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在网络上呈蔓延之势,越来越多的网民卷入对当事人的声讨中.到底是道德声讨还是网络暴力,这已成为学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宁  赵书力 《网络传播》2007,(11):56-57
近年来,“网络通缉令”骤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络上最为显赫的名词。随着网络力量的日益强大,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开始频频在互联网上亮相。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针对某“偷车贼”的“网络通缉令”,再到世界杯期间爆出的追寻欠债女大学生的“全城悬赏通缉令”,每一张通缉令都无一例外地弓1起无数网民呼应,网络通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但在这一热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发出疑问:网络通缉令,真的是正义的讨伐?  相似文献   

3.
魏佳 《新闻爱好者》2012,(21):20-22
只有国家执法者才有权力颁发通缉令,但在网络上,任何一个人都能颁发通缉令,结合人工搜索与网络搜索,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颁发"网络通缉令"的搜索行为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本文从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分析了"网络通缉令"的传者和受者、传播内容、传播通路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网络讨伐”是“高跟鞋踩猫事件”之后出现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在人们的神经逐渐开始冷静下来,一起关于婚外恋的“铜须门事件”在网上又被传的沸沸扬扬。这一次,“网络讨伐”同样显示了巨大威力,漫天的流言蜚语和指责谩骂如狂风暴雨般充斥着各大网络论坛,讨伐的风头一边倒的指向当事人之一的“铜须”,在很短的事件内,他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照片、手机号码甚至居住国外的女友姓名都被曝光,而针对他的“追杀令”、“通缉令”、“审判”等更是五花八门。应该承认,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形式,具有其他传统新闻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刚刚结束的现代化高科技的美伊战争中,那副小小的扑克牌通缉令,可谓引人注目,令人赞赏。随着时光的流逝,若干年之后,人们很有可能会因为扑克牌通缉令而记起布什,记起萨达姆,记起2003年的美伊战争。它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必将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4月12日,当美国中央司令部新闻发言人布鲁克斯准将向全世界亮出扑克牌通缉令时,这一军事史上史无前例的独特创意着实令全世界关注伊拉克战争的人深感意外。此后的效果也让人信服,随着5月5日“炭疽夫人”阿马什的落网,23天之内就有18名被通缉的伊拉克政府高官被捕。显示了扑克牌通缉…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的正义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他,给他人肉搜索;恨他,也给他人肉搜索“,这句话描述了“人肉搜索“的两面性。2006年的“铜须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自杀事件“,2008年的“车展红衣清洁工MM走红网络事件“,由于当事人手机号码、家庭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在网络中暴露,当事人正常生活受到严重的侵犯,成为“人肉搜索“的“暴力面“。  相似文献   

7.
钟慧斌 《新闻窗》2011,(6):21-22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第27次报告,截至2010年l2月,中国网民达到4.57亿,手机上网用户达到3.03亿。然而,大量网民在享受先进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因为虚假新闻搭上了这辆"快车"而备受困扰,甚至很受伤。  相似文献   

8.
网络媒体发展已日趋成熟,以互联网、移动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带来跨媒介、跨产业融合的全球传播新格局,然而,网络大国也有成长的烦恼,因为网络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却伴随着暴力游戏风靡、信息垃圾泛滥、色情网站横行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空间上也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群体——"网络暴民"。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形式非理性表达指的是人在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感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所做出的语言或者行为。①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非理性表达则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有支队伍,他们特别擅长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发帖、跟帖,迅速吸引受众眼球,制造出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形成自编自导的舆论场;他们还经常受雇于某企业,提供品牌推广、口碑维护的服务,迅速删除对己方不利的帖子,同时对竞争对手进行诽谤、栽赃和陷害,通过网络舆论传播,打击、破坏竞争对手的形象,因为他们往往如洪水般来势汹汹,所以被网民们形象地称为网络水军。水军的存在和活跃,使网络秩序的监管问题又一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是文明社会的产物,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现代社会随着个人生活空间的拓展,主体意识的增强,个人的隐私权受到高度重视.隐私,本来是个很隐秘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参政”成为风尚网络发言人要亮出真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网络参政”成为风尚,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了“网络发言人”制,以便让“网络问政”制度化、规范化。乍一看这构想十分不错,但仔细推敲,就让人有点“囗谷”了。  相似文献   

13.
冯海燕 《新闻前哨》2014,(10):52-53
盘点近年来热点舆情事件,广场舞已然成为特殊的舆情类型屡见报端。在网络舆论场中,围绕广场舞的纷争也呈现出了日趋激化的趋势,广场舞这一词条更是被部分网民贴上了负面标签。从网友的评论中我们总结,广场舞在网络空间中所掀起的舆情波澜,与实际生活中的观感形成对冲,产生了典型的网络"广场效应"。该效应的泛化,正慢慢牵涉到政府的公共管理及媒体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因此,如何对此现象进行科学理性的引导,是摆在媒体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标题对于新闻资讯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更胜过纸媒。它是通向文章内容和其他链接唯一的、不可超越的通道入口。在信息过载的今天,网站浏览量已不再来源于海量信息,而更取决于"有效"信息。标题的吸引力如何,甚至关系到网站能否做强做大,能否成为当地具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点传媒。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工程》2011,(5):11-11
一、网络民意"借网出海" 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即体制内的行政机关、政府部门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同时普通老百姓(网民)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提供民间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一) 近年来,网络民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彭水诗案”、“西丰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到“瓮安事件”,还有拉萨打砸抢事件被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被藏独分子抢夺,等等,中国网民集中、强烈、突出地表达了对这些事件的爱憎。网民们密集的评说、议论,被认为是“网络民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大青少年网民,我们的政府部门、媒体与意见领袖有必要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舆情应对与引导。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几年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不仅网民数量突破2.5亿,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互联网功能不断创新,为社会成功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民意自由表达平台。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DV武装起来的年轻主力网民,在博客、播客、论坛、MSN、QQ等即时通讯和短信等虚拟网络平台上积极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话题的看法,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位记者、都是一位评论员。每个论坛都是一份杂志,每个博客都是一份个人出版物。  相似文献   

19.
从“犀利哥”的走红看网络集群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许家权 《新闻世界》2010,(6):165-166
几张简单的照片,一段恶搞的文字,把一位默默无闻的街头流浪者推上网络,"犀利哥"的走红可以说是网络创造出来的另一个奇迹。本文对该事件所体现的网民心态和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鹃 《网络传播》2005,(3):52-52
随着网络媒体功能的逐渐加强,编辑们发现,如果再能配一些关于这一主题的背景资料或相关图片,就能理顺一个主题的前因后果,能给网民一个明确的阐述。自此,专题开始成为网络媒体的一个主战场。最先是在门户网站,网络专题成了他们的一道招牌菜,也是他们内容部门血拼的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