完整。教师对此不屑一顾,毅然按自己的教案一句一句地往下教唱,不一会儿,学生则兴趣淡泊。原来,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学过此歌了。这种“零起点”带来的很可能是“零兴趣”和“零思维”,所以,教师只  相似文献   

5.
6.
汉语语句中存在着一种重复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语病,而是一种羡余现象.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说明了羡余现象的存在和羡余现象存在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教学即交往,作为其具体化,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流过程,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但在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交流中,存在着诸多的“偏失”与不当。深入剖析其各种表现形式,目的在于促使广大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有效课堂教学交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师生之间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教学反馈的主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羡余"是从现代信息论引入的术语,在语言学领域用来描述语言中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本文从现代汉语羡余现象的类型、成因、作用三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羡余现象进行论述,认为它是语言丰富多彩的重要原因,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的语义结构有五种类型,包括整体+部分、强特征+主体、种名+属名、喻体+相似点和音译+属名/关涉对象+音译。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认知基础:人类认知上的完形感知能力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基础,认知上的"图形——背景"模式是偏正式复合词羡余现象产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英语语言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语言学习中的师生正在逐步变成单向度的主体,慢慢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二是语言学习中存在抽象化的语境和技术化的课程。而这是语言学习受到工具理性影响的表现,必须通过语言交往来改变单向度的现象,同时要避免工具理性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2.
凌云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8):70-71,86
母语迁移对二语或外语学习的影响历来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也是引起争论的焦点之一。我国成人在学习二语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大都源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拟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四个层面出发,以英语学习为例,通过比照汉语和英语的不同语言特性,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联系课堂教学实际,论述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并探讨如何使教学语言富有逻辑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本旨在勾画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轮廓,并结合教学解释了该理论的教学原则。通过对交际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归纳,以期提高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专业语言.它受教育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的制约,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汇,是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针对性、激励性等基本特征,教师在正确掌握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情感性、直观性、幽默性、启发性、通俗性、审美性、自控性、个性化等进一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通过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教师的课堂语言、语言测试评估标准三个层面,可以认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模糊性.中国的教育国情,也注定了这种模糊性存在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堪称古老而举足轻重,但在现代却是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活跃、新花样不断,却仍难逃原地画圈的嫌疑。要真正改变语文教学现状,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革。重新认识语文的教学目的、深层意义、教学重点,及时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对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羡余现象是任何像语言这样覆盖面广而又富于弹性的交际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种语言当中都存在着羡余现象。本文试从语言习惯、审美观念和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分析汉语中羡余现象的产生原因、作用以及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在阐述的过程中对于消极和积极羡余的界定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迅速发展。这是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然而 ,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高校的常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 ,特别是培养合格人才增加了困难。本文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出发 ,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分层次教学法。并通过教学试验 ,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