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数词的功能有二:实指与虚指.虚指的数词,只重在主观情意的抒发,而不重客观事实的记录,夸饰性是其特点.中国古典诗词频用数词,尤其频用虚指性数词,从而使诗篇情趣横溢、诗意盎然.实指性数词往往只需照直译出、无需译者太多的创造性,虚指性数词则往往需要改译、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古典诗词当中数词翻译的重点,在于力求再现原文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与美学妙趣.本文研究了数词英译的几种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数词有实指和虚指两种功能。中国古典诗词中对数词有许多的"妙"用,使之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的艺术境界。实指性数词可以直译,虚指性数词则需要译者更多的创造性。这样,才能比较完美地再现原诗词的数词所营造的艺术效果和美学妙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的特点之一是数词的使用,数词的翻译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至关重要。译者应根据数词的实指和虚指等不同情况,采用直译、减译、淡译、增译和改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王琳 《黑河学院学报》2023,(7):113-115+129
当“一量名”位于动词后作宾语,量词作名词的定语时,“一”有时可作省略,有时又必须保留。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理从量词隐含数量“一”的语义特征、语言的省力原则、距离相似性分析宾语位置“一量名”结构中数词“一”的省略和保留问题,探讨宾位“一量名”结构省略“一”的条件和省略后“一量名”结构语义重点和语体风格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通常,我们都是用数词来表示数量和顺序的。然而,在英语里,我们又常常可以用不是数词的词来表示数。下面是对这些不是数词的数词的几点归纳,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6.
赵爱仙 《考试周刊》2011,(37):23-24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产。为了能让英语读者阅读、鉴赏这朵中国文化的奇葩,中国的译者将毛泽东诗词翻译成了英文,而且有好几个版本,毛泽东诗词中有大量的典故和数词。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因为对这些典故理解的差别、译者翻译风格的不同等造成了各个版本在许多方面各有特色。毛泽东诗词用典颇丰。典故的翻译也最繁琐,且费力不讨好。相比其它几个版本,许渊冲译本中的典故翻译得略胜一筹。许渊冲译本中的数词翻译得非常巧妙,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表达了诗的原意。  相似文献   

7.
数词因其特殊的角色,在成语构词中一直占着重要位置而备受人们关注,其中数词“一”作为初始数字更是具有丰富内涵,本丈力图广取实例,逐一分析,从而说明数词“一”在进入成语后既有其原始数目意义的功能,又有非数目意义的表达,是双重功能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9.
佤语和汉语的数词"一"既能用于基数、序数等一般数词的表达,也能与量词结合为数量短语,结合后的数量短语可受其他词类修饰,也可作句子成分,这些语法特征体现了语言的基本共性。另一方面,佤语数词"一"有ti?和?e?t两种形式,使用范围不同,在省略、语序等方面也与汉语存在差异,而汉语数词"一"的重叠等用法却是佤语没有的,从这些差异入手,便能一窥两种语言数词"一"的个性特征。全文运用共时比较法,对佤汉数词"一"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初步描写和对比分析,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作铺垫。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字入诗入词的现象十分常见普遍。数字不仅参与构建意象、营造诗境,且在配合艺术手法、丰富诗词表现力和强化诗词节奏、增强音乐美感及充当特殊诗词结构等多方面都表现出神奇功能,成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独特文学现象,值得我们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杜诗中有大量的“一”字,从组合功能看,这些“一”可以和量词、名词、动词三类词组合,表现出不同的用法;从语义上看,杜诗中的“一”既有继承其基本用法、已有用法的一面,又有对中古时期新产生用法进一步应用的一面,表现出继承中有发展的特点;从修辞的角度看,杜诗中“一”的运用也颇有特点,主要表现在诗人能巧妙地运用表示少量的数词“一”和其他数词以及表示时间久远和空间广阔的词语构成对比,形成夸张的艺术效果,从而鲜明而准确地凸显了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集合数词Дое,оба(обе)的用法是中学俄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是定量数词Два(Две)的用法我们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13.
14.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代社会,诸多常识性的文字也日渐生疏,难免被世生吞活剥,以讹传讹。现举几个例子,便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勇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科学全面,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偏差,以致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其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6.
略议“一 量”格式中“一”的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中,对基数词“一”的处理方式往往较为独特,“一+量”格式中“一”的可脱落现象正可视作独特之一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语言事实的考察,意在说明两点:“一”的脱落分布是极不均匀的;“一”的脱落是受内外因素共同制约的  相似文献   

17.
一、数词"一"的修辞效果汉语的数词"一",除用作数量计算外,还具有修辞的作用。它并非只是枯燥、呆板的称数,在表达具体数目以外,还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感情色彩,能够使语言表达收到积极的修辞效果。数词"一"的修辞效果表现为表意精确、强调语意、创设意境等。  相似文献   

18.
19、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实现了两次历史性转移,即从专门研究作者为主转到专注于文本,近几十年又转向以研究读者为主。西方文论史的变迁对文学阅读的影响是巨大的。“正读”和“误读”作为文学阅读过程中的两种主要的阅读方式,“正读”考察的中心是作者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误读”强调读者能动性,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学阅读,它追求对文本意义的转换引申。“曲解”是“误读”极端化的方式,是背离文本客体属性的不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三、九"三个数词在古代哲学、神话、医学、语言、文字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及作用,对它们在古汉语中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昌梅 《现代语文》2006,(12):20-20
《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勇于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由于我们认识上的局限,对《语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科学全面,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偏差,以致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其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