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统计在社会发展、日常生活、行政管理中的意义价值日益突出,统计思维是统计的基础,但人们对统计和统计思维,尤其对小学统计思维的认识、重视和研究都很不够.尝试使用概念进阶在大数据时代视域下重构小学统计思维的大众化内涵:对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及其过程的认识及理性思考;分析了美国统计教育指南,新西兰、中国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渗透出的小学统计思维,并探析了大数据对小学统计思维在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方面的影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从数学核心素养、公民素养、时代发展的视角提炼了小学统计思维的意义和价值:数学核心素养数据分析的基础、公民素养的支撑、大数据时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明晰小学统计思维的内涵、意义及表现形式是厘清小学统计思维测评属性、构建小学统计思维测评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收集、整理、分析由实验或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并进行科学推断的原理和方法。下面对统计的初步知识作一简单介绍。一、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1.确定统计对象,明确统计的目的和任务;2.选定调查方法,收集对象的有关资料和数据;3.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加以整理,可绘制统计图表;4.分析研究整理后的数据,揭示被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进行科学预测.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体验并掌握数据的收集、表示与处理的全过程,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会恰当选用普查与抽样调查两种方式收集数据,会利用极差、方差和标准差来判断数据的离散程度.2.难点:正确进行数据的处理及对其结果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  相似文献   

5.
一、数据的整理我们在教育实验过程中,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对学习质量进行测定,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便会接触一些数值,这些数值在统计学上称为数据.数据是进行教育统计的原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统计工作的第一步,是根据统计目的确定所要收集的有关数据,并进行收集.数据来源于观察记录、测验成绩、实验档案及统计报表等方面.收集数据要依靠有目的、有成效的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全面调查、部分调查或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概率     
一、知识结构 二、复习建议 1.注重经历统计过程、掌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这部分内容重点是数据分析活动.因此教师可结合趣味性与实效性设计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中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呈现、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知识与方法进行回顾和应用. 例:以“我和好朋友数学学习情况统计”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小学数学第8册43~44页。教学目标: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中有所体验,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统计第1课。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日"情境中,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学会收集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目标1.会采取合理的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会统计的作用,发展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10.
1 教材分析统计是一个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完整过程.北师大课标教材对该领域内容的设置就较好地遵循了这条主线.七年级的教材初步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画统计图表)等方面的内容.数据的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核心,教材采用循序渐进、循环上升的方式进行处理,本章介绍表示数据集中趋势的三个特征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下学期学习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等分析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这样安排既符合统计的特点,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将会经历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初步的统计知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4页)。知识与技能: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初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 ~ 2页。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的科学方法,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2.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比较、讨论、尝试、实践,自己探索、发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向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3.创造性目标: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完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教学重点:1.学会用画“正”字方法收集数据。2.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媒体:…  相似文献   

13.
甲:数据收集后应该如何表示? 乙:一般用统计图表来表示. 甲:什么叫统计图表? 乙:统计图表是统计图和统计表的总称. 甲:统计表我知道,就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按类别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是吧? 乙:是的.比如我们来统计一下你们班这次数学期中考试的成绩.你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阶段统计有关知识的内容定位与教材实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统计观念是统计意识、统计技能和统计评判质疑能力的统一体.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1)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2)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3)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在教学素材选取时,务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素材的真实可靠性、趣味性、现代性,注意加强统计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特别是与概率等数学学习板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统计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2.初步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统计     
禄丰县城南小学宋云俊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感知统计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2.让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经历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九单元(93页)《统计》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  相似文献   

18.
年级:小学四年级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2.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方法。3.通过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诱导学生产生小组合作的欲望,从中感悟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培育学生的信息观念。[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导语:前不久,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请同学们听一听他们说了…  相似文献   

19.
1.理解统计与思考应用1.1理解统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标》)指出:现代社会是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92~93页。目标预设: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理解并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2.在统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收集数据,体会合作带来的乐趣。教学难点: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作业纸若干。教学设想: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