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主干。形式除了"播新闻"外,"说新闻"、"播说新闻"等节目形式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新闻节目怎样创新?怎样在激烈的"视听"竞争中取胜?辽宁经济广播《大城小事》节目作了有益尝试。节目以"新闻演播+音效点评"的样式出现,可谓是  相似文献   

2.
新闻单位也是生产部门,只不过它们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是新闻。"新闻安全生产观"的提出也是因为它是精神生产领域的"高危行业"。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新闻的特性和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众不同。新闻讲究及时、真实,要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人们,在引导社会舆论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此,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进步、和谐的社会舆论,媒体的社会责任。媒体要承担起这一责任首先就必须保证新闻"安全生产",不出现错新闻、假新闻,不误导舆论。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11)
为了彰显新闻传播学在记忆研究中应有的专业属性、研究地位与价值主张,应纠正以往媒介记忆研究过度泛化的倾向,以新闻媒体的记忆实践为核心,在明确"媒体记忆"概念与"媒介记忆"概念区别的基础上,回归新闻与记忆这一媒体记忆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新闻与历史、记忆之间的属性的共鸣,指出其共有的事实性、建构性、符号化与可替代性属性是探讨媒体记忆问题的基础。随后将新闻的记忆实践置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组合中,并进一步将时间划分为日常时间和神圣时间两极,将空间划分为实体空间和想象空间两极,通过时间和空间交叉组合中构成的四个象限来分析时间与空间中记忆的新闻。最后,对新闻记忆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诸多属性中最刚性的属性,也是记者要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大力提倡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今天,媒体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媒体之间竞争独家报道、竞争信息量、竞争社会影响,一些媒体为了扩大影响力,偏离新闻规律和基本原则,急功近利,以虚假新闻、猜测新闻、片面新闻等吸引读者眼球。虚假不实报道屡有出现,甚至呈愈演愈烈之势,严重损害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既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有鲜明的市场属性。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社会主义的办报、办台方向,这是一个媒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媒体要发展,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最大限度地解放新闻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新闻单位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制胜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App应用的五大特征 1.原创新闻依然是打动用户、增强核心竞争力、树立媒体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新闻同质化的一个有效办法. 作为体现新闻价值的原创性考据,在这些新闻类应用当中,"新闻中的原创条数"平均值为7.04,表明传统媒体的重原创性在新媒体时代移动应用中同样被强调.在我们同期进行的另一份研究中,网络媒体开发的新闻App中,"原创条数"为0的占据58.8%.这说明传统媒体的App更多承担了本媒体介质延伸的任务,而网络媒体应用多是聚合其他媒体的各种新闻,这与其桌面做法趋于一致.数据验证了两种属性主体对于新闻App的不同理解和态度.  相似文献   

7.
朱凤玖 《声屏世界》2014,(10):59-61
<正>当前,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媒体之间也因此展开了惨烈的"眼球"争夺战。各类报纸的娱乐新闻版,各家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充斥着各类选秀、暴力和绯闻,花样翻新,沸沸扬扬。一些人也普遍抱有娱乐化的心态,导致很多事件"被娱乐化"。对于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我们不禁深思对于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媒体是否值得"追踪"和"深挖"?媒体应该秉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应该如何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报道实际上也就是新闻营销,即怎样把新闻产品"卖"出去,而且"卖"得要比别人好.细观那些能牢牢吸聚受众的媒体,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领风骚,无一不是以差异化的新闻品质,很好地实现了对受众的新闻引领.  相似文献   

