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中所描写的势利之风,历久不衰,遍及各地,在不同阶层中都存在,较之同时期其它小说为猛烈.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生平际遇有关.吴敬梓虽对之深恶痛绝,但也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2.
寻访津梁寺     
正也许是老建筑见多了的缘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那些历史文化遗迹都敬而远之。不是怕去面对,而是怕触景生情,从而生出一些感叹来。我曾试图找出这股力量的来源,可始终一无所获,直到我去到宾川排营津梁寺。事实上,津梁寺之名,早已在我耳边萦绕得很熟了。我从书本中翻找描写它语句的那些日子里,脑海中时常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把我们带到了若没有他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的地方,而且使我们感到我们一定在这些地方与他一起住过多年。他给我们描述了海的恐怖,船的美丽,船员的勇敢精神。他喜欢写人们对风雨的斗争,以及面临危险时的勇气和胆量。康拉德是一长列写作帆船航行诗篇的作家中的最后一人。他在世的那些年月里,普遍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你们很快都会着手描写汽船,大家都会去描写汽  相似文献   

4.
郭星 《世界文化》2014,(10):32-34
奇幻小说(Fantastic Literature)的源头最远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神话中所描写的众神和英雄的故事不仅作为原型被当代奇幻小说作者广泛运用,甚至小说本身就常常以某种失落的神话传说的面貌出现。具体到英国的奇幻小说,除了西方文学的共同神话传统——古希腊、罗马神话之外,古代日尔曼人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是一个重要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擅长描写20世纪美国的生活。他在国内从事过多种职业,阅历丰富,因而能写出那些描绘美国社会的不同阶层的小说。《愤怒的葡萄》这部描写季节工人的作品使他获普利策奖。1962年斯坦贝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下面两段,选自《人鼠之间》。一个热天的傍晚,微风在林叶间拂荡着。阴影爬到山腰,向山顶爬去。兔子坐在沙滩上,那样宁静,好象几座银灰色的小石雕。这地方死寂了好一会儿,两个人才从小路上出现,向碧潭旁的空地走过来领头的那个人短小机敏,脸色黧黑,一双焦虑不安的眼睛和一张  相似文献   

6.
决斗     
在外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读到描写决斗的情节.在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有一段关于连斯基与奥涅金决斗的精采描写;在法国大仲马的小说<基度山伯爵>中,作者用了整整3节描写基度山伯爵与仇人马瑟夫之子阿尔培拟举行的一场决斗;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螳·吉诃德>中的主人公,是个时刻都以骑士自居,四处惹是生非、找人决斗的狂士;英国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长篇小说<艾凡赫>,细致地描绘了富于浪漫色彩的比武、决斗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英格兰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彭斯之夜     
彭斯之夜圣诞节刚刚过去四个星期,英国人又迎来了1月25日的彭斯节。彭斯节起源于苏格兰,是为了纪念18世纪的诗人罗伯特·彭斯。彭斯生前写过许多优美的,有时也带点讽刺味的诗歌和歌曲,描写那些他所熟悉的农民、矿工和渔夫的生活。彭斯节有时也叫做“彭斯晚餐”,...  相似文献   

8.
编出一个玫瑰花环, 满满的花束一袋。啊—啾!啊—啾! 我们都倒了下来。尽管这首童谣唱起来悦耳动听,但它的起源据说是对鼠疫的描写。“玫瑰花环”指的是得了鼠疫皮肤上起的变化;打喷嚏则是这种疫病在呼吸上的征候。药草花束的芬芳气味据认为可以防止恶臭的蔓延,那些在实际生活中倒下去的人有许多却再也爬不  相似文献   

9.
今日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运动,早在14世纪时,在中国就已经十分成熟了.这不单由于有世人所公认的系统的高尔夫球理论著作《丸经》可以佐证,更可以从鲜为人知的《朴通事谚解》一书得到证实.《朴通事谚解》出版于公元14世纪中期的高丽国(今朝鲜),它是一本专为高丽人来华使用的汉语教科书.“朴”为高丽人的常用姓,“通事”为翻译之称,“谚解”即对当时中国流行的语言现象作的注释.朴通事编撰此书是想使本国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汉家生活场景,来掌握和了解中国的语言词汇和生活习俗,所以此书对元代首都大都(今北京)的商业、手工业、书籍、杂技、民俗、宴饮、游玩诸方面均网罗无遗,细致描写.而书中所描述的“捶丸”,可说即为“高尔夫球”或是“高夫球”的雏型.它已具有今天高尔夫球所有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1 提到澜沧江,我无法绕开的是它众多或大或小的支流,以及与那些支流有关的众鬼神.在云南大地,鬼神无处不在.在云南的许多角落,人与鬼神共居. 在江河密布的滇西北,各种各样的鬼神,依然存在于那些高山峡谷之中.特别是那些在依旧贫穷落后的高山峡谷里生活的人们,一直就是这样坚信的.鬼神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日常的一部分,如果某天那些鬼神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那些村寨就会顷刻间倒塌.在滇西北的许多村寨中,都存在着形式各样的庙宇.在许多村寨里,还有一群在我看来很神秘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人,这些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是吃斋的,他们还会在去庙宇里祭祀的日子里唱一些灵歌(都是唱给众鬼神的歌).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大理文化》2021,(3):47-50
1.温暖回望 记不清是第几次感动,也记不清是第几次落泪,第几次在访谈前夜辗转反侧,想象第二天节目开始时的场景.总感觉《倾听大理》就像一叶绿舟,载着我行走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那些可爱的嘉宾,那些真诚的话语,那些关于人生、关于文学、关于大理的一次次交流与碰撞,有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点什么?或者,有没有感动谁?温暖谁?激励谁...  相似文献   

