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城畸人》中,舍伍德·安德森生动地描写了一群心灵扭曲、生活压抑的女性”畸人”,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西部由手工业向资本主义工业转化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男女关系的变化。结合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小城畸人》反映的女性的社会生活、赋予的女性的社会角色和折射的艺术家身边的女性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剖析出舍伍德·安德森男权本位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舍伍德·安德森的现实主义力作《小城畸人》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的发展境况,揭示了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经济基础变革对社会结构产生的深刻影响,剖析了这些影响对社会个体存在的抑制和毁灭作用。面对深陷工业文明泥淖的社会个体和支离破碎的社会文化体系,安德森在其作品中对如何整合分裂了的文化和如何使人类走出工业文明的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关怀,这种对人类生存状况及未来命运的关怀对当下同样处于经济转型期和文化转型期的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给20世纪的美国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同时也使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变成为机器的一部分,身体的“异化”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疏远化、陌生化、异己化。在这个异化的社会里,离群索居的“畸人”们倍受冷落,在他们孤独寂寞的表面下,隐藏的是一颗颗渴望人间真爱的心。或许摆脱这种孤独的唯一出路还是需要他们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与他人沟通,逐步了解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林中之死》被誉为美国最佳的短篇小说之一。在《林中之死》中安德森通过大量的象征手法的使用,给小说简单的情节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论文从人与物的象征、情节的象征、颜色的象征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解读,从而揭示出安德森对社会和外部环境、人性本身以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所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世锋 《文教资料》2010,(29):39-41
小说《小城畸人》的主人公行为怪异,思想极端,成为社会的畸人。本文认为这些人物的畸形不是他们生活中的失败造成的,而是社会的理性化.远离他们的个人创造力,使他们成为了工业社会所需要的单调的工人。具体而言,当快速的工业化影响他们的生活时,宗教和资本主义对个人性格的施压,使他们成为畸人。  相似文献   

6.
“夜”、“雨”等生育意象(fertility image)在《小城畸人》中反复出现,与书中有关被挫败的、未完成的梦想的主题巧妙结合,一再凸显温斯堡小城里“畸人”们内心的孤独、人际关系的疏离和他们对欲望的压抑、梦想的破灭. “夜”、“雨”等生育意象的重复使用在表达人物情感、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亚荣 《考试周刊》2012,(92):28-29
在舍伍德·安德森众多的作品中,《小城畸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这部小说揭示出美国中西部小镇封闭的生活方式、狭隘的价值观念对人性造成的扭曲.深刻挖掘出现代人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痛苦和孤独。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德森的写作艺术特色。通过对“小镇”与“畸人”的描写寻找实现人性自我救赎的途径,使畸人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样使现代社会也能够适应各种人性的存在.从而阐释了作品中所关注的人类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8.
以两个构思相近的文本——《果园城》和《小城畸人》为标本,切入中外"小城"文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的"乌有乡"叙事模式,精细地探讨两部作品在呈示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特别是文本构思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舍伍德〖KG-*4〗·〖KG-*4〗安德森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1919年发表的《小城畸人》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无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文本从《小城畸人》的自传色彩、作品形式、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该作品的写作特色及其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被视为安德森最好的作品之一,尤其是他对象征、潜意识、心理描写和顿悟等文学创作手法的娴熟运用.以及他朴实简练的语言风格.对美国现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尝试运用弗洛伊德的相关理论对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进行解读。首先,用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造成《小城畸人》角色人物"畸"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这和角色人物"本我"的压抑、"自我"的迷失以及"本我"与人格结构中其他两个部分不能调和有关。其次,用心理结构理论探讨了安德森的创作心理,揭示了作者的经历与其创作心理的联系以及对小说人物塑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小城畸人》作为美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83年首次在中国译介,并于2020年重译出版.近些年,文学作品的重译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对比研究两个时隔多年的译本,分析旧译本中出现的疏漏或误译、语言陈旧、言语生硬拗口等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译文的忠实性、曲解原作者的意图,也会给读者造成困惑.重译文学作品能够在...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舍伍德·安德森在小说《小城畸人》中,向我们展示了由语言所创造出的一群"怪人",以及由其所堆积起来的一堵墙。为了找到人与人之间的障碍以及产生这一障碍的原因,安德森把目光集中到个人,并深入个人生活对其进行探索寻求,发掘小城畸人们在用言语表达爱意、非爱之情感与思想看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迟钝和无能。为了追寻导致疏远与隔离的根源,安德森在小说中显示了其对语言本身的不信任。语言具有不稳定性,只能触及真理和现实的表层,唯有感觉与行动才能消解并解除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与隔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形形色色的怪人及其怪诞行为的成因,结合作者的创作目的,探讨作者对怪人的肯定态度:怪人们纯真善良,满怀希望与梦想,追求生活的真正价值,从精神方面讲是很美的人.  相似文献   

15.
将舍伍德.安德森的个人经历和《小城畸人》相结合,探讨其对于语言可靠性的质疑和对于直觉认知的重视。在安德森看来,“无声”的直觉比“有声”的话语更加真实、有力,人们应该运用直觉超越语言的局限,从而实现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向视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艾略特为敌的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佩特森》中采取了“边缘话语”策略,描写普通人的生活和故事,坚持了地方主义文化方向和口语与对话风格。威廉斯通过这种方式来抗衡和解构艾略特精英式的风格和话语霸权,并藉此来建构自己在文学史中的话语权力和形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部新历史主义小说,迟子建的《伪满洲国》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从历史观来看,小说从"民间历史意识"切入,在宏大叙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解构革命历史主义的新历史主义行列;从时间观来看,迟子建充分借鉴了革命历史主义的线性时间观,极具个性地走进了新历史主义的时间观,却又极具个性地走了出来;从对历史主体的塑造来看,迟子建是拒斥革命历史主义的,而在新历史主义的观照下,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冷静思考,既不全面颠覆、也不多加嘲讽,而是尽可能如实地切近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小说《拉格泰姆时代》充满了作者爱德伽.劳伦斯.多克托罗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具特色的历史修撰风格,他用极为巧妙的真实和虚构来描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二者之间形成完美的融合。本文将透过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拉格泰姆时代》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揭示《拉格泰姆时代》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充分展现作者的新历史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新历史主义关于文学功能中颠覆与包容的概念来分析《豆棚闲话》的内容和叙事风格就会发现:在内容方面,作者对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确立的历史、社会观念进行颠覆之后,总会陷入虚无而重新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容;在叙事风格方面,叙述者作为商讨者,着力进行解构的夸张、颠狂、荒诞的叙事总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允许的冷静、克制、理性的叙事所消解.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写的《战争论》① ,是世界有名的军事理论经典著作。它有两个精辟的论点 :其一是关于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 (即暴力 )的继续 ;其二是关于战争具有“以暴易暴”的无限化暴烈性。对于第一个论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给以肯定和推崇。尤其是列宁 ,曾多次引用克氏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名言 ,强调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这一原理公正地看作探讨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② 。因此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但对于克氏关于战争具有“以暴易暴”的无限化暴烈性 ,则较少被人们重视。其实 ,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