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家兵老师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工作了14个春秋.一直担任高段的数学教学工作,并兼任数学教研组组长。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他把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教学上,郭老师切实抓好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合理并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职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的“中国美术赏析”教学为例,阐述了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应由:掌握宏观美术史框架脉络、分析微观艺术元素和技法、实现信息化“多看”到“会看”、驾驭主流审美观点进行评论、具备一定的动手创新能力等五个基本面生成.  相似文献   

3.
操作的作用     
唐芬 《湖南教育》2001,(14):44-44
共同操作,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以实践操作为基础,采用形象化材料与手段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新知,有利于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利用共同操作来教学。第一步是共同分组,要求学生把全班54个同学分成9组,每组推选1名组长,由组长上讲台领取“礼物”——6个三角形和18根小棒。通过共同分组,学生脑海里建立“同样多”的表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感受美、感知生活的能力,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作为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活动中,应具有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的教学能力,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艺术欣赏生活化,生活经验艺术化,为艺术欣赏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实现使美术欣赏的教学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知识海洋,从而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和深化,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体现教学民主,始终把学生置身于“主角”的位置上。但目前初中生的美术自主学习能力与新课程要求还有差距,如果老师仍采用单一的讲授方法,势必压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上进的动力。本人通过平时的美术教学实践和参观学习、听课,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既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亦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常想,在美术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无精打采地听课,把原本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美术教学变成了一次次“炒冷饭头”的重复。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尽可能地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相似文献   

7.
我校是从1981年开始,将人口教育课列为高二年级必修课的。十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把人口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课题。学校建立了人口教育研究组,由学校的一名负责人担任组长,挑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人口教育课的教师,并选派他们参加江苏教育学院举办的中学人口师资培训班学习以及参加有关人口学会的研究活动。为了优化人口教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张燕辉老师在2008年11月作了一节市级研究课,课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用不同材料解读项羽形象”。这是一节选修课,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千古留名的悲剧人物——项羽形象解读”和“性格决定命运——浅析项羽形象”两个专题,从不同的诗文材料中去认识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完成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9.
谈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兰 《湖南教育》2003,(22):49-49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即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并且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和记录员,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记录,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老师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然后再根据学生性格、座次等因素异质同组原则(即每组成员需包括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老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0.
冯老师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把学生学习积极性称作我们教学工作中的“上帝”,对这位“上帝”不敢有半点冒犯、伤害和亵渎。这种虔诚的态度在他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次去学校,正赶上冯老师带着班里的同学搞数学竞赛。他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十人,一组一张试卷,每卷十题。象接力赛跑一样,每人依次做一题,然后以全组成绩为准,排出比赛名次。冯老师的目的很明确,无非是用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