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的资本管制不对称,以及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反映在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中,其BP曲线斜率大于LM曲线.也就是说,我国在固定汇率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效应均会被削弱,而采用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则可以使政策的调节效应大大加强.因此,继续推进资本账户自由化、加快利率和汇率机制市场化的进程,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指资本账户各项目下货币可自由兑换,也包括一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但并不等于取消所有资本账户管制。随着我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全面加速,加速资本账户开放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可以借助自贸区内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试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培育资本市场工具、放松资本账户交易管制,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等各项金融制度改革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逐步实现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资本账户开放主要指资本账户各项目下货币可自由兑换,也包括一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对外开放,但并不等于取消所有资本账户管制。随着我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全面加速,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此,我国可以借助自贸区内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试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培育资本市场工具,放松资本账户交易管制,同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等各项金融制度改革创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和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利率及其自身的自由兑换是人民币的三大要素,其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体现了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或是利率的市场化,或是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只要其符合我国货币市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都将在不同时期内和不同程度上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和向下压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人民币购买力评价、利率评价、国际收支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汇率应尽快从钉住美元的政策调整到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政策;利率市场化是一种趋势,但需要稳步进行,这样可以使利率和汇率一致有效;中国政府制定吸引外资的政策法规时,应考虑到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影响。在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经济结构、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放松资本管制;我国应放弃出口创汇,追求顺差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放松对海外投资的管制并维持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开资本管制,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仍存在人民币未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兑换、人民币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影响力仍不足、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仍未市场化、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现行主要国际货币的国际化经验表明,货币国际化主要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我国要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与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路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自贸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速,经济全球化目前已成为各国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实现成为了各国的关注焦点,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金融自由化意味着放开政府管制,实现利率、汇率自由化,全面放开国际投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身市场并不健全,盲目的金融自由化只会让市场化更加不稳定,金融风险加剧.自贸区的设立为金融自由化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以自由贸易园区为试验田,可以推进金融制度的改革创新,打破资本流动的固有模式,增强资本的自由流动,甚至跨国流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7,(1):56-60
综述跨境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特点和相关理论。基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研究在利率汇率市场化背景下香港离岸和在岸不同期限的人民币利差和即期汇率对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短期境内外利差和即期汇率与跨境资本流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两岸利率差异与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不存在因果关系,两者间长期均衡关系不能确定为相互引导机制;两岸即期汇率是香港人民币存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可以确定为一种单向的引导机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并就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措施 :大力发展我国的货币市场 ;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实施灵活的汇率政策 ;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0.
张静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62-267
文章从汇率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改变贸易政策和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非均衡管制、提高超额外汇储备的投资效率等方面人手,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增速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和增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在开放经济环境下,一国的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将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及宏观政策的巨大影响.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现存的不合理的汇率生成机制,货币政策的双向"溢出效应",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以及资本项目管制条件下存在的各种违规行为.提高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该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发展货币市场,加强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控货币供应,推进公开市场操作与外币市场操作的协调;坚决制止各种违反外汇管制的不法行为,提高外汇管制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和经济内外失衡的条件下,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造成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张,流动性泛滥。外汇占款余额的不断增加给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在流动性扩张过程中,外汇占款所表现出来的溢出效应,短期内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小,但长期不可忽视,从而解释了央行的外汇冲销手段只存在短期效应。因此,为了降低外汇占款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逐步放开资本账户,通过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等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以金融政策中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CPI之间的关系以及汇率、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与shibor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处理,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经济以生产加工为主体,物价上升是自身经济模式的缺陷导致的,并非输入性通胀;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其对国内价格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影响不是非常合理,金融市场中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和货币供给量对国内价格市场和利率市场的影响过于明显。  相似文献   

14.
发达国家如英、美、日等国利率制度经历了由自由到管制,再到自由的漫长过程,反映了资源配置方式的变迁。本从理论上对这一历史进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途径的三个基本结论:培养真正的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企业;提高政府利用利率调控金融市场的能力;实现利率市场化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健全的金融资产价格体系、完善的国内银行组织体系、健全的微观经济运行机制、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等。与此同时,将会面临如下风险,包括短期资本流动风险、货币替代与资本外逃风险、金融危机的传染风险、丧失货币政策自主性风险、银行体系脆弱性风险等。在分析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以及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对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有重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新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05年7月以来的相关经济金融月度数据表明,货币政策汇率前向传导机制的效应存在刚性,而后向传导机制并不明显。要增强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必须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完善利率的结构体系。同时还要优化我国进出口商品的市场结构和外汇储备结构,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速和规模,使外汇储备的规模维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宏观调控从偏重运用数量型工具向更多运用价格型工具转变。借助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对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的可行性及路径做一系统分析。得出: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绩效总体上要优于数量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应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透明度,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