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清叶昌炽所撰《藏书纪事诗》,被誉为“图书界两大掌故”之一,“谈藏书掌故之渊海”,这实非过誉之词;日本学者长泽规矩也评是书曰:“本书作为了解古今所有藏书家传记之唯一集中性资料,甚足珍重,虽稍有误传,但《中国藏书家考略》及其他书蹈袭者较多。”此亦属公允之语。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一部有价值的著作长期以来竟没有一个较理想的本子。直至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整理本《藏书纪事诗》(以下简称“整理本”),这  相似文献   

2.
汪璐辑录振绮堂藏书名家题跋而成的《藏书题识》一书,其内容有如下特点:一、著录版本特征,考订版本阙谬,评判版本优劣;二、考述书籍流传始末及得书经过;三、详述校勘之粗精;四、著录书林掌故;五、考证史实,类同学术笔记;六、概述书旨,提要内容。《藏书题识》是研究清代目录学发展和振绮堂早期藏书、清代藏书楼史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的苏南地区,藏书事业极为发达,这一地区除了出现大批卓有影响的私人藏书家外,还出现了许多藏书家族。这些家族都把藏书作为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有藏书,就必然要有相应的管理条例。但今天家族藏书条例已很难看到。在清费登墀重修,费廷琮、费廷熙补修《吴江费氏族谱》(清光绪十三年费廷熙抄本)中,尚保留有一份《养和阁矩约》。这是费氏家族的藏书规条,也是一篇重要的藏书史料。它不仅对研究家族藏书史,就是对研究中国藏书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这份资料一般不容易看到,故全文抄录如下,并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传世藏书》精选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名著671种。所选图书从经书到小说,从科学到艺术及至闲适杂书,应有尽有。它的主要特点是所选各书均以传世善本或公认最好的通行本为底本,全书采取横排、简体、新式标点,印刷、装帧属国内上乘。不足之处主要是个别书名前后提法不一致,个别统计数字不够精确。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我国私家藏书发展的最高峰,关于这点,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从两方面总结说:"一从文献积累规律来看,文献积累时间越长,沉积越厚,保存越多,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积累到清代当然是最多的,作为封建社会图书保存的主要形式,私家藏书最发达,藏书家最多;  相似文献   

6.
(于润琦编著,中华书局2006年12月出版)近几年购买的书籍中,有一些涉及新文学版本的,书名中均含有"风景"二字。如唐文一、沐定胜编著的《消逝的风景——新文学版本录》、谢其章著录的《创刊号风景》,还有就是于润琦编著的这本《唐弢藏书:签名本风景》。另外,张泽贤的《书之五叶:民国版本知见录》《民国书影过眼录》《民国书影过眼录续集》等,虽然没有以"风景"名之,但也是图文并茂,风景独好。于是,鉴赏新文学版本的过程,就好像是游览风景名胜。在笔者看来,新文学版本中最亮丽的三道风景,莫过于毛边本、初版本(创刊号)和签名本了。新文学版本的第一收藏大家唐弢先生,藏书4万册,其中就有签名本600余种。《唐弢藏书:签名本风景》选收105种。一般而言,签  相似文献   

7.
在《论藏书结构》(载《宜春师专学报》95年第3期)一文中,笔者对陈和平教授所著《图书馆定量管理》(下称《定管》)一书中的藏书结构部分所提出的藏书学科结构、质量结构、年代结构和复本结构分别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打算在前文的基础上,对藏书的其他一些结构进行探讨,以便藏书结构分析能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反映藏书实体。  相似文献   

8.
《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一部反映隋代当时藏书和梁代以前图书流通情况的全国综合性图书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它的参考价值之广泛,在图书分类史、目录学史、文化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对于《隋志》和《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一样地重视,研究比较充分和深入,发表了一些论文。论文中,论者对一些问题持不同意见。其中一些意见,我们认为与原志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必要提出来加以辨正。一、《隋志》对著录书的分类《隋志》对所著录的图书怎样分类?绝大多数人认为是采用四部分类法…  相似文献   

9.
︽传世藏书︾的意义和价值●季羡林编者按:国家“八五”、“九五”期间重点图书、汇集中国历代经典书籍的《传世藏书》,共120本,25亿字,今春将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齐面世。耗时7年、投资4亿元人民币、云聚2700多名中华文化专家共同编纂的这套传世巨...  相似文献   