12.
刘武 《世界文化》2009,(5):39-41
说起伊朗首都德黑兰,许多中国人第一印象就会情不自禁地闪现出当年老电影德黑兰43年》中的片段。那是1980年由法国影星阿兰·德隆参演的一部二战题材经典影片,影片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用跨时空手法描写了1943年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三大巨头在德黑兰会晤期间,以安德列为首的情报人员粉碎德国特工策划的暗杀阴谋的故事。当我进入德黑兰这座古城后,就希望寻找到1943年“德黑兰会议”的旧址,实地感受到电影中那些熟悉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多丽斯·莱辛(Doris Lessing,1919— )在非洲一直生活到1949年。她的许多小说和短篇故事除近年来以外层空间为题材进行创作之外,均是以南非或英国为背景的。她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她三十岁那年移居英国后出版的,所以,人们将她视为英国作家而不是非洲作家。莱辛的作品主要描写那些卷入二十世纪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中的人们。正如莱辛本人一样,她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是左翼政治活动家,而且大部分为女性。随  相似文献   

14.
回首来时路     
天空了无痕迹,鸟儿已经飞过. 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感到时间正在我的指间滑落,永不回来.君看岁月如水啊!只有怀念和眷恋在某个时候于不经意间歇栖上你的心头,让你想起那些青葱岁月,那些花样年华.  相似文献   

15.
小说创作伴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从神话发端到传奇故事到现实主义的人物性格刻画到现代人物的心理描写,再到后现代的精神分析、意识流叙述,今天已经到了整体揭示和描写人物丰富的人性即文化人格的阶段.当代人已经不再是以某一种单一的性格面具或内心倾向出现在社会与作家面前,作家也不再以刻画典型性格为成功,优秀的小说作品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塑造文化人格,当代小说批评应当与时俱进,从人物性格分析进步到文化人格研究,而<白鹿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感念母亲     
母亲走了.在秋意一点点深下去的时候.当我最终明白就算我流干眼泪淹遍三山五岳都挽回不了这事实,是在母亲下葬那天.手捧紫檀骨灰盒,最后一次揭开盖子抚着那些细细碎碎的灰末,我的灵魂粉尘一样四处飘散,就像那些黑蝴蝶似的漫天飞舞的冥纸……  相似文献   

17.
邓一飞 《寻根》2004,(3):138-141
得小时候,对弓箭的印象来自于评书的描写:镇国武将能拉动上百斤的硬弓,校场上百步之外射中金钱眼,沙场上百万军中放冷箭取敌军首将,还有关云长刮骨疗毒,宋公明折箭盟誓,李广引弓射顽石……传统文学中对弓箭的描写可谓既具体又生动,雕翎箭,透甲箭,宝雕弓,在说书人的袖扇翻飞之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18.
神秘深邃的点苍山,峰峦连绵,古木森森,沟谷纵横,溪流潺潺.处于点苍山西面的漾濞,自古以来,就号称山城水国.水国漾濞,那些属于水的故事,一直在温婉,在缠绵.请跟着我的脚步,神游苍山西坡漾濞境内的三个瀑布,领略那些幽谷中,水的沉静,水的清澈,水的飞扬……  相似文献   

19.
在米开朗基罗生活的时代,人们称他为“圣才米开朗基罗”;而目前对他在西斯廷教堂杰作的修复,正在向我们重新展示他那非凡的天才。西斯廷教堂内的壁画已经被烟灰和尘垢掩盖四百多年了。现在经过清理,那些重现的斑斓色彩,将使复活节期间每日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的游人眼花缭乱。这一修复工作将消除有关艺术家本人的种种神话。对于许多人来说,米开朗基罗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1965年,一部名叫《悲与喜》的电影描写的就是他的故事。他是应教皇的邀请去罗马为西斯廷  相似文献   

20.
早在1874年冬天,毕沙罗住在蒙福科朋友皮埃特的家中时,就曾写信对迪埃说:“我已经开始画人物和动物,我曾画过几幅风俗画,而现在正大胆而谨慎地进行着新的尝试,尽管在这一领域已有很多杰出的画家。我知道自己在冒险,也害怕自己会彻底失败。”毕沙罗早期的风俗画,正如他自己所说比较“拘谨”,因为在那些作品中,人物几乎都是次要的。而那些画有动物的作品,也是以风景为主,羊和牛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当他后来开始画较大的人物时,才被认为是真正的人物画,因为此时画家着重刻画人物的头部和上半身,而逐渐淡化了背景。大约在1881年,毕沙罗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