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构成了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十分重要的国际背景,这意味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人们深思的重要问题,于此文章分析了“人类世”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阐述了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构成了21世纪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十分重要的国际背景,这意味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外部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战略目标已成为人们深思的重要问题,于此文章分析了"人类世"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阐述了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于一般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人在“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保护着自然界。人类不注意保护自然资源而导致人类消亡和注意保护自然资源而与大自然协调发展,都符合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规律。应该从世界观角度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与价值观角度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统一中确定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说发展为戊戌后的吸纳了“三统”在内的“三世三重”。强调重心从“三统”向“三世”的转移,是因为戊戌前要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强调要变易;而从简单的“三世”发展到“三世三重”,不仅与增强“三世”说理论的解释力相关,而且还与其可能反对革命派相关。  相似文献   

5.
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人类与环境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关系着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类利益为中心,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即抓住“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人的文学"无论作为一个命题还是作为一种观念因为包含着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具有全新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灵肉一元论"的思想背后隐含着科学、和谐与人类大同的人文理想。但透析其思想实质,"人"的发现是其思想结构中具有进步性的因素,而"灵"所象征的"人类性"则具有主观和幻想的色彩,是个人主义的理想外衣。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和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它为人类认识地球,增进人类利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地球已经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时代,我们需要有新的地学文化.现代地球科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人类世"时代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需要地球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开展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建构新的地学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世,所谓全球公民教育意味着什么,共建寰宇社区意味着什么?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人类遗产教育、人权教育、和平教育为例,探讨了以上问题,并试图阐述构建一种寰宇社区的归属感何以可能。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成果。它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积极回应了全球化趋势,为人类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确立了新的价值标准与准则。  相似文献   

10.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将文明的内涵从社会领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拓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文明上来。“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也在本质上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找到了最佳契合点。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方而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适宜于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受狭隘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对自然界实施了野蛮的榨取行为,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要真正求得良性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活动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持续发展观警示人们,必须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权利与环境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深入分析<高中地理课标>和深刻的思考,以必修课程地理2的第三部分内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与目标解读、知识的梳理与学法指导、教学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制订整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具体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使教学更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共同利益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一种客观实在。19世纪中叶以来,当现实的主体条件和现实的社会动因两方面皆具备时,人类共同利益及人类对它的意识渐趋明朗。人类共同利益是生态伦理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这体现在生态伦理学的产生和形成、性质和功能、应用和实践、地位和趋势诸方面。因而,生态伦理学必须高扬人类共同利益的旗帜,致力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人类共主体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人类世话语自21世纪初诞生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今已经成为西方生态批评领域严肃的学术话语。与此同时,人类世话语的内涵也变得愈发多元,它既继承了西方第一波和第二波生态批评的范式,也与这两波批评范式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正在引领生态批评的第三波浪潮。厘清人类世话语及其本身所具有的争议性和局限性是理解当今西方生态批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体现了社会主体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进一步强调了创新的理念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从晚清到“五四”一段白话与文言冲突、调适、转换的过程,不能仅做抽象评价,对于“白话”不能作概念化理解,更需具体细致地加以剖析,方能感知新文学革命的丰富内涵。仅自晚清一段白话与小说地位上升之关系看来,文白转换绝非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与文体秩序的调整、“文学”观念的萌动、作家价值取向的转变纠葛缠绕紧密相联。“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全面变革正孕育此中。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5,(1):88-92
例1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由和谐到冲突,再从冲突走向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人与自然人和谐走向冲突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未来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分别是:《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作品中讽刺意识深厚,而讽刺的可略分为:官场腐败、政治、礼仪、人性本质。其讽刺意识充分融入了作品当中,而讽刺最多占主导的低官场腐败和仕途人生。“临川四梦“既是讽刺当时社会中很多不如意的事物,也是自身情感的传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