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自尊、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福建省内8所高校250名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福建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水平比中等略高(总均分为3.83,高于临界值3),其中各维度平均分从大到小依次为职业行为倾向、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和角色价值观。(2)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自尊、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职业行为倾向这一维度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3)自尊、积极应对对辅导员职业认同起到正向预测作用。(4)自尊在积极应对方式和辅导员职业认同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叶玉霞 《教育探索》2013,(2):115-116
调查结果显示,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工作效果及总体满足感上均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年龄的差异;工作满意度在工作效果上呈现出的学历、职称差异不明显,但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及总体满足感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学历、职称的差异;工作满意度在工作效果上呈现出显著的年收入差异,但在工作环境、社会认同及总体满足感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工作满意度在工作环境、工作效果、社会认同及总体满足感上因学生类型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异.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包括:建立辅导员职业保障机制,提高辅导员的岗位认同感;完善辅导员的培训发展机制,为其铺设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普遍具有较低认同度。职业身份不明确、职业价值体现不足、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观念陈旧是高校辅导员自我职业认同度低的原因。需要从明确职业身份、体现职业价值、搭建发展平台、更新职业观念等方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4.
以233名高校辅导员为被试,运用修订后的情绪觉察等级量表(LEAS-C),考察了高校辅导员情绪觉察能力总体状况以及在性别、学校类别、工作年限、职业性质以及职称变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情绪觉察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觉察自己能力显著高于觉察他人能力,且在上述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2名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进行调查,分析幼儿教师在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支持与职业认同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不同学历、收入水平、年龄和入职时间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认同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不同学历、收入水平、年龄、园所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度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在入职年限和园所等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认同、职业发展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适应、职业认同各因子、职业发展支持各因子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3)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支持及内部各维度(提高薪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规划、情感与生活关怀)对职业认同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职业适应对职业认同的预测力最佳,职业发展支持各维度对职业适应与职业认同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社会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不高、缺乏专业化的培养体系,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没有相应的定位以及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激励保障机制欠缺,等等。辅导员队伍专业建设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的维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承诺现状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从情绪承诺维度看,青年辅导员经常体验到消极情绪,但职业认同度较高;从规范承诺看,青年辅导员认同爱岗敬业传统,但也更重视个人发展;从继续承诺看,相当一部分青年辅导员不愿长期从事辅导员职业。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构建辅导员事业心培养体系,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承诺水平。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职业认同是影响辅导员职业选择乃至职业信念的重要预测变量。基于A省高校1 642名新任辅导员的调查,探讨其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发现知觉到的尊重、工作满意感、学校外在声望三个变量显著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其中知觉到的尊重在学校外在声望和工作满意感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新任辅导员职业认同整体上喜中藏忧,不同工龄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呈现“峰”形特征。基于此,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启发职业价值思考、笃定职业信念坚守、做好职业生涯管理等方法可积极塑造辅导员的职业认同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复杂化、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宽泛化以及现有辅导员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越发凸显出高校辅导员对其所从事的职业缺乏应有的认同感,造成了辅导员对工作的倦怠,产生了对其自身职业发展前途的困惑。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辅导员自身在工作经验、职业归属感和责任感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认知度,同时由于社会大众、高校职能部门、大学生等群体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存在认识偏差,加之辅导员在薪酬政治待遇、职业发展空间、评估激励机制等方面缺乏应有的保障,使得越来越多的辅导员产生了职业认同危机,给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存在着辅导员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内涵重点不突出、职业成长路径不畅通等问题.为此,要发挥高校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的思想引领作用,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团队建设方式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Community colleges have traditionally emphasized the role of educational-vocation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although in recent times community college counselors seem to desire more involvement in personal-emotional counseling and to be more therapeutically oriented. This study assessed how evening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perceive various professional resource personnel and students' likelihood of consulting these professionals for assistance with diverse kinds of problems. Evening students' perceptions we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to perceptions held by day students and by students attending 4-yea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lications for train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mmunity college counselors were also noted.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与学校教育生态系统紧密相连,受到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学校层面的管理度向、规划度向、评价度向、校园文化度向以及情感度向探讨高职院校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既有着高校辅导员的共性要求,也有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个性特点,表现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带领学生构建良好年级学风和班风、开展调查研究、对学生事务的应急处理等方面。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充分兼顾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不断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以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责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调查发现: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情感认同水平最高,职业意志认同水平最低;教师职业认同在一年级与二、三、四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职业意志认同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受到学校氛围、课程设置、政策满意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应深化教育改革,加大乡村发展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公费师范生的选拔机制与培养体系,优化地方高校公费师范生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提高公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在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分别从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定位、高职辅导员的职能定位、高职班主任的现状和高职辅导员自身能力培养四个方面探讨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对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但是专业认同子项目中的专业情感数值偏低;专业认同程度在教育硕士所学学科、工作经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全日制教育硕士的专业认同受社会评价、学校政策、就业状况等因素影响。在此基于影响因素提出提高专业认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闫艳 《辽宁高职学报》2014,(1):90-91,109
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界定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内涵的基础上,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理论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四方面阐释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而提出政府与高校应为高校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我意识,注重自身的学习并加强自身的实践的路径选择,以提升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是指辅导员主体的角色认知、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成熟,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的实现、高校辅导员心理成长的实现以及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现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规划展开研究,并进而提出具体的举措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主体成长规划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因此,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并在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制度化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从整体上提升铺导员队伍素质的有效手段。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确保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效管理,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学生的联系最为紧密,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文章从政治引领、队伍建设和思维创新三个方面讨论新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分析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做好育人工作的对策.要加强辅导员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坚定辅导员职业自信,推动辅导员的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