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第20条第5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但对其中的“行凶”行为的含义未作明确规定.致使理论和司法实践都对此存在争议。本文就“行凶”行为的含义及如何认定“行凶”行为作了详细的论述,以便于司法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2.
寻衅滋事罪系从流氓罪分解而来,对该罪构成要件中的“随意”、“任意”、“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严重混乱”如何把握,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分歧。本文就司法实务中如何认定这些疑难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反向假冒,是指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合法使用在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换上自己的商标并出售的行为。自1994年中国发生“枫叶”商标与“腭鱼”商标的反向假冒纠纷以後,理论界对於反向假冒行为性质的讨论就未曾间断过。2001年新修订的《商标法》第52条第4项明确将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界定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为司法实践提供了统一的尺度,然而,对於这一规定,学者们之间仍然存在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4.
2002年《发明与革新》第12期刊有一则短文:《杨福家谈中国学生创造性不强的原因》。文中提到,“中国大学生的素质是一流的,但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学生在个人创造性、知识广度上都输给了美国的同龄人”,认为“在我国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其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我以为这里所讲的“素质”一词的含义值得商榷。人的素质是思想品德修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的客观反映。素质是通过行为表现的;行为是能力的反映;能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的质量决定了人的素质。如果学生的“素质绝对是一流的”,则其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能力都应该是一流的…  相似文献   

5.
唐律之“戏杀”可概括为因“戏”而杀人,即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死亡.“戏杀”之罪过形式近似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过失,行为外观表现为“共戏”,行为结果表现为“共戏”对象之死亡.“戏杀”在量刑上均比照“斗杀”减等而科刑,作为独立的罪名、独立的刑事法范畴,“戏杀”比照“斗杀”科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戏杀”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而这种独立性与完整性的欠缺,直接导致了法律实践中立法者与司法者对“戏杀”含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阶段中国企业的战略和行为短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为实现持续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对自身进行反思,重新认识中国人信奉的“和”的价值观和行为理念的意义并予以实践。重点探讨了企业怎样实践“和”的理念的问题,说明企业对内对外,都应在竞争与合作中追求适度的合理性,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行为科学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了“行为化”的趋势,关注对行为的识别、评估和塑造.评述了行为化趋势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主要领域中的体现,并提出这种行为化趋势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24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案”做出了一审判决。本案涉及到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的一系列核心问题——“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的划分、“网络传播行为”的含义以及链接提供者主观过错的认定,其判决结果对于在网络环境中合理地保护著作权、推动立法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刑法规定的贪污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要件,如何准确界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成为准确适用这些罪名的关键所在。司法实践中因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含义理解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司法的统一,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含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缔约过失责任是186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在实践当中也产生了诸多分歧。本文就缔约过失责任的含义、特点、构成要件、赔偿范围及其与违约责任、侵权责任之间的关系作一论述,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及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广泛运用的支付手段,有关信用证欺诈的行为也愈演愈烈。本文论述了信用证欺诈的含义、其产生的现实及理论基础及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并对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阐述,并提出了防治信用证欺诈的一些措施。尽可能地防范信用证使用过程中欺诈行为的产生,充分发挥信用证的优越性,对稳定国际贸易秩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梁欣 《情报探索》2006,(11):102-103
从亚当斯“公平理论”的基本含义出发,论述了“公平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意义及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司法审查是事后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权的一种法律制度。它以行政相对人起诉为前提,以行政行为成立为条件,通过司法审查权来确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为行政行为成立条件之一的行政解释,尤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的“说明理由”是司法审查的具体对象与内容之一,行政解释或“说明理由”是否合法、正当同样会决定行政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李逸斯 《科技风》2012,(10):219+227
《司法过程的性质》生动展现了美国大法官卡多佐眼中以社会福利为目标、多元方法下的司法过程.当今中国的司法实践得实用主义方法论之“形”而失其“神”,还原实用主义司法哲学,对中国的司法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娄志清 《科教文汇》2007,(12Z):152-152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从概念、成立条件以及特殊防卫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从概念、成立条件以及特殊防卫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事件演变的回顾,对公知技术抗辩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作一个梳理。一般地说,中国《专利法》(1984版)对于专利行政机关和法院的职能划分,在一定程度上给公知技术抗辩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带来中国特色。具体地说,《专利法》第3条规定了  相似文献   

18.
实现"软"知识管理的有效方式——实践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实践社团作了一个综合性的论述。首先介绍了实践社团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以及实践社团的相关基础理论问题,重点探讨了实践社团在企业“软”知识管理中的作用,然后从虚拟社团和实践社团与博客的关系这两方面介绍了实践社团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作了明确规定.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从概念、成立条件以及特殊防卫权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在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司法审查中,一般将商标能否被核准注册或维持有效的事由分为相对禁止事由和绝对禁止事由。《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以欺骗手段注册商标"属于绝对禁止的事由,对于该条款的含义、适用的阶段及其具体的适用条件,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以"NTK"商标撤销复审案为例,就司法实践中关于"以欺骗手段注册商标"的认定情形展开分析与思考,以求能夠有助于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