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教师引导学生刍主学习的观念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变革强烈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师的角色功能也必须随之发生从支配学生到促进学生的根本变革。从内容上看,教师的变革包括学生观、学习观、教师角色观的改变,从性质上看,教师观念的变革对教师而言将是一场无疑会给教师带来阵痛的革命,会在实践中遭遇到阻力。  相似文献   

2.
杨丽娜 《小学生》2011,(4):36-36
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其主体性,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这里,我粗略地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学到多少;不仅看学生知识的多寡,更要看其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看教师在实施新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具有自主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牛学文 《中学教育》2006,(10):24-25
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一节课是否是优质课,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加以判断。从理念层面看: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一种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程度如何,主要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具体要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动度、时间度和创新度。  相似文献   

6.
李俊峰 《小学生》2010,(11):42-43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其主体性,是教师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个人,任何人无法代替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  相似文献   

7.
以往我们评价一节好课,常常是看教师的表现:亲切的教态、有感情的范读、连贯的语言、巧妙的过渡、规范的板书等等。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现在我们评价一节好课,我认为,首先且主要应看学生的表现,看课堂的学习氛围是否宽松、民主;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看学生是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看教师的教学效果。一、可贵的求知欲在40分钟里,如果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学生就有权力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然后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释疑解难。而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要看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敏 《小学生》2010,(12):59-60
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材料讲解给学生听,演示给学生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要求让学生记忆和操作,但是学生是否听,是否看,是否记却是另一回事,能否听明运用更是另一回事。教师对学生的听、看、想、记、做可以施加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直接与教学质量的优劣发生联系,其结果的好坏则要看教师的引导方法。这里,我粗略地谈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线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改变那种教师讲学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设定学生做的教学现状,转变学生那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促进教师把创新教育的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是教师绩效评估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因此,在构建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看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是否扎实。创新教育并不排斥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创新恰恰是建立在扎实的文化基础之上的。二看学生是否整体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没有一个是“局外人”,教室也应没有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教师应面对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一个都…  相似文献   

12.
教师指导、先扶后放的课堂教学现状,已形成教师的知识权威和学生离开教师后的不胜任感。课堂上太多人为的方框,限定学生思维的发散,滋长学生投师所好,收敛思维寻求标准答案的学习倾向,酿就了教师讲解潇洒自如,学生学练机械、拘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后果。反其道而行之,则学生学习思维驰骋自由,虽然教师驾驭困难,甚至会窘迫,但课堂里随时都有创新的火花,教师也无不长进,真有教学相长的惬意。请看这一课型的简要描述:   课堂里怎么没有老师   上课了,课堂里静悄悄的,学生很自觉地看课本,听课教师伸长脖子等待讲…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评析梧州市教委教研室茹铭江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加者和探索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看一节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突出数学课堂的活动性,目的是要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提倡开放、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主动积极的心境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五让。一、问题让学生提新课程的质量观认为,一堂有实效的课,并不是单纯看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问题,思考了…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堂上,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依据。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判断自己是否答对,主要看教师的评价。教师如果对学生的回答大加赞赏,那么学生自然会觉得高兴,从而更有信心回答下面的问题。反之,如果学生的回答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其他人的嘲笑,学生则会感到学习没有成功感,慢慢会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信心,并渐渐影响到学习的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积极主动参与竞争的人才,我们的美术教学必须改掉“依葫芦画瓢”式的盲从教学模式,通过参与性教学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习惯。一、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1.完善教师形象,转变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焦急地向老师询问自己的美术作品好不好。学生焦灼的眼神,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权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围着教师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极地学习。但从现代教育观念看,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教师的“教”应该始…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当前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经不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角度看,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内在的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一旦对数学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巨大的  相似文献   

18.
张彬 《双语学习》2007,(8M):72-73
主体性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的教学。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是在教师严格控制下学生被动完成教师一个个指令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上的自主权要比学生自主权大得多。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核心就是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的模式,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新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09,(4):64-6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可见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以教师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被“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新型互动教学模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能否获得高效率,高质量。其中有个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积极性来源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靠教师去激发、培养。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不失为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