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 2 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卫星升空后 ,由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刘景林教授主持研制的天线展开电机成功地将卫星天线展开 ,为卫星正常发挥功能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展开电机是卫星的关键部件 ,其作用是将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正常工作对卫星完成任务与使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该研制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目前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的数据要实现高速率获取和传输,就不能忽视其中很关键的有效载荷——数传分系统。数传分系统即数据处理与传输分系统。它通过数据处理器接收相机图像信息,完成图像数据压缩、格式编排后进行直传、存储或回放,再通过高速调制与功率放大,由数传天线跟踪地面站,地面接收射频信号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还原星上图像后进行分发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是我国飞行器有效载荷研制的“国家队”,  相似文献   

3.
数字电视及卫星地面站接收数字节目时,应计算出卫星接收天线仰角、方位角及极化角,然后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生前十分重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是邓小平1979年访问美国期间同美国总统卡特签定的科技合作项目,可以说,地面站是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起来的。1986年我站建成前夕,他老人家亲自为我站题写了站名——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使我们深受鼓舞!在对地观测技术体系中,地面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上承卫星数据的接收与处理技术,下连遥感应用的众多领域;它是空间对地观测的地面系统,又是为全国服务的基础信息设施。十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进程中,地面站没有辜负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5.
童铠小传     
童铠是我国著名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早年从事连续波测速定位系统的研制,曾主持完成了“101”精密制导雷达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含s450-1和450-2丙),实现了无国际测控网支持下单站对卫星高精度跟踪与定轨,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意味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全面建成,中国北斗开启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而在北斗研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了创新的中国方案。我国的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的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因此为了解决境外卫星的管控问题,我国的科研人员在卫星之间搭建的通信测量链路,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建链互通,能够让我们看不见的、在地球的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与我们头顶的北斗卫星取得联系。星间链路是北斗系统实现全球服务的关键,是自主运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走到北京西北东北旺,很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直径达20米的乳白色的锅底天线,这便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设计研制的“风云二号”卫星指令与数据接收站,天线中央“中国气象”四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中国卫星气象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成功地发射至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3天之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收到了该卫星发回的数据。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我国遥感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邓小平同志和美国卡特总统签订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为基础, 中科院于 1986 年建成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经过持续发展,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现已拥有了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 3 个卫星数据接收站, 具备了覆盖全国及亚洲 70% 疆土的卫星数据接收能力, 保存了时间跨度近 30 年的 300余万景的各类遥感卫星数据, 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7,(7):110
我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机核心芯片——SR8824芯片日前通过测试验收.同时.基于该芯片研制的多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多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技术。据有关科研人员介绍.相对于单系统的GPS接收技术.多系统接收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可更广泛地应用于海、陆、空交通运输,有线与无线通信,以及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的救援、医疗急救、海上搜救、水坝桥梁等大型建筑工程、大地测绘等各项领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天线测试技术的发展,近场测量已成为当今高性能雷达天线,特别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研制的必要手段。文中给出了对于大型平面近场测量系统中分布式射频子系统的布置与设计要求。功率预算的结果验证了这种设计可以满足高精度、大扫描行程天线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技术与示范系统”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目标是以广域差分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卫星导航地面基准站资源,集成先进实时数据处理、互联网和卫星通信等技术,建成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增强示范系统。  相似文献   

13.
英目的GPS系统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到1994年3月,完成了由24颗第二代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星座系统。现运行的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至少能看到4~6颗卫星,定位一次仅需几秒种,可实现全球范围连续、近实时的定位、测速与授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3):278-279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世界上几个先进的遥感卫星地面站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完整的卫星遥感数据接收与处理系统。它由微波信号跟踪接收、数字图象处理及照相处理等三个分系统组成,能够接收和处理美国陆地卫星和法国SPOT卫星数据。通  相似文献   

15.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是我国首颗光学民用立体测图卫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制、自主数据处理的高精度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测绘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极大增强了我国独立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提升了我国测绘服务保障水平,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数据保障能力,加快和完善了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测绘行业科技进步。相关技术填补了我国测绘卫星及应用领域的空白,对开创我国航天摄影测量新纪元具有重大意义。在不久前揭晓的中国测绘学会2012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资源三号卫星测绘关键技术”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36年建于嘉陵江畔南充市,从事优质高产蚕桑,牧草、种牛羊新产品种选育及配套种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下辖家蚕育种研究室、桑树研究室,养蚕方法研究室、茧丝质量检测中心、蚕药研制厂、蚕具研制厂、中国桑蚕文化博物馆、四川蚕业高科植产业园区和四川省农科院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全所总资产6804.8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5人.中高级专家30余人,享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省家蚕育种攻关首席专家1人,省蚕丝学会副理事长1名、理事4名,南充市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4名。  相似文献   

17.
专利展示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2):116-128
大阻尼减震支架专利号:ZL201020103615.4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创建于1969年12月,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上海卫星技术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卫星的总体设计、总装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同时,还承担卫星结构和热控设计,以及部分仪器单机的研制工作,是具备多个型号卫星研究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具备完整的卫星数据接收、传输、存档、处理、分发体系,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地面站的数据接收范围覆盖全国及亚洲的70%疆土。地面站的数据接收系统由天馈伺分系统、跟踪接收分系统、测试分系统、记录与快视分系统、故障诊断分系统、站监控管理分系统、技术支持分系统组成,性能和指标居于世界同类地面站前列。地面站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卫星数据处理与产品生产系统,其产品质量、规格与全球数据产品一致。地面站一系列重要的装置改造和自主创新项目的完成,使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检索等系统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可以保证以近实时的速度为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地面站运行20余年来,所接收、处理和分发的国内外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我国的遥感应用各领域,其中突出的范例有国家重大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西部测图、海洋环境近实时监测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对高山、海洋、城市等室外环境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然而,当面临有建筑物遮挡的室内环境时,卫星导航定位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定位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人们对于室内高精度定位服务提出的更多需求,“羲和”系统应运而生。“羲和”系统是针对构建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精确、泛在、智能化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羲和”系统基于北斗/GNSS、移动通信、广播和卫星通信等系统,提供室内导航信号和室外卫星导航增强信号,采用协同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大幅提高室外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有效解决卫星导航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北斗系统应用的精细化和延伸,与北斗的结合将有力地带动北斗走进公众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迅速弥补单一北斗系统与GPS等系统竞争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人类究竟能不能从太空看到长城?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戴昌达研究员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宣布:肉眼无法从太空看长城,但遥感技术可以“看”到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