9.
李一鸣 《今传媒》2021,(4):130-132
"新闻敲诈"作为一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违法行为,隐藏在各种新闻媒介运作过程中。"新闻敲诈"多变的方式和形态成为其特殊性,对个人、媒体乃至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新闻敲诈"的演变与趋势进行梳理,进一步从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出发对其实质进行剖析,并提出在双重属性下平衡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徐园 《新闻实践》2008,(9):19-20
如今,越来越多的统计数字出现在了新闻报道中。媒体该怎样把握,怎样取舍,怎样解读其背后的丰富内容?本刊采访了浙江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高级统计师王美福。《新闻实践》:数字是抽象的,而新闻是具象的。但是像GDP、CPI等统计数字,不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也为普通百姓所津津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专业报作为大众纸质媒体家庭的一员,必然有同其他大众媒体相同的品质属性,例如政治属性、新闻属性、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尤其是对政治属性的把握和对新闻属性的追求,同样是教育专业报的神圣使命。同党报和都市类报纸相比,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12.
新闻公益行动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媒体践行群众路线的新常态。公益行动如何积聚媒体温度?如何形成新闻延伸?怎样聚合公益资源,坚守主流舆论场,对接新媒体舆论场?本文以大连新闻广播"公益梦想秀"为例,探讨广播媒体在新闻公益行动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操作路径,提出如何避免公益行动煽情化与物质化的倾向、如何保持公益行动的连续性与品牌性等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广播电视媒体具有多种属性、多种功能,应当满足广大受众的多种需求。但也毋庸置疑的是,无论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喉舌"属性还是从社会公共信息平台角色定位,广播电视媒体的根本职责和首要功能,都是传播新闻资讯,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新时期如何把握好宣传导向,发挥广播电视媒体优势,注重新闻宣传报道实效,积极采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不断提升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精神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我们完成广播电视媒体责任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不二话题。  相似文献   

14.
讲求和体现新闻的"含科量",分有多个层面:就媒体的分类属性而言,我们创办了以科技为主体的专门报刊,如中国科技报、北京科技报等;就单一媒体的版面设置而言,各综合性报刊几乎都开设了以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专版或专栏,如北京日报的"科技"专刊、北京晚报的"科学长廊"等.本文所重点探讨的,是在对某个新闻事件的采写、某条新闻稿件的编排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恰如其分地体现新闻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别在全国各地媒体中日益红火起来,全国各类媒体都把它作为主打新闻,特别是电视台和都市报更是高举民生大旗,节目搞得异彩纷呈。就党报来说,虽然也有些许波澜,但相对较为平静。那么,党报尤其是城市党报是否需要或是否能做民生新闻呢?这是毋庸置疑的。城市党报需要民生新闻是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报纸的商品属性决定的。媒体面对受众即意味着面对市场,办报就必须考虑市场因素。党报虽然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但同时也具有商品属性,它不是纯公益性免费赠送给读者的,而是依靠市场,通过发行达到对受众的有…  相似文献   

16.
华挺 《传媒》2017,(15)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惠及长远的变革,也是一场始于足下的创业,它不是局部与局部的抱团取暖,而是涉及系统生态的集成发展,是一次化学裂变.在众多融媒体产品中,"北京时间"以24小时永不停歇、独具时间属性和现场感的直播态新闻为特色完成突围.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信息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网络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致使自媒体成为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重要媒介。在新闻传播中,和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自由性和自主性更强,所以也可以高效、迅速地获取、传播和整合信息,并严重影响了社会舆论。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发展极大地影响和冲击了传统新闻传播,所以,怎样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效融合自媒体新闻传播和传统新闻传播,便成为每一位传媒工作者应深入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民生新闻,是目前各新闻媒体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新闻媒体转变作风、服务群众的重要依托。然而,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一种瓶颈状态。怎样拓宽民生新闻的概念?如何使民生新闻突破发展瓶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民生新闻的重要性1.民生新闻是媒体争取受众的有效手段。其内容上的贴近性以及形式上的亲和力,是受众关注度的重要保障。2.民生新闻是媒体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坚强保证。网络时代,主流媒体面对的既是市场,更是舆论宣传的战场。媒体关注民生,群众才会关注媒体,有人关注,才谈得上舆论引导力。否则,所谓的"舆论导向",就成了自说自话、自我陶醉、自欺欺人。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标题制作中,问号得到特别青睐.越来越多的纸媒新闻引问号入题,形成"问号新闻"."问号新闻"为新闻传播增添了活力,同时也引发了诸如新闻真实性、媒体公信力、新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媒体只有对"问号新闻"把握好一定的原则和度,并注重媒体自身品位的塑造和提升,才能使"问号新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