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将王维柳宗元的山水诗同划入“清”的范畴。其实二的美学趣味和其山水诗的美学形态相去甚远。本以唯物反映论的审美原则,主要从政治遭遇和现实处境上探究二相同和不同及所以不同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山水诗前人已指出其得益于佛教思想,尤其是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对谢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谢灵运极物写貌的山水诗与东晋品鉴式的山水诗之间有质的区别,体现了美学思想的根本差异,这一点与谢灵运继承和发挥慧远佛教美学思想密切相关。谢灵运山水诗创造性地发展了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美学思想,在山水诗的创造上取得了突出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和谢玄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派作家,他们的创作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玄晖山水诗作明显具学习灵运的痕迹,但因二者个性,经历和时代精神不同,其山水诗作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
试论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古诗研究中,一般论者把田园诗与山水诗并列。本文认为二者虽有联系,但有显著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不同、表现内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相似文献   

5.
以康德的美学观和姚鼐的美学风格分类为依据分析以大小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认为其美学风格是典型的优美-其形成有文化因素的原因:对器用的重视和对自然的轻视;传统的人格结构;佛、道思想的影响和儒学的衰落。亦有现实原因:对否定性刺激的肯定性平衡;庄园经济提供的物质保障;地域因素。只有到唐朝,克服了南朝的诸多局限,山水诗才会出现雄奇辽阔的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6.
山水诗与田园诗同样属于写景诗的范畴,都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要对象,两者的创作初衷建立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之上,都是对对立于山水田园生活的俗世生活的厌弃与不满。但是相比较而言,二者在情感内涵与情感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造就了田园诗与山水诗的不同,本文着重从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这两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山水诗代表了盛唐山水诗的最高成就,本试图从意境、神韵、风味三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来探讨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和孟浩然同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的山水诗创作中,孟浩然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将浓厚的故乡情结寄寓山水诗中,表达了相同的政治理想。但是二者的山水诗在创作风格方面和表达归隐时的思想情感方面有差异。从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的角度而言,二者山水诗的异同受时代、种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山水诗的界说着眼于自身结构系统的剖析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从宏观上对山水诗与山水美学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这不仅因为山水诗是山水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也因为从美学的角度来观照山水诗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特征、审美意蕴和历史渊源。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他们本身也是构成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因而不管人类是否意识到其思维和行为都要受生态规律的支配和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都是山水诗中的代表作,而且二者在取景上极为相似。但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心态不同使得这两首诗歌给人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试从这两首诗歌的观察视角、感官选择、意境风格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对比这两首山水诗中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山水诗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山水诗既是对自然山东美的艺术提炼,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果,因此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审美化打破了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传统审美理论受到了挑战,审美主体的大众化、审美客体的视觉化与审美方式的直观性等审美现实,对高校美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即力求传统美学理论与现实审美需要相结合,以及正确理解图像与文字二者在审美上的不同特征,注意时代审美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黎蓉 《现代语文》2007,(4):29-30
宋代山水诗以其独特的美学面貌在宋诗中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宋代山水诗的美学精神,通过对客体意象、主体心境与态度、审美方法的考察来探寻其以“自然”为美、以“淡远”为美、以“闲适”为美、以“趣”为美及“同构”为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洋溢着深厚的生态美学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其山水诗,可以引发我们对"诗意栖居"的深层思考,这对改变人类当前的生存状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代山水诗在现代语境里遭遇到了生存困境,亟须转型,同时,在激活古代山水诗的各种路径中,生态美学与之具有合作的基础。文章认为,尽管现代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山水诗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利用现代语境的新特点,也有利于研究古代山水诗。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山水诗的生态美学之思:一是诗意栖居的渴求,二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三是教育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作为时代美学思想变迁的敏锐感受者,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完美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他的山水诗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为成功的美学实践之一。谢灵运在山水诗领域所展现的审美特质与运思模式对中国的山水诗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和柳宗元作为我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二人的山水诗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但相似中又蕴涵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就二者山水诗的同与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言诗和山水诗之关系并不像传统所谓的"山水诗是从玄言诗蜕变而来。"如此看法是因片面理解"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具体含义之结果。若以魏晋清谈为考察场域,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皆是玄学清谈内容的书面体现,即刘勰所谓"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二者是同时存在的,具有同质异构性。同质性即二者皆为"谈玄悟道"之结晶,无论是创作主体、创作目的、还是创作环境,都具有同一性。其异构性主要表现在:1.山水诗以具体形象"山水媚道",玄言诗以抽象概念"以理证道";2.山水诗情、景、理三合一,玄言诗纯理性客观说理;3.二者叙事、写景、说理在诗中比例有别。由于山水诗的文学功能符合了中国人重感性、重主观、重传统的民族心理特点,其最后完全挤走曾经共存过的玄言诗也是必然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