10.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是一部提要体私人藏书目录,反映了清末四大藏书家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古籍善本情况。其成书过程历尽波折,而提要撰写质量堪称一流,深受学界好评。本文对该书目的成书经过、内容体例、提要特点和价值予以认真的探讨和分析,并将其与清代其他藏书志相比较,充分肯定了其在清代版本目录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 ,藏书有公私之分。其中私藏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质量之高、作用之大 ,皆远超公藏。古代私人藏书家在聚书、管书、整书、用书等方面 ,都摸索出了很多科学的方法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所以 ,要了解中国古代图书馆事业史 ,重点在于了解私藏。笔者曾阅读过来新夏著的《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谢灼华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杨立诚和金步瀛的《中国藏书家考略》、吴晗的《江浙藏书家史略》,还有李希泌的《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等著作。来书、谢书等对古代私藏虽有论及 ,但显简单 ,来书只写到 1 84…  相似文献   

12.
清点藏书是中小学图书馆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清点藏书,就是要做到家底清楚。清点藏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清点藏书与剔除陈书相结合在清点藏书之前,要先对馆藏图书进行一次全面的陈书剔除工作,以减少清点藏书的重复劳动。剔除工作进行之前,要确定剔除陈书的内容和范围。主要指:(1)被通知封存报废的图书。(2)陈旧过时又没有资料价值的图书。(3)破损、残缺不能进行流通的图书。(4)过时多余的复本书。(5)遗失的图书。剔除上述各类型图书后,应分别将每种图书的登录号、书名、册数等项目进行登记造册。注销图书,一定要在清点藏…  相似文献   

13.
读书人以书为伴,自然对其藏书、读书、著书的小天地——书屋怀有特别的感情。他们往往喜欢给自己的书屋起个雅名,诸如澹生堂、潜研堂、嘉业堂、绘声阁、织云楼、寒柳堂之类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14.
汉代官府藏书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末年,官府藏书已达13000多卷,光武帝以后,采取“诏求亡失,购募以金”的图书搜集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官府藏书,于是,中央政府筹建了多处藏书处所,设立了专门的藏书管理机构和官员,对官府藏书进行校勘,编目,分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藏书管理制度,奠定了官府藏书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图书馆学的发展,确立了我国图书分类的基本体系,编制了世界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标,研究汉代官府藏书的管理,对于促进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卓华文教用品发展有限公司代理发行定价:299元,共10张光盘由天方金码公司出品的《有声中外藏书馆》是一套荟萃了古今中外名著、名篇及百科知识的有声电子读物,全书约10  相似文献   

16.
葛咏裳官至兵部员外郎,藏书多购于北京,义和团兴起时携书返里。在临海建藏书楼"忆绿阴室",又叫"葛居俟堂",藏书万余卷,多有善本、珍本。葛咏裳精研文史,有《葛叔霓校〈抱朴子内外篇〉》70卷、《史记批注》、《汉书批注》、《三国志批注》。还著有《辄囊琐记》30册、《史蠡》3卷(家藏抄本),《辄囊丛稿》24卷12册稿本。民国七年,葛的继室屈云珊向临海县立图书馆捐出旧藏千余卷。民国二十八年(1939),"忆绿阴室"遭日机炸毁,藏书止剩一千余卷。后来屈云珊将劫后藏书馈送屈映光"精一堂"。  相似文献   

17.
周越然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著名的英语教学家、藏书家、编译家、作家。他自幼偷学英语成才,一本《英语模范读本》令他出名,藏书经历几经坎坷。周越然收藏特色集中于词曲小说、性学图书、西文图书,有创新的藏书理念,主张为读而藏,为用而藏,因此,在中国藏书史中是很有个性特点的重要人物,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明朝初年朱元璋撤销了专司官府藏书的秘书监,对有明一代官家藏书事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然而从明初到明仁宗、宪宗时期,官府藏书事业并没有因此而衰败。究其原因,主要是明初大规模的图书征集,为这一时期官府藏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永乐大典》的编撰,客观上又对官府藏书进行了必要的编目和整理,使明初官府藏书的管理工作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馆学教科书上关于图书分类法是这样定义的:图书分类法是一种重要的情报检索语言,是揭示、组织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是用来对图书资料进行分类的“法典”。其传统意义上的作用是组织藏书和目录、《中图法》,即《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四版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是一部代表性的分类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体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总目》)是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产生的目录。它是一部丛书目录。《总目》200卷,著录图书10,254部172,860卷,基本上包括乾隆以前我国古代现存的重要著作,可以说是“人类有火以来空前之文化壮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后记》)。 《总目》采用传统的四分法,就其所收集的大量书籍,由一批富有学识的人员如:纪昀、陆锡熊、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翁方纲、姚鼐等整理考订,参考了历代史志及诸家目录,对四部类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