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与人生信仰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11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发现,在社会转型期,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与其人生信仰存在较大的相关性。随着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和多重精神压力的增大,青年教师的信仰也日趋多样化、自我化、世俗化,其中社会发展满意度对社会信仰、物质生活压力对金钱崇拜、精神压力程度对世俗生命信仰都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考察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精神信仰的总体状况呈现出超自然信仰最强、实用信仰次之、社会信仰最弱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精神信仰的一些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2)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一定的预测关系,精神信仰各个维度对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不同整体生活满意度的学生在神灵崇拜、政治信仰、民族主义、国家主义、金钱崇拜、社会信仰六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超自然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超自然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在社会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也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减少超自然信仰,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感知压力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所起的作用。以854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有效问卷共786份。使用感知压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进行施测,并收集被试者性别、是否独自居住、当前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采用SP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与感知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感知压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感知压力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B=-0.34,t=-9.82,P<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 95%CI [-0.22,-0.13]),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提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并为学生提供及时、全面、有效的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呈现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特征。生命信仰、国家和民族信仰、家庭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大学生信仰的主流,而宗教信仰、金钱信仰、神灵信仰处于次要地位。大二是家庭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转折点。学生党员对国家和民族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度相对较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生命教育、党的知识教育等是培养大学生科学人生信仰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运用了《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针对3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在年级、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大学生的友谊满意度得分率较低,而学业满意度较高,情绪智力的各因素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简易应付量表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幼儿教师的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与知觉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婚姻状态的幼儿教师其知觉压力、生活满意度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生活满意度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对幼儿教师的知觉压力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在生活满意度与知觉压力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而,提高生活满意度,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降低幼儿教师的知觉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处于迷茫和困惑的状态已经是不争的事情。而人生信仰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最有可能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信仰的渠道。为了使得大学生人生信仰教育取得良好成效,尽快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仰渠道,在处理人生信仰教育中的多种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LS)对368名被试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析表明,性别在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要素上存在主效应;性别和专业在家庭支持上存在交互效应;专业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主效应。(2)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其他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3)生活满意度对领悟社会支持及各因素的回归分析表明,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是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信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人生实践的最高指南。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意义感丧失与生命的空虚、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等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上”命题,加强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专业承诺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和王宇中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调查了437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和生活满意度,结果为:大学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不高,在性别、专业类别、年级方面呈显著差异;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学习成绩、对同班同学专业思想稳定性的认识方面呈显著差异;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因子与生活满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量表》和《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湖南省三所高校592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强度与生活满意度呈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洛阳三所高校900名大学生的希望特质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希望特质的高低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是否是独生子女也不会影响个体希望特质的水平;希望特质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希望特质的能动性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298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身体自我价值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经验量表为测查工具,对46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藏族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生活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与生活压力各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维度对生活压力的异性关系发展存在显著影响;主观支持对生活压力的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影响;支持利用度对生活压力的异性关系发展和自我认同与期许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3):124-128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和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对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选取219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社交网站印象管理倾向问卷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网站印象管理自我导向倾向明显,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P<0.01),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P<0.01).大学生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与生活满意度关系密切,社交网站中的印象管理能显著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意义重大.要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培养,不断教育优化人格,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塑造健康心理,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大学生群体对生活的满意度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运用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人性哲学量表以及组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534名大学生进行了测查,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探讨当代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考察当代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现状与生活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相关,探寻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成人依恋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适应性,补充生活满意度以往研究的疏忽,也为后续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取的330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对培养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