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要根据题材、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而定,从表达效果出发选用不同线索。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条线索。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以母亲这一人物为线索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的;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的。有的文章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需要仔细的思考。如夏衍的《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要线索,写她们从黎明被喝着起床到黄昏疲惫不堪地放工回来,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以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必将灭亡作副线,深刻的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又如鲁迅的《药》,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和小栓之死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的斗争,被杀害,血被吃为暗线,小说中两条线索交织,揭示了复杂的主题思想,既揭露了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2.
精讲:《包身工》是一篇六千三百多字的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达的方法也多样。教学时应根据报告文学的特点,讲得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1、抓住包身工一天生活情景这根线索,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到现实,认识包身工制度血淋淋的罪恶。2、抓住文章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典型的形象描写相结合的写作特点.作者在冷静沉着的叙述中交织着热烈的抒情.由于充分展示了新闻的纪  相似文献   

3.
线索例说     
什么叫线索?线索是贯穿于记叙性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散文、报告文学、通讯、回忆录等)前后的脉络。如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中“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中国青年报记者采写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各级各类干部群众寻药运药抢救中毒民工生命的动人故事”,江耀辉的回忆录《红军鞋》中的“那双‘量天尺’”。这些贯穿于作品始终的脉络,象一根根红线串着一颗颗玲珑剔透的珍珠,构成一篇篇习习生辉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包身工"这个称呼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确实是十分陌生的。每次指导同学们学习完《包身工》这篇课文,我都思绪万千,有许多的感受一股脑地涌入了我的心田。里面所写的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是我们今天的同学们所难以置信的。诚然,这是一篇饱含血泪、令人叹息的文章。  相似文献   

5.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第一层次——精读《包身工》教学要点:一、以人的活动为线索组织繁多材料的线索组织法.二、怎样以线索串连横向描述和纵向插说.三、怎样以线索贯通主题的层层展示。教学步骤:一、用圈点列表法疏理结构按如下要求通读全文,圈点疏理——  相似文献   

7.
学习《包身工》这篇课文,恰是翻开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沉重的一页。常说旧中国国家主权破碎,人民苦难深重,从《包身工》当中,可以得到具体的印证。根据课前预习的要求,从课文中挑出可  相似文献   

8.
一、典型场景。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包身工典型的一天生活。课文前面三部分的第一层次,分别描写包身工的清晨起身、早餐、上工等三个生活场景。包身工起身,读者目睹她们的凄惨形象;包身工早餐,读者目睹他们猪狗不如的饮食;包身工上工,读者目睹包身工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劳动的情景。这三个生活场景,犹如一组电影镜头,再现了包身工一天悲惨  相似文献   

9.
通用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的单元练习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记叙文,所记叙的内容比较复杂,但都紧紧围绕中心选材,恰当地安排了记叙的线索和顺序,并综合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我认为,这句对该单元几篇课文文体所作的判断不妥。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包身工》《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为了周总理的嘱  相似文献   

10.
<正>《包身工》出自人教版必修二新闻单元,作为一篇报告文学,它以翔实而生动的内容,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东洋纺织厂里劳作的中国女工的血泪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盘剥中国、虐待中国人民的罪恶。这是一篇震撼人心的纪实文章,人们不会忘记"芦柴棒"枯瘦的身躯,不会忘记"小福子"遭受的殴打,不会忘记包身工们生存的恶劣环境和随时被奴役致死的悲剧。作者愤怒地控诉了不人道的黑暗现实,并预言人们必将反抗,黎明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11.
包身工     
角度之一:它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线索组织材料。“清晨四点一刻”,包身女工在一个男子的大声呼喊、秽语恶骂中起身了,一片忙乱、恐惧,稍慢者就遭踢几脚。“四点半之后”,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在小屋子里,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其饮食不如猪狗。“五点钟”,包身工被带工老板像赶鸡鸭一样赶进厂房做工。她们受到音响、尘埃和湿气的三大威胁……写出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罪恶。教学方法与过程:导读与讲析结合。1、让学生通读全文,并随手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概略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2.
《包身工》是现代著名的戏剧家夏衍于1935年写的一篇报告文学。它以旧中国包身工苦难生活的真实描述,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其描写的内容与学生有较大的距离,一是时间跨度大,二是生活领域相距较远。如何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14.
《包身工》是一篇优秀的课文,作品本身以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都是报刊杂志经常涉及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教材编者的意图也在于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完成自主领悟,从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阅渎能力。选择这篇课文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很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教夏衍同志的"包身工"一文时,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社会调查、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这篇文章有几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由夏衍同志亲自冒着风险调查得来;二、文章不长,内容丰富,生活与工作、来源与贡献都写到了;三、文章反映的是社会问题,人物着眼于群体钩勒,但也有典型化;四、写作的线索、顺序很清楚,容易模仿.于是我们决定教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对象是近年在嘉定获得飞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个体户,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井作为作文大考记成绩.  相似文献   

16.
《包身工》以其主题的深刻一直成为中师文选教材的必读篇目。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组织材料的主线,穿插了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等内容,构成了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如果变换一下认识角度,就不难发现本文结构的另一特点:以“猪猡”为纲,选择了包身工的生活条件、劳动条件及人身待遇等方面的材料,用蒙太奇手法剪接,多层次多侧面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简言之,“猪猡”这一称谓,成了《包身工》这篇文章的文眼。■一、“猪猡”一般的生活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使中国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更是痛苦不堪。日本纱厂…  相似文献   

17.
《包身工》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轻骑兵”,真实地“报告”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细节、典型语言和典型意义。 一、典型环境 文章对包身工制度的揭露,展示在一个特写的典型环境中。课文前面三部分中第一层次分别描写包身工的起身、早餐、上工三个生活场景,包身工的起身,读者目睹她们的凄惨形象;包身工早餐、读者目睹她们猪狗不如的饮食;包身工上工,读者目睹她们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繁重劳动的情景。这三个生活场景如同一组电影镜头,再现了包身工一天悲惨生活画面。“七尺阔、二十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着十…  相似文献   

18.
胡文生 《学语文》2002,(3):51-51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弄清学生不能理解课文的原因。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原理,学生(读者)与课本范文(读物)之间不能相互作用,原因有三:一是学生不具备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图式。如《包身工》的理解阅读,学生生活的时代与包身工生活的时代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包身工的生活环境反差太大,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二是学生虽然具备了适当的阅读图式,但课文所提供的线索不能充分激发这个图式活动起来,也会导致阅读失败。三是  相似文献   

19.
《林海》一课是老舍的一篇写景抒情的名篇,是小语第十册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写作者亲临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及作者的感想,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指导阅读这篇课文,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层次。而这篇课文是以“亲切舒服”为线索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教师要抓住这条线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初读全文,理清层次教师首先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20.
夏衍的《包身工》写于一九三五年,发表在一九三六年六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这是一篇写女工生活的材料丰富、情意真挚的报告文学。这一年,他还写了一篇同样反映女工生活的短篇小说《泡》,完成于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日,发表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的第六卷第二期的《文学》上,早于《包身工》。《泡》的女主人公王彩云是一家肥皂厂的女工,年纪十七、八岁,但由于营养不良,看上去顶多十四、五年的模样。她刚进厂时身体并不衰弱,第三年就得了可怕的干血痨。母亲想给她冲冲喜,但她期待着还有几个月自己便做满工五年,到那时可以多拿半年的工薪,然后及早摆脱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