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颜景毅 《新闻实践》2002,(10):17-19
如果从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众化报纸的出现算起,媒介经济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70年的历史,以媒介经济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已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门类之一。就我国而言,尽管一部《申报》(1872-1949)的历史勾勒了中国近现代报业经济惨淡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期,而"改革"和"转型"的内在动因,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大众传媒这三个方面的关联之中。因此,培育公众的现代社会意识,应该是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传播技术体系已经把全世界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一个节点,即便我们彼此陌生并远隔千山万水,也可能因为信息的因素而紧密关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试析社会信息意识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探讨社会信息意识定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社会信息意识形成的内在主体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最后提出了社会公众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息意识,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6.
信息咨询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认识信息咨询的意义,了解信息咨询的社会背景和产生条件,探讨信息咨询的发展方向,推动图书馆信息咨询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媒介与社会     
古人是以敬畏的心情看待传播过程的。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统里,在古汉语和新大陆的文明中,都不难证实语言和文字传播的能力与权威。然而如今,美国公众很少关心读和写,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以致使青少年的传播技能有所下降。语言的和文字的传播形式,在现代社会中被认为不太重要,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有了另外的传播形式,这些传播形式更加富有吸引力,并且允许受传者处于更加被动的地  相似文献   

8.
试论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新闻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闻和新闻传播是进行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新闻控制实质上是一种“软权力”控制、文化控制、精神控制,直接表现为对人们知情权的约束和限制。新闻控制是对新闻信息流的控制,根本上则是对一定社会范围内意见流、思想流、意识流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存状态以至生命质量.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是在大众传媒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公民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适应媒介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的多重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要明确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原理,发挥大众传媒、学校在媒介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家庭等渠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以改善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盛玮  史果 《新闻前哨》2006,(7):54-55
现代传播学认为:信息传播过程是信息传播(包括传播信息的人及其所依存的媒体组织)通过一定的媒介将信息传给受众,受众对信息接收、评价、整理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将自己对信息的反映反馈给信息传播,从而与传播形成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1.
朱丽 《东南传播》2014,(12):50-51
媒介由"无中介—中介化—去中介化",与社会相互介入融合形成媒介化社会。媒介化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媒介与社会的融合,而这必然将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通过阐述媒介化社会的起源、现状和特点,探讨媒介与社会相互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杨志 《新闻世界》2014,(5):296-297
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形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其核心要义是媒介不仅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而且还负有对社会的义务。本文就现代传播中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分析了媒介社会责任所在以及其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化社会是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有三大逻辑,一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和趋势的媒介技术演化的结果提供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技术支撑力,为社会的不断媒介化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受众对信息永无止境的需求甚至依赖构成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主体牵引力,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必要性前提;三是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不断"环境化"展示了巨大的媒体影响力和建构性,是媒介化社会的必然性后果.  相似文献   

14.
李霞 《新闻爱好者》2008,(12):39-40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最初人们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但此后,先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形式开始向数字媒介转变,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了数字形式,互联网逐渐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此后,网络技术的推动,又使得媒介融合得以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5.
郑素侠 《青年记者》2016,(13):30-3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6年1月发布的统计报告表明,我国网民群体以10 ~ 29岁的青少年为主,占网民总体的一半以上(51.3%),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超过26.2小时;①用户群体的低龄化、上网行为的日常化成为当下我国网民群体的一大特征. 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呼唤 在当今信息社会,以互联网为主体的大众媒体已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工具,并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媒体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侵入,动摇甚至瓦解了家庭和学校在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权威地位.②有一项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表明,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青少年的媒介接触时间正在接近他们在学校的上课时间,媒体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第二课堂”.③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目前图书馆与档案馆系统的知识管理面临着局限于自身物化资源体系并难以在社会知识管理实践中扮演本应足够重要的角色的困境.这种困境来源于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从一种视角发展为本体.知识的发展与生长过程是一个有机的复杂适应系统.社会信息控制说可解决这个问题,而档案学新视野也在这方面与社会信息控制说兼容.  相似文献   

17.
媒介迷的形成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彪  莫梅锋 《当代传播》2007,2(3):32-34
随着大众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影响的日益彰显,一种被称之为媒介迷(media fandom)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书迷、影迷、电视迷、网迷等等,媒介迷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18.
19.
李芸 《现代视听》2011,(2):34-36
媒介化生存的现代人已经极度地陷入到"媒介崇拜"当中。从现代性视野下的媒介入手,探寻导致媒介崇拜的社会和心理因素,以批判理论和视角揭示现代"媒介崇拜"的实质,对媒介"他者"的反思是为了带来对受众"自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初,“学费橘”事件给浙江衢州沟溪乡的碗窑村和碗东村带来了一次创新的示范,但是这次创新未能成功扩散.本文借助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展开研究,试图从中发现碗窑村和碗东村中存在的对创新扩散的阻碍因素,并提出改进农村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