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社会进入泛信息时代,电视成为大众传播最广泛、最主要的形式,在呈现一派繁荣景象的同时,也出现了低俗化现象以及信息爆炸、信息疲劳等症候。解决的办法一是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完善管理机制,采取措施,抵制低俗之风;二是培育和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使其成为理性的信息接受者、合格的媒介使用者、成熟的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从而达到与媒介的和谐相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文莉 《青年记者》2009,(24):91-91
在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和载体的泛媒介时代,新媒介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介的大肆扩容,导致信息过剩传播,媒介受众的分化聚合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而整个传播系统则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泛媒介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求知方式。  相似文献   

3.
甄东霞 《青年记者》2017,(11):53-54
电视媒介生态中的真人秀节目是21世纪的活跃物种,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多种需求,并使其获得娱乐满足.它是除新闻类节目之外信息含量较大的节目,对受众来说起到多方面的引导、分享、示范的作用.现今,我国的真人秀节目涉及求职、相亲、旅游、竞技、公益等多个主题.这些主题内容多为受众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电视媒介将社会问题与电视节目嫁接在一起,构成信息传播的良性互动,既能合理配置电视媒介资源,又能服务于广大观众.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媒体已成为人们须臾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的时候,媒体从业人员应当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 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或所谓的"泛信息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的提升,都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信息爆炸、信息疲劳、信息侵略、数字鸿沟、精神污染、传播焦虑等种种困惑,新闻媒体尤其需要在提高受众内在素质,增强受众对纷杂信息的解读能力,树立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的主体批判意识,自觉抵制或消除垃圾信息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蒙蒙 《新闻世界》2011,(3):151-152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互联网、3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对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使受众获得信息更加便利,其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俘获了众多传统媒体的受众,尤其受到年轻受众的青睐。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报纸等纸质媒体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传...  相似文献   

6.
“媒介排斥”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普遍可见的现象,它己全面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之中,成为信息时代最大的社会区隔。本文从分析“媒介排斥”的概念入手,研究媒介排斥现象的“信息三角模式”,分析了政府、媒介和受众之间的6种不同的动态博弈模式,旨在探索和谐状态下的信息三角关系的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7.
付丹宇 《新闻世界》2014,(8):130-132
在泛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也表现出新的特点。然而新媒体时代具有受、传双重角色的公众依然对危机信息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总结公共危机信息在受众群体的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政府、媒体、学校与受众等多方的媒介素养教育,意义较为重大。  相似文献   

8.
社会进入泛信息时代,电视成为大众传播最广泛、最主要的形式,成为信息传播的核心媒介。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遭遇了电视铺天盖地的信息狂轰滥炸,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孔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教育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使受众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认识媒介带来的满足;(2)让受众批判性地解读媒介信息,诸如媒介对现实的再现、媒介的商业性与价值观;(3)使受众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充分利用媒介完善自我。我们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不存在直接而明显的体现。在做各类试题的时候,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读题,读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将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摘取出来的过程,这也可以认为是一个读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所培养的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于学生应对考试。  相似文献   

10.
向冰洁 《新闻世界》2012,(8):272-273
“90后”、“富二代”、“官二代”等各种标签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已经是过于泛滥,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习惯性地贴标签,使其形象化、典型化甚至脸谱化,这极大地影响着受众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媒体不应过度标签化,在信息本身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媒体应转变报道思路,分析受众心理,提高报道技巧,,避免泛标签化加深受众的“刻板成见”。  相似文献   

11.
在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和载体的泛媒介时代,新媒介的不断开发和传统媒介的大肆扩容,导致信息过剩传播,媒介受众的分化聚合处于无序和无规则状态,而整个传播系统则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泛媒介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阅读习惯、阅读心理和求知方式.报纸周刊由于时效性限制,做的是"慢新闻",但发挥的是由慢带来的"深度".这恰是报纸周刊所长,泛媒介所短.分众定位、做深度文章正在成为报纸周刊的主动追求和必然的生存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网络与短信是发展最快的两大新兴媒介。但由于其自身交互性的特点造成了话语权缺失、公信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发展。只有大力开展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网络与短信媒介受众的素养教育旨在通过引导人们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媒介的性质、了解受众与媒介的关系等内容,使人们具备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和独立批判及自我规范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受众逆反心理对传媒的阻抗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主要指受众在接触与接受媒体信息过程中,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一种态度倾向。传播者通过媒体把选定与制作好的信息内容,连同其或隐或显的立场、倾向与态度等传递给受众,以期受众与其保持一致。在传媒不发达时代,受众由于信息来源少,对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缺乏判断依据,形成逆反或阻抗心理一般不太普遍;信息时代,受众广泛接触大众传播媒介,对信息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已不同往日。各媒体传播信息在相互之间也不断地被相互印证,对受众来说,虽然没有直接经历具体的信息事件,但用此一媒体的信息为依据,去判断、验证彼一媒…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任淼 《新闻前哨》2020,(3):64-65
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新媒体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体受众媒介素养问题日以凸显。本文根据相关调查数据,简要分析了我国新媒体受众媒介素养的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营造更加健康的新媒体传播环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信息时代,把关人的权威被打破,把关人不只是传统媒介的记者编辑,网络受众也参与其中,既是信源也是信宿。网络信息的把关向受众倾斜之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新闻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引起广泛的关注,提高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极度膨胀、媒介文本极其丰富的今天,而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让受众有限的注意力投注于你的媒介类型及媒介个案,那么,建立有效的导读机制,可以使媒介传播事半功倍。否则,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时代,把关人的权威被打破,把关人不只是传统媒介的记者编辑,网络受众也参与其中,既是信源也是信宿。网络信息的把关向受众倾斜之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新闻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引起广泛的关注,提高把关人的自我把关意识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时代,媒介逐渐掌握了对信息的控制权,人们对媒介的依赖也日益加深。媒介的某些偏差和异化,都会不可避免地给受众和社会带来损失,引发人们对媒介生态失衡的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媒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载、传播、交流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高校学报,出现了生态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