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计算是历年高考热点,解答此类考题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和常规解答思路外,还要巧解巧算,方能提高解题速度。一、纯水的pH计算[解题技巧]常温25℃时,Kw=[H~ ]·[OH~-]=10~(-14),纯水中[H~ ]=[OH~-]=10~(-7)mol·L~(-1),则pH=7;当温度升高,纯水的电离度增大[H~ ]=[0H~-]>10~(-7)mol·L~(-1),[H~ ]·[OH~-]>10~(-14),则pH<7;当温度降低,Kw<10~(-14),则pH>7。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PH值的概念时,应该着重指出: 1.酸溶液里不是没有OH~-离子,只是〔H~ 〕>〔OH~-〕,碱溶液里不是没有H~ 离子,只是〔OH~-〕>〔H~ 〕。 2.常温下的离子积(Kw)。 Kw=〔H~ 〕·〔OH~-〕=(1×10~(-1))~2=1×10~(-14) 即pH=pOH=7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100℃时,Kw=1×10~(-12),pH=pOH=6,水的酸碱度仍是中性。 3.pH值适用于〔H~ 〕或〔OH~-〕在1M以下的溶液。如果〔H~ 〕>1 M,则pH<0;若〔OH~-〕>1 M,则pH>14,在这种情况下,直接用〔H~ 〕或〔OH~-〕来表示。浓度大于1 M的强酸、强碱溶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3.
例1 常温下将pH=3和pH=5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求混合之后溶液的pH为多少。(已知:lg5.05≈0.7) 错解1 pH=(3+5)/2=4。错解2 设两种盐酸的体积均为vL, pH=3,即c(H~+)_1=10~(-3)mol/L,据K_W·c(OH~-)·c(OH~-)=10~(-14)有c(OH~-)_1=10~(-11)mol/L。  相似文献   

4.
改变纯水的温度,向纯水中加入酸、碱以及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现就如何计算水电离出的H~ 浓度进行分析,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一、纯水电离出的H~ 浓度的计算 推论:在25℃时,纯水中的[H~ ]=[OH~-]=10~(-7)摩/升,PH=7。因水的离解是吸热反应,故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致使[H~ ]=[OH~-]>10~(-7)摩/升,PH值<7。温度降低[H~ ]=[OH~-]<10~(-7)摩/升,PH>7。  相似文献   

5.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在讲到阿伏伽德罗常数时,介绍了如下的计算方法:“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例如1摩水的质量是0.018千克,体积是1.8×10~(-5)米~3,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米,体积约为π/6(4×10~(-10))~3=3×10~(-29)米~3。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不难算出1摩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N_A=1.8×10~(-5)米~3/摩/3×10~(-29)米~3=6×10~(23)摩~(-1)。这种算法可用下式表示: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水的体积/每个分子(球形)的体积. 这种算法存在明显的问题,把球形分子的体积当成了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即使是  相似文献   

6.
[例1]在25℃时,若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之前,该强酸的 pH 值与强碱的 pH 值之间应满足关系是_____。(MCE’94)(分析)当强酸强碱混合呈中性,即 pH=7时,必须是 n(H~+)=n(OH~-),于是有10[H~+](酸)=1×[OH~-](碱),因为在水溶液中,K_W=[H~+][OH~-],则10[H~+](酸)=,所以[H~+](酸)·[H~+](碱)==10~(-15),两边取负对数,得:pH(酸)+pH(碱)=15。答案为:强酸的 pH 与强碱的 pH 之和为15。(注意,这题是 pH 之和大于14。)[例2]某强酸溶液 pH=a,强碱溶液 pH=b,已知a+b=12,酸碱溶液混合后 pH=7,则酸溶液体积 V  相似文献   

7.
在《电解质溶液》一章的教学中,读者往往在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离子积、盐的水解规律以及酸式盐水溶液酸碱性判据问题上迷惑不解,下面就他们的疑点进行逐一分析: 一、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 和OH~-离子吗? 读者往往误以为,酸式溶液里只含有H~ ,碱性溶液里只含有OH~-,只有水才同时含有H~ 和OH~-,这是一种片面观点。 诚然,纯水里的确存在等量的H~ 和OH~-。如25℃时,[H~ ]=[OH~-]=1.0X10~(-7)M。 倘若向纯水里加入0.1M的盐酸使H~ 离子浓度为0.1M,它比纯水里所含[H~ ]=1X10~(-7)M大得多,并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同离子效应),致使水所电离出的H~ 大为减少,以至可忽略,所以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可视为0.1M。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化学课本里,给摩尔下的定义是: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某物质如果含有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这种物质的量就是1摩尔”(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 中学生如果事先未做过测定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实验,或测定的值结果不正确(数值在5×10~(23)~7×10~23范围以外),往往不能理解这常数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 (人教版 )第十二册第 57页第 7题:计算下面图形所示零件的体积。 (图中单位:厘米 )  课堂上解答此题时,除了几个同学未能做出外,做出的同学几乎都采用了 3. 14× (15~2- 10~2)× 34+ 68× 50× 16这种解法,唯独袁平同学例外,她的算式是 3. 14×( 15~2- 10~2)× 34+ 68× 50× 16- 3. 14× 10~2× 16。面批时,我毫不犹豫地给她打了个“×”,她满脸疑惑地拿着本子离开了。  一周后,袁平同学捧着一个木质模型和作业本找我,说她那天的解法是正确的。难道班上其他同学的解法都错了,我开始…  相似文献   

10.
电子是微观粒子,质量很小为9.1×10~(31)kg,但运动速度极快。现行部编高级中学第一册99页上说:接近光速(3×10(?)m·s~(-1))。一  相似文献   

11.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计算,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热点。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概括、总结、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复习。一、应试精要1.25℃纯水中K_w=[H~ ][OH~-]=1×10~(-14),此时pH=7,若将水的密度按lg·mL~(-1)计算,水的电离度为:α(10~(-7)mol)/((1000mL×lgmL~(-1))/(18g·mol~(-1)))×100%=1.8×10~(-7)%2.由水的电离可知,水既可看作一元弱酸,又可看作一元弱碱。水的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升高[H~ ]  相似文献   

12.
一、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中常见类型,是每年必考题型,这类考题这几年及今后的命题趋势是增加限定条件,如:(1)酸性溶液(或 pH<7)、碱性溶液(或 pH>7)、能在加人铝粉后放出可燃性气体,由水电离的 H~+或者 OH~-浓度为1×10~(-10)mol/L 溶液等几种情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课外习题的第5题为:如图1所示,食盐NaCl的晶体是由钠离子(图中○)和氯离子(图中●)组成的。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等距离地交错排列着。已知食盐的摩尔质量为58.5gmol,食盐的密度是2.2gcm3,阿佛加德罗常数为6.0×1023。在食盐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钠离子中心间的距离的数值最接近于下面各值的哪一个()?(1)3.0×10-8cm(2)3.5×10-8cm(3)4.0×10-8cm(4)5.0×10-8cm这道题不仅充分地体现了物理与化学的有机综合,而且还是固体物理学在中学物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最简式、近似式、稀弱式和精确式计算一元弱酸(Ka=2.5×10~(-1)~2×10~(-10))的各种浓度(c=1×10~(-1)×10~(-8)mol/L)的[H+]和pH值。再将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一元弱酸溶液pH值各类计算公式的使用界限,对课本上这一内容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5.
使用课本:四省市小学《教学》第四册。数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2.学会解答加除、减除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600-400÷4 12×(58-50)(600-400)÷4 (12+70)×470+30×2 810÷(29-20)(70+30)×2 5×8×7  相似文献   

16.
一、计算。(29分) (1)直接写出各题得数。 437-198= 6.6÷0.6= 10.25-1/4= 14(1/8)÷7= 125×0.32= 8-8÷9= 246×0.5÷123= 1÷7/8= (2)下面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7.
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考查知识点较多,本文作一系统归纳分析.一、酸或碱的稀释分析:强酸、强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H~ ]_酸·V酸/V混,[OH~-]混=I[OH~-]_碱·V_碱/V_混来计算;弱酸、弱碱与水混和,其PH值由公式:[H~ ]_混=(Ka·C_混)~(1/2)[OH~-]_混=(K_b·C_混)~(1/2)来计算.例1 PH=2的醋酸稀释一倍后,其溶液PH值为多少?  相似文献   

18.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写出简算的主要过程)(共12分,每题3分) 1.3/7×64+4/7×65 2.1-1/10-1/100-…-1/10000000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亚硝酸根在酸性介质中催化溶解氧氧化Fe~(2+)的反应与Fe~(2+)-Luminol-O_2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利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个痕量亚硝酸根的化学发光测定新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8×10~(-8)g/L亚硝酸根,亚硝酸根浓度在2×10~(-7)~2×10~(-4)g/L范围内与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减小量呈良好线性;RSD为2.1%(C=5×10~(-6)g/L,n=7)。方法用于水样中亚硝酸根的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 )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版 )第 2 78面指出 :“氢原子核又叫做质子 ,通常用符号11H或11p表示 .”第 2 6 0面练习一第 2题又指出 :“氢原子的半径是 1 .5× 1 0 - 15m……”.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版 )在第42 5面也指出 :“质子的质量为 1 .6 7× 1 0 - 2 7kg,它的半径按 1 .5× 1 0 - 15m计算……”.但是 ,前者在 2 81面却指出 :“质子和中子的半径大约是 0 .8× 1 0 - 15m,因此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 .”那么 ,到底质子的半径是 1 .5× 1 